韓亞琳
摘 要:新時代的教育制度、輿論導向和急功近利的家庭觀念直接導致中小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沉重、個體學習興趣被過度壓制和學校殘酷的分班模式等現(xiàn)象紛紛出現(xiàn)。隨著教育功利性趨勢的上升,新時代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受到影響,全面發(fā)展目標也在一定程度上被遏制。而如何響應“減負”號召,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以及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是當前處理教育功利性問題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新時代;義務教育;教育功利性;對策
在中國,教育的功利性是普遍存在的。義務階段教育的功利性是指學校的教學工作主要圍繞提高學生成績和學生升學率進行、學生的學習目的主要是提高考試成績以便考入好的學校的一種現(xiàn)象。在新時代市場化范圍不斷擴大、應試教育作為主流教育方式的背景下,教育功利性對新時代青年學生影響頗深。因此,如何處理好教育功利性問題,是我們當下需要面對并深入思考的。
一、教育功利性問題的表現(xiàn)
(一)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
自古以來,教育的功利性問題一直存在。古有科舉制度,知識分子為進入仕途而“頭懸梁錐刺股”;今有應試教育制度,學生為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而埋頭苦讀。在新時代,功利性觀念的存在使得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很大一部分學生為了在學業(yè)上取得好成績而違心學習。根據(jù)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中學生經(jīng)?;ㄙM大量時間完成各科家庭作業(yè),學生的課余時間甚至也被用于完成課后作業(yè)。在隨機發(fā)放的500份關于中學生家庭作業(yè)與課外輔導調(diào)查問卷回答中,將近62.04%的中學生表示他們在課余時間的活動就是完成作業(yè),43.52%的學生表示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完成家庭作業(yè)。其實這些數(shù)字背后折射出的是教育的功利性問題——學校通過布置大量的課堂習題和家庭作業(yè)強化和鞏固學生在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從而使之在應試考試中脫穎而出。但是,這些大量而繁雜的課業(yè)任務對于中學生而言無疑是一項沉重的負擔,讓他們失去了屬于自己的空閑時間和空間。
(二)個體學習興趣被壓制
在教育方面,中國一直提倡的是素質教育,但在義務教育階段它卻常表現(xiàn)為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收知識。學習成績似乎成為衡量學生優(yōu)秀與否的唯一標準。為了培優(yōu)補差,提高學科的綜合成績,很多學生紛紛報班學習英語班、數(shù)學班、物理班……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將近78%的中學生會因此產(chǎn)生比較大的課業(yè)壓力(包含自我感覺作業(yè)壓力非常大)。同時,只有僅僅20.37%中學生會在課余時間花費較多的時間看一些課外讀物,進行知識拓展,其余大部分學生則是寫作業(yè)、做習題。學生的時間都被完成課外作業(yè)、參加輔導班所占用,自然沒有多余的時間去培養(yǎng)興趣。無論是主觀意愿報班學習還是被迫參與輔導的學生,其興趣都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忽視,并逐漸淪為考試的機器。
(三)出現(xiàn)扭曲的分班模式
“三六九等”的分班模式在新時代義務教育階段普遍存在。這種分班模式以學生的學習成績?yōu)橐罁?jù),將成績好的學生劃分到一個班級,成績差的分到一個班,成績中等的在另一個班。不同檔次的班級配備的師資力量也略有不同。由于以成績?yōu)榉职鄻藴?,班級人員的流動性很大,這也就意味著學生間的競爭壓力很大。成績好的學生為了保持不掉隊,在學習上毫不松懈。積極上進的差生為了擠進好班,埋頭苦讀。同時,還有一部分學生在殘酷現(xiàn)實的打擊下,一蹶不振。在這樣被扭曲的分班模式下,學生們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比較明顯,心理也會受到影響。
二、教育功利性的影響
(一)創(chuàng)新思維和批判能力受挫
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在功利性教育的影響下,中國學生的基礎知識普遍很扎實,但其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有所欠缺。在填鴨式教育的影響下,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一味地盲目接收課本知識和老師的授課內(nèi)容,很少會對這些知識進行深入思考,以致缺乏主見。而在新時代,社會進步的腳步不斷加快,社會分工更加精細化,社會對青年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兼顧知識專業(yè)性和思維創(chuàng)新性。而大部分身處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往往隨波逐流,看問題只停留在表層,故步自封。
(二)身體素質和健康狀況下降
因為注重學習成績,不少學生形成了上體育課會影響學習的“荒謬”思想,所以越來越多的學生身體素質大大下降。2011年首次被納入清華大學自主招生選測環(huán)節(jié)的體質測試結果顯示,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自主參加體質測試的覆蓋全國所有省份的近700名考生無人獲得優(yōu)秀,獲得良好的考生僅占總數(shù)的7.8%,不及格考生占總數(shù)的63.5%。青年學生的身體素質令人堪憂。此外,生活在新時代的青年學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健康問題:頸椎病、腰間盤突出、高度近視……良好的身體狀況是學生取得好成績的前提與保障。片面地高舉“唯成績論”的旗幟,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
(三)心理扭曲和人格問題凸現(xiàn)
弗洛伊德在心理分析理論中提到:不良行為的產(chǎn)生源于有各種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間關系的失衡(“本我”受到過度壓抑或“自我”“超我”發(fā)育不全等)。在學校中,因為成績不好,學生很容易被貼上“差生”的標簽;而在家中,父母也會因為學生是一名“差生”感到不光彩,對學生頻頻施壓。在學校與原生家庭的雙重影響下,一些負面情緒長期在學生心中積累,無法排泄。據(jù)報道,2018年1月2日,蘇州市一名高一學生從教學樓跳下,當場死亡;2018年1月3日下午,湖南省邵東市一名初一男生從教學樓跳下,經(jīng)醫(yī)院全力搶救無效死亡……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越來越低,心理問題愈來愈凸出。與此同時,學生的人格問題也需要高度重視。一些學生由于人格扭曲,竟做出了一些失范行為,如殺害同學、教師等。這些事件向社會大眾敲響警鐘——青年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和人格問題亟待關注。
三、教育功利性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
(一)教育制度的影響
中國的教育制度是應試教育。在學生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許多方面實行科層制原則:學生、老師及行政人員必須遵守既定的政策和程序,否則其將面臨懲罰。隨著學校的不斷發(fā)展,它變得越來越?jīng)]有人情味,教師被期待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學生,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和學習需求。在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中,學生為了升學而不斷考試;學校及老師為了升學率竭力幫助學生提高成績。學生中規(guī)中矩地接受知識,并通過刷大量的習題來提高個人學習成績。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很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并朝著自己的目的而努力學習。
(二)輿論導向的影響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和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傳播的速度不斷加快,世界成為了一個“地球村”。眾所周知,中國既是一個人口大國,亦是一個教育大國,各地都對教育問題十分關注。所以,面對一個個“天才兒童”熱門話題的報道時,缺乏理性的家庭和教育界或多或少盲目跟風,助推社會逐漸形成一種“唯成績論”、“揠苗助長”的風氣,引導了不理性的集群行為出現(xiàn)——學生、家長、學校互相模仿,培養(yǎng)早慧學生成為常態(tài)。2016年,作為當年河南省年齡最小的考生,年僅9歲的商丘女童參加高考,考入??圃盒?2017年,13歲的少女成為浙江大學新生報道的一員……在“揠苗助長”的社會風氣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家長采取各種各樣的手段,例如跳級、將孩子送到封閉式學校等,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傳說中的“天才兒童”,希望自己的孩子脫穎而出。
(三)家庭教育的影響
每個家庭的父母都有這樣一個觀念: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這種觀念的暗示下,家長群體紛紛采取行動。一方面,家長對孩子實施的教育方式多為精英式教育,他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以便孩子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另一方面,大部分家長認為子女除學業(yè)外還要懂得更多的技能才算有才能,所以會為子女安排一連串他們認為值得參加的“興趣班”。而受傳統(tǒng)的家庭觀念影響,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在家長面前是一個“弱勢群體”。他們往往會聽從家長的意見與安排,并為此付諸行動,盡管有時他們并不樂意。在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與對父母行為的耳濡目染下,他們很小就形成了功利意識,做任何事情都有很強的目的性。
四、教育功利性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提高教學質量,引導學生自主自習
學校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教學質量。教學質量的提高與兩個因素息息相關,一是教師質量,二是教師人文素養(yǎng)。教師質量不僅是指教師的資歷,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思維方式和教課模式。香港浸會大學教務處長唐創(chuàng)時說:“內(nèi)地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一直是‘填鴨式的。老師講課,學生做筆記,然后考試。學生以為把老師說的每一句話抄下來,就是好學生?!倍毡拘剖交蛱铠喪浇逃鳛橹髁鞯慕逃J?,既壓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又降低了學生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因此,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在做好備課工作的前提下創(chuàng)新授課模式,將聯(lián)想思維融入到課程設置中,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同時,教師需要具備人文素養(yǎng),踐行素質教育。2019年教育部指出,加強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實踐,按照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需要,堅持因材施教,積極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學生的發(fā)展不能僅限于智育方面,還要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學??梢酝ㄟ^舉辦“讀書會”、進行課外實踐活動等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將社會之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并幫助學生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合理設置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問題。通過合理安排自習時間,給學生發(fā)散思維、思考問題的空間。學會思考與學會知識同樣重要,教會學生運用邏輯性的思維方式去想問題將會使學生受益匪淺。
(二)做好家庭工作,挖掘孩子興趣
家長作為孩子成長的第一位老師,需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一方面,家長應改善教育方式、端正教育觀念,理性幫助孩子設定人生目標,切記盲目跟風參加各類不必要的培訓機構,給孩子施加過多壓力。家長要清楚認識到合理的負擔是開發(fā)學生能力和潛力的動力機制,過多的壓力和負擔極有可能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另一方面,通過細心觀察、與子女之間進行雙向式討論,采用專業(yè)的興趣測試方法,如霍蘭德職業(yè)興趣測試量表了解孩子的興趣所在。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感興趣,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因此,作為家長,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孩子挖掘潛在興趣,將興趣轉化為優(yōu)勢,實現(xiàn)個別化發(fā)展。
(三)加強網(wǎng)絡管理,樹立正確人生觀
網(wǎng)絡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家長是一個規(guī)模龐大的群體,總是處在一種期待注意的狀態(tài)中,很容易受網(wǎng)絡信息暗示。通過相互傳播,“揠苗助長”觀念會很快變成一個既成事實。為了避免家長群體與學生群體受到不良社會輿論和網(wǎng)絡信息的影響與暗示,社會中的每一群體應自覺履行社會責任與義務,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干凈、健康、文明、有序的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和氛圍,幫助學生和家長正確看待教育問題;另一方面,我們自身要學會理性看待問題,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響應政策號召,切實減輕課業(yè)負擔
首先,精選全國統(tǒng)一題庫。在國家教育部門的組織下,來自全國各地的優(yōu)秀教育專家和優(yōu)質教師根據(jù)其從教經(jīng)驗和豐富的教學知識,結合教學大綱,協(xié)同建立三種難易程度不同類型的優(yōu)質題庫,經(jīng)過部分代表性地區(qū)的試行,加以改進并推廣全國。該題庫會不斷增加新型題型,融入新概念、新思想。2019年教育部明確指出,學生減負要減去強化應試、機械刷題、超前超標培訓等造成的不必要、不合理的過重負擔。所以,精選全國統(tǒng)一題庫將會是學生減負的一大助力,也是應對教育功利性問題的良策。其次,對輔導機構規(guī)范管理,將興趣班與培優(yōu)班有機結合。我國各地輔導機構數(shù)不勝數(shù),甚至紛亂復雜,有相當一部分機構教師來源不明,教育質量堪憂,一定程度上擾亂了教育市場的秩序,造成了烏煙瘴氣的局面。因此,社會及政府部門須加強監(jiān)督輔導機構,通過設置評比制度,對不合格的機構進行取締或掛牌改良,端正市場風氣。2019年7月15日,教育部下發(fā)了關于規(guī)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規(guī)定從事學科知識培訓的人員應當具有國家規(guī)定的相應教師資格,并在培訓平臺和課程界面的顯答位置公示培訓人員信息。這一舉措無疑會促使輔導機構規(guī)范管理,為教育質量提供保障。此外,社會和教育部應鼓勵輔導班精簡機構,將培優(yōu)與興趣結合起來。在培優(yōu)興趣班中,學生既可以培養(yǎng)興趣,又能夠提高學習成績,實現(xiàn)“雙贏”目標。
參考文獻:
[1]? 覃彪喜.讀大學,究竟讀什么[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12.
[2]? 喬恩·威特.社會學入門[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
[3]? 柳青.教育部談減負:不搞“一刀切”不能簡單降低課業(yè)難度[EB/OL].[2019-11-1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01536 76782354060.
[4]? 教育部:年底還未拿到教師資格證,校外輔導機構將不得聘用[EB/OL],[2019-11-16].https://new.qq.com/rain/a/20191118A0GPB000.
[5]? 痛心!有一高中生跳樓自殺,悲劇為何頻繁發(fā)生[EB/OL],[2019-02-19].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JcORcQ.
[6]? 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7]? 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大眾心理學研究[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