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克利爾
1955年,迪斯尼樂園剛剛在加州阿納海姆開業(yè),一個10歲的小男孩走進來要找一份工作。那時的《勞動法》很寬松,小男孩如愿以償,當上了售貨員,專門賣0.5美元一本的《游園指南》。
不到一年,他就轉(zhuǎn)到了迪斯尼的魔法商店。他從老員工那里學到了一些技能,開始試著講笑話,并與游客做些簡單的互動。他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的不是魔法,而是表演本身。從此,他立志要成為喜劇演員。
從十幾歲開始,他就在洛杉磯附近的小俱樂部表演。觀眾很少,他表演的節(jié)目時間也很短,在舞臺上停留的時間不超過5分鐘。俱樂部里的大多數(shù)人忙著喝酒或和朋友聊天,沒空看他的表演。某天晚上,他真的在空無一人的俱樂部里完成了自己的例行表演。
這份工作本身并沒有什么可炫耀的,但他做得越來越好。他最初的表演只會持續(xù)一兩分鐘。到了高中,他已經(jīng)能夠連續(xù)表演5分鐘了。又過了幾年,他演出的時間達到了10分鐘。到了19歲時,他每周都會表演,每次時長都達20分鐘。在演出期間,他有時為了盡可能延長時間,不得不讀3首詩,但是他的演技在持續(xù)提升。
在接下來的10年中,他不斷地試驗、調(diào)整和練習。他進入電視臺工作,為電視節(jié)目寫腳本,并漸漸地開始在脫口秀節(jié)目中露面。功夫不負有心人,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他已經(jīng)成為《今夜脫口秀》和《周六夜現(xiàn)場》節(jié)目的常客。
最后,經(jīng)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這個年輕人終于成名了。他曾在63天內(nèi)去了60座城市巡回演出,后來又在80天內(nèi)去了72座城市,在90天內(nèi)去了85座城市。他在俄亥俄州的一場演出吸引了18695名觀眾,在紐約連續(xù)3天的表演賣出了4.5萬張票。他一躍成為同儕中的佼佼者,成為那個時代非常成功的喜劇演員。
他叫史蒂夫·馬丁。
馬丁的故事極好地證明了,長期堅持一種習慣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喜劇不適合膽小的人。一個人獨自在舞臺上竭盡所能地表演,但觀眾沒有任何反應,還有什么情形能比這更可怕?然而史蒂夫·馬丁18年來每周都直面這種恐懼。用他的話說:“苦學10年,提高4年,然后有了瘋狂成功的4年?!?/p>
為什么有些人,比如馬丁,能長期堅持他們的習慣,無論是講笑話、畫漫畫還是彈吉他,從不懈怠,而我們大多數(shù)人堅持不了幾天就會打退堂鼓?我們該怎樣讓習慣一直保持新鮮感,而不是過段時間就逐漸失去新鮮感?科學家多年來一直在研究這個問題,個中真相尚待進一步挖掘,不過從目前獲知的情況來看,大家公認保持動力和達到最大欲望的途徑之一,就是去做難易適中的事。
人腦喜歡挑戰(zhàn),但前提是它面對的挑戰(zhàn)難易適中。如果你喜歡打網(wǎng)球,并且試圖和一個4歲的小孩進行一場嚴肅的比賽,你很快會覺得無聊,因為這太容易了,你會贏到手軟。相反,如果你同羅杰·費德勒或塞雷娜·威廉姆斯這樣的職業(yè)網(wǎng)球運動員比賽,你很快會心灰意冷,因為這太難了。
現(xiàn)在讓你和一個與你水平相當?shù)娜艘黄鸫蚓W(wǎng)球。隨著比賽的進行,你有贏有輸。你再努力一把就有可能最終贏得比賽。你開始集中注意力,專心打球,并進入了渾然忘我的境界。這是一個難易適中的挑戰(zhàn),也是金發(fā)女孩準則的一個重要實例。
金發(fā)女孩準則指出,人們在處理其能力可及的事情時積極性最高。事情難易適中,人們就更愿意去嘗試。
馬丁的喜劇生涯就是一個極佳的例證。每年,他都會擴展他表演的劇情——但只擴展一兩分鐘時長的內(nèi)容。他總會添些新料,但他同時會保留幾個肯定會逗人發(fā)笑的段子。他取得的成功足以讓他保持充沛的動力,犯下的錯誤則剛好促使他繼續(xù)努力。
當你開始養(yǎng)成新習慣時,保持盡可能簡單的動作是很重要的,這樣即使各方面條件不完善,你也可以堅持下去。我們在討論行為轉(zhuǎn)變第三定律時曾闡述過這一觀點。
然而,等習慣形成之后,還需要不斷地完善習慣,并持續(xù)跟進。這些后續(xù)的小改進和新的挑戰(zhàn)可以保持你的參與度。如果你剛好碰到“金發(fā)女孩區(qū)”,你就能達到“心流狀態(tài)”。
“心流狀態(tài)”是身在其中并完全沉浸于某項活動的狀態(tài)。科學家一直試圖量化這種狀態(tài)。他們發(fā)現(xiàn),要達到“心流狀態(tài)”,你要完成的任務難度所需的能力必須比你目前已知的能力高出大約4%。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用這種方式量化一個行動的難度通常是不可行的,但金發(fā)女孩準則的核心思想仍然存在:做力所能及、難易適中的事,似乎是保持激勵水平居高不下的關鍵所在。
你需要時常處理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事情,這些事情在令你殫精竭慮的同時,也讓你能夠取得足夠的進步來保持較好的狀態(tài)。行為新奇才能有吸引力并帶給人滿足感;如果千篇一律,我們就會感到厭倦。厭倦或許是追求自我完善之路上最大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