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 希,張 篷,周吉沖
哈爾濱商業(yè)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150028
為了實現中國本科教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目的,趙炬明提出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本科教學改革”,以和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說教形式所對比。[1]由此,翻轉課堂模式(Flipped Classroom Model,FCM)由于其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知識傳遞與知識內化過程反轉的特點,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關注,并在我國的教育實踐中取得了部分成果。翻轉課堂模式留給學生更大的選擇空間,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和完成知識吸收,并自主解決學習問題,深化知識點。翻轉課堂模式在我國得到了廣泛關注并在實踐中被大力支持及推廣。然而,在高等教育實踐中,翻轉課堂模式有時被過分“學生化”,即過度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關注于翻轉課堂的形式問題。王卉在其研究中提出了“教師中心”與“學生中心”的對立統(tǒng)一問題,即教師或學生任何一方,誰居于“中心”位置并不重要,而課堂效果才是決定中心位置的關鍵,這樣才能實現“教師中心”和“學生中心”在事實上的統(tǒng)一。[2]
在我們長期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對翻轉課堂模式進行了深度的思考和多次的實踐,力求實現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位置的均衡狀態(tài),即理論基礎由教師引導,發(fā)現即分析問題的過程由學生主導,總結與升華由教師引導的翻轉課堂形式。我們借助課堂、網絡、實地調研等方式,完成開放式討論、答疑、提煉結論的教學過程,有效地激勵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提升了教學效果。此方式尤其適合于多學科結合、具有實踐特征的綜合型課程。在后期跟蹤訪談中也發(fā)現,學生在接續(xù)的學習甚至是工作過程中,能夠靈活地運用課堂傳授內容,做到了有效的知識內化。
價格學是一門綜合型課程,課程內容涵蓋范圍較廣,涉及微觀經濟學、貨幣銀行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市場營銷學、戰(zhàn)略管理、財務管理、心理學等社會學范圍的理論,適合大學二年級的學生進行課堂學習。價格學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將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不斷內化和綜合吸收與運用,了解不同領域的理論對價格決策起到的不同作用,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經濟問題、管理規(guī)律并綜合運用內化的理論知識,加以總結和改進的能力。現代商業(yè)模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互聯網時代龐大的信息量,為價格制定過程增加了復雜因素和不確定風險,也為培養(yǎng)經管綜合能力的學生提出了挑戰(zhàn)。
雖然理論來源自許多基礎課程,價格學的授課過程與微觀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市場營銷學等存在較大的不同,其主要在于需要將學科理論綜合應用與知識內化。這就要求價格學的教學過程,在強調理論基礎的同時進行實踐的升華,即大量運用案例分析、課堂討論和實地調研等形式進行授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想。
傳統(tǒng)價格學教學過程多存在理論課時過多的問題。雖教材和教學過程中存在案例分析,但仍以教師的主導為中心。具體問題如下:
由于價格學課程涉及的學科較多,學科跨度較大,知識點較多。授課教師過于重視進行理論的鋪墊,導致課程講授過程中多關注于理論知識。誠然,價格學由于其學科特征,的確需要眾多理論才能循序漸進進行導入。如,學生需首先了解西方經濟學中的需求、供給和彈性原理,進而了解價格在經濟學中的變化趨勢,才能夠進入市場結構影響下的價格變化的學習部分。再如,學生需首先理解財務管理中的成本結構以及利潤計算過程,才能夠理解成本影響下的價格制定決策。由于目前多數學校進行培養(yǎng)方案改革后,一些管理類專業(yè)將西方經濟學和財務管理并未列入培養(yǎng)計劃中,導致學生在此兩個學科方面并沒有知識基礎。授課教師面臨的困境與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是學生在相關學科的知識基礎需要在價格學進行鋪設;其二是培養(yǎng)方案改革導致課時的縮減。這就造成了在價格學課堂主要致力于西方經濟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等相關理論講授為主的境況。該情況可能導致一是學生快速且被動地接受知識,知識吸收程度較低,尤其是價格學涉及的交叉學科均為經管類基礎課程,理論知識較多,學生容易將知識混淆。
由于傳統(tǒng)價格學教學過程多以教師“為中心”,在獲知途徑、教學模式、學習策略、狀態(tài)和結果等五個方面都以教師的行為、框架為主導,[3]課堂往往會變成教師強行灌輸知識而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地方。加之理論鋪墊的要求過高,學生“疲于奔命”地吸收理論知識,并沒有將知識內化的過程,師生之間缺乏隨時隨地有效的課堂溝通。該傳統(tǒng)式課堂也并不要求教師隨機應變、啟發(fā)引導、總結提煉和動機調動等方面的能力[2]。課堂效果較差,尤其學生無法在真正理解理論之前轉化知識并提出問題,授課教師也無法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在傳統(tǒng)的價格學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盡管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對學生進行關于西方經濟學、市場營銷學、財務管理等基礎知識的鋪設,學生仍然無法將理論性較強的知識與實踐較好地結合。這也是傳統(tǒng)價格學課堂的最大問題所在。價格學在實踐中尤其具有非常大的應用價值,也能夠和目前的管理領域研究前沿相結合。但是該結合過程僅憑基礎的經濟理論、管理理論和心理學理論無法有效地完成。在傳統(tǒng)的價格學課堂中,學生的實踐代入能力基本缺失,無法達到價格學的授課要求和后續(xù)課程的承接要求。
傳統(tǒng)理論式講授的情況下,教師對學生的考核制度較為單一,以理論考查為主,課堂效果為輔。考核的主要形式為閉卷考試,側重于對經濟學中需求供給理論、彈性理論、市場結構理論,財務管理中的利潤計算、成本控制理論,貨幣銀行學中的一般等價物發(fā)展過程,市場營銷學中的4P理論等方面內容進行綜合考核。傳統(tǒng)的考核過程盡管能夠真實反映學生對理論的掌握程度,但往往考核內容無法將上述理論有機結合在一起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如無法將彈性理論和成本控制理論相結合進行考核。價格學的考核過程應側重于對學生進行價格決策的實踐能力評估,包括價格制定的考慮因素和隨市場環(huán)境變化的應變能力。因此,傳統(tǒng)價格學的考核制度較為單一,需要進行考核制度的改革以應對新的課程改革要求。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摸索出了一套基于翻轉課堂的價格學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tǒng)地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課堂模式,結合價格學的內容特征和相關學者關于教學中心與目的的討論,我們更注重將“學生中心”與“教師中心”有效地結合起來。[4][5]既需要顧及價格學中關于理論基礎鋪墊的要求,又能夠滿足教學過程中關于價格決策實踐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需要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所有教學任務,讓學生和教師都能夠高效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起到“教學相長”的效果并達到目的。具體教學模式包括如下幾個部分:
價格學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我們設計并不完全以理論講授或完全以學生自行尋求資料進行研討的自主學習方式為主導,而是將教學環(huán)節(jié)平均分為兩個課時相等的進程,前半程側重進行理論講授,后半程側重實踐發(fā)現。意即,前半程主要完成傳統(tǒng)模式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而后半程進行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為教學主要主體的教學活動。這樣既保證基礎理論的鋪墊,又鼓勵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和自主學習,能夠幫助教師時刻掌握學生對理論的理解程度和時間能力,也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做法如下:
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前半程,我們堅持依然以教師為“中心”,以將教學安排保證在一個系統(tǒng)性、邏輯性的框架內。教學內容仍然要求以各理論為主,但是由于課時的壓縮,我們要求教師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主線內容的講述,但并不進一步展開。如價格學中關于微觀經濟學理論的鋪墊,我們僅要求教師完成需求與供給理論、彈性理論、蛛網模型和市場結構理論的基本講授,其中彈性理論要求完成相關價格彈性的介紹,其他收入彈性等僅作導入式介紹,以案例、數據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進行課后自學甚至完成選修課和雙學位;又如,市場結構理論也僅介紹四種市場結構的特征和價格表現,并不要求進一步完成各市場結構下長期均衡、短期均衡的學習任務,但是可以通過卡特爾、價格歧視等案例,增強學生對進一步學習和查找資料的興趣。
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后半程,我們以“專題講授+調研匯報”的形式進行。相對前半程而言,后半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更具開放性,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的主動思考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目標。我們將市場營銷與戰(zhàn)略管理中部分與實踐相關的環(huán)節(jié)從理論講授中脫離出來,與心理學中物理心理學相結合,設計了在科研與實踐中均前沿的幾類專題,如包括:定價方法專題、錨點效應專題、餐廳的定價專題、拍賣的定價專題等。在專題案例引導的過程中,每周要求學生完成文獻查閱、調研、報告撰寫等任務。就當前進行的不同專題,運用網絡進行相關資料的查閱,并在下一次課堂進行匯報;或鼓勵學生分組到商店、餐廳、酒店等地利用周末時間進行調研。調研內容包括價格的設計、運營環(huán)境的設計和菜單的設計,可通過多種方式如音頻、視頻、照片進行記錄;學生形成的報告不限形式,可采用大量圖片、視頻進行報告的撰寫。此外,我們還設計了主動發(fā)現與思考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發(fā)現生活中有趣的價格設計,可于課堂中或課下的任何時間與授課教師進行溝通與討論,授課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在平時成績中進行綜合調整。
我們設計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說”與“教”和學生“聽”與“學”的角色,代替以教師既“教”又“導”,學生既“學”又“研”的角色。具體而言,由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前半程仍以教師為中心,尤其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理論的講授,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既不可避免地為保證教學進度進行必要的“說教”,又必須有策略地引導學生完成預習過程和后期的自主學習過程。而學生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前半程,需大量學習價格學的相關基礎知識,以便于在后半程能夠靈活運用理論知識進入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同時,學生要求盡可能地在課堂內外完成“研究”的任務,即運用理論知識設計市場調查,并將市場調查結果整理與分析形成報告。該師生角色的創(chuàng)新性設計有如下幾個特點:其一是對教師的業(yè)務素質要求較高,既需要儲備充足的經濟、管理、心理等社會學知識,又需要能夠大量地靈活運用知識,對學生進行實踐的指導;其二是學生能夠快速地將理論知識運用在實踐活動之中,理論與實踐的發(fā)生,并不需要時間間隔或沒有時間間隔,能夠幫助學生更大效率地內化知識,快速命中知識內涵;其三是提前將學生引入“科研”的活動中,通過有趣味性的市場調查,有目的地研究設計吸引學生從事科研任務,以便幫助教師充分了解和提升學生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前半程“教與學”和后半程“導與研”不能割裂開來。舉例而言,前半程的內容需要較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完成微觀經濟學中市場結構部分的理論講述,并主要從價格角度完成各市場價格決定機制的理論鋪墊。市場結構理論是微觀經濟學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價格學中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學過程必須采取教師“說教”和學生“學習”的傳統(tǒng)方式,否則無法將關鍵知識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導入。當學生對市場結構理論掌握扎實之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后半程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完成關于市場結構的調查研究,該調查可單獨進行,也可與其他調研環(huán)節(jié)相結合同時進行。如在調查某企業(yè)(餐廳、咖啡店等)的價格設計時,同時調查該企業(yè)所處的市場環(huán)境,分析市場結構,通過教師的引導鼓勵,學生根據市場結構評估價格決策方案。該角色的設計與教學環(huán)節(jié)相匹配,能夠更大程度地激發(fā)教師持續(xù)學習、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為了配合上述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角色的改革性設計,我們重新對價格學的相關資源進行了評估與分析。目前而言,市面上關于價格學的書雖然較為全面,能夠涵蓋價格學所需的基本理論知識,框架較為合理及全面,但是在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指導性較為薄弱,且由于出版時間較早并沒有前沿的價格相關研究的引導。由此,我們在實踐中重新設計了教學資源,即以《價格學》傳統(tǒng)教材為主線,輔以近年來各類國內外經典和前沿著作與科研論文,同時每輪授課都鼓勵學生尋求生活中的定價案例,用以補充教學資源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學習樂趣和實踐能力。
具體而言,我們的教學內容仍按照《價格學》教材分為價格的起源和本質、需求供給與均衡價、價格彈性、價格構成、市場結構與價格、企業(yè)定價方法等內容。在前半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要求學生根據興趣和具體環(huán)節(jié)要求輔助閱讀貨幣銀行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課程教材,教師的授課過程也將包括上述幾門課程的擴充內容,并大量運用案例教學形式。后半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將在近年熱門專著《無價》《在星巴克要買大杯咖啡》《定價致勝》《顛覆價格》《價格游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靈活運用物理心理學原理、交易成本原理等工具進行價格制定,并積極尋求日常生活中的相關案例。學生收集信息、數據的來源并不限制,可通過日常生活觀察,也可以小組形式利用節(jié)假日時間走訪企業(yè),還可以在網上查詢統(tǒng)計數據和研究文獻。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增加學生學習樂趣,我們同樣鼓勵教師在授課過程采取心理學實驗的方式與學生互動,如將授課班級分組,每組給定不同的數字錨點,考察不同分組對高低數字錨點的反應結果。
我們的教學實踐證明,多種教學資源的使用,課上講授討論與課下調查思考方式的結合,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接受理論知識并靈活運用定價工具,相對于傳統(tǒng)的方式和完全強調“學生中心”的教學方式,該種方式能夠得到更好的課堂效果和后期持續(xù)性的應用機會。
如上文所述,傳統(tǒng)的考核體系(課堂表現占總成績的小部分比例,而期末筆試成績占總成績的大部分比例)已經在創(chuàng)新目標的新要求下逐漸喪失了全面性。為了配合所提出的翻轉課堂模式下的授課方式、師生角色和資源,我們設計了相應的價格學考核體系。核心目的是充分將理論講授和實踐調查相結合,綜合考察學生對理論的靈活運用程度,同時能夠幫助教師掌握更多的教學案例。
以百分制考試課為例,我們制定了考核體系表以提供考核借鑒??疾檎n的考核標準可參照考試課劃階段而實施??己梭w系如表1所示。
表1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價格學考核體系
表1的考核體系包括了價格學所需掌握的所有理論知識的考核,同時重視課堂中的過程考核,尤其是要求學生在價格學開課的前一假期即進行市場調研,有助于學生主動預習和帶著疑問學習,能更好地增強學習效果。課程的過程考核還包括一系列實踐過程,但并不與理論脫離,均需要學生完全掌握和運用理論知識基礎上再進行分析與報告提交。結課報告為假期調研基礎上的改進方案設計,形式靈活多樣,能夠充分開發(fā)學生的靈活性和積極性,尤其是該考核能達到每人不同內容、不同改進方案的目標,本身考核內容極為豐富,對教師的能力要求也相對較高。除此之外,我們還設計了附加項目,能夠激勵學生尋求和提煉普通生活中的管理知識,也能夠幫助教師獲得更多的科研與教學案例。
翻轉課堂模式以學習者為中心,[6]而學習者不僅指學生,還可以是施教的教師,從而達到共同學習、教學相長的目的。我們在不斷的摸索實踐中,總結了翻轉課堂的教學融合模式,應用在價格學課堂的授課過程中。該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傳統(tǒng)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角色和傳統(tǒng)資源的定位,致力于更靈活、更有效地使知識在師生之間充分流動。
總之,翻轉課堂模式下的價格學教學,要始終堅持“做中學”和“不斷學習”的基本理念,充分利用價格學的各學科綜合性較強的特征,實現相關知識學習和社會實踐的高度融合,在學生和教師的不斷能動作用中,讓課堂成為全面提升學生能力、提高教師素養(yǎng)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