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菡
摘 要:中職教學中學生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過程不僅要注重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更應該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計算機科學; 技術教學; 就業(yè)形勢
中圖分類號:TP3-4;G712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0)5-093-001
中職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教育模式面臨著許多困境。所以需要教師去改變教學模式,摒棄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欲望,培養(yǎng)更多的社會應用型人才,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1.中職計算機科學的教學現狀
因為每個人的學習能力和接收信息能力以及自控能力都大不相同,所以中職院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而且因為中職院校的課也不是很多,再加上有的可能一星期才一節(jié)課,所以教師對于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也不是很了解,有時教課內容可能會嚴重超綱,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根本就不知道再講什么,也可能教課內容很容易,但是學生認為自己都會所以也不認真聽,這種情況下就容易造成教學質量下降,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所以教師要先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性,去制定不同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學著跟學生做朋友,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愿意積極主動地去跟自己進行交流,表達他們對于學習上有哪些方面的不解或者半知半懂的地方,教師進行因材施教,這樣的學習質量才高,學習效率才會大大提升。
還有的教師過于注重理論知識,只講解課本上的內容,不能用具體案例進行分析,只是跟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一樣,就是不停地為學生灌輸計算機的相關知識,從而忽視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計算機專業(yè)跟其他專業(yè)不相同的是,計算機最注重的就是實際操作能力,不能憑借想象去解決問題,只有實際操作了才會知道對不對,才會知道自己哪一點沒有學懂,這樣才能更好地請教老師,直到明白為止。所以,學校和教師只有轉變教學模式,注重以學生為主,加大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得培養(yǎng),才能讓學生在以后更好的適應社會,在面對就業(yè)時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優(yōu)勢,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勝利。這也就是為什么許多企業(yè)寧愿要一些中職院校的技術型人才,也不要一些本科院校畢業(yè)的大學生,因為有些大學生即使學歷很高,但是沒有社會經驗,所以在面對就業(yè)時,可能會比不上中職院校的學生。
2.中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適應就業(yè)形勢的方式
2.1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
過去的教學方式就是教師站在講臺上照著課本上的內容進行講解,然后學生就光聽。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慢慢感到厭煩和乏味,也就不愿意認真聽講,還有的學生聽著聽著就會犯困,再加上中職院校一般管得都比較松,教師看到學生不認真聽講,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且有的學生自控力本就不是很好,再加上教師管得松會更加任意妄為。所以這就希望教師要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讓教學方式和學生將來的就業(yè)形勢相結合,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和消化知識能力的不同,進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例如:可以進行案例分析、情境教學的方法去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樂趣。案例分析可以找一個公司的漏洞,像有的公司會遭遇黑客侵入或者數據泄露以及安全防護網做得不到位,可以用這些具體案例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也可以多舉辦一些計算機比賽,設立相應的獎項和獎金,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自主創(chuàng)建編碼,然后這些程序編碼可以變成一幅畫或者一段話等等,這樣使得比賽生動有趣,并且在比賽中也要設立相應的標準,讓實踐教學活動變得更加有意義,學生可以真正的感受到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是怎樣的感覺,可以更好的鍛煉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提升學生計算機技能,增強學生在未來就業(yè)中的優(yōu)勢。
2.2教學內容的完善,實現學校教育與學生就業(yè)的完美對接
現如今我國科學技術越來越發(fā)達,在國際上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社會上對計算機專業(yè)的人才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所以學校就需要立足于社會實際需要,根據學生未來的就業(yè)情況去完善教學模式,這樣學生才能學有所用,把平時在學校學到的內容可以很好地運用到將來的工作中去,即使就業(yè)壓力巨大,學生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就業(yè)問題。教學內容的完善,才能實現學校教育和學生就業(yè)的完美對接,所以學校要全面進行整改,首先要改變學校的學習環(huán)境,營造一個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受到影響,從而慢慢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其次學校要加大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基礎設施讓學生不必為了一些設備而擔憂,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資源。最后教師要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對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
2.3學生實習實踐活動的增加
學校重點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知識,真正地想讓學生得到鍛煉,還需要學校組織學生進行實地的參觀和學習,學校要聯(lián)系相應的企業(yè)單位,進行校企聯(lián)合,讓學生有個明確目標和方向,也讓他們明白計算機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學生在去企業(yè)單位進行學習時,可以真正了解到在未來工作中的具體狀態(tài),還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這樣才能達到教學要求,使學生能夠更快的適應社會,在社會中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
3.結束語
學校的教學模式要緊緊跟隨社會的變化而發(fā)生相應的變化,這樣才能不被社會所淘汰,社會越來越需要技術型人才,所以為了適應我國就業(yè)形勢的嚴峻性,中職院校對于人才的培養(yǎng)也要進行不斷的變更,真正讓學生學有所成,而不是每天混日子,碌碌無為。在上計算機課時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讓他們成為真正的社會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闞靜.試論中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如何適應就業(yè)形勢[J]中國新通信,2018(07):192
[2]韓建宏.淺析中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如何適應就業(yè)形勢[J]中國校外教育,2017(13):151-152
[3]郭倩.中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高效教學方法探討[J]黑龍江科學,2018(1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