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亭
小黃從一年級起,就在我所教的班中隨班就讀,當初的他,性格孤僻,不愛搭理人, 在學校課堂中大部分時間不能自我控制,經(jīng)常拿別的孩子的東西,別的孩子不樂意,就發(fā)生爭執(zhí)。更讓人頭疼的是他也愛折騰自己……種種的情況,讓這樣的他在班級里顯得很“特殊”。
〖情況調查〗
事實上,小黃同學沒有遺傳病史,5歲時父母發(fā)現(xiàn)好動,經(jīng)蘇州兒童醫(yī)院檢查,診斷為輕微多動。7歲發(fā)覺多動稍微頻繁,再次去檢查確認為多動癥。
他的家庭情況大致如下:平時父母上班都很忙,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孩子自小跟奶奶一起生活,從小被奶奶嬌生慣養(yǎng)著,要什么就是什么。媽媽的教育方式比較粗暴,如果看到孩子好動,不聽話,惹事了,一氣之下就罵、急了就打。家里人見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也都嚇唬他。久而久之,這樣的他的也變得孤僻古怪。
〖解決方法〗
面對這樣的小黃,為了讓特殊的他不再特殊,我對他進行了近一年半的輔導。
一、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用愛溫暖他的內(nèi)心。
小黃雖然多動易怒,但是與正常人一樣有基本的情感需要。因此,為了能最大限度滿足他的各種需求,需要為他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人際環(huán)境,幫他樹立信心,從而達到自強、自立。
1.創(chuàng)設一個寬容、友愛的學校環(huán)境
首先,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我會特別注意在生活上多關心點他,幫他克服自卑感、寬容他的錯誤,鼓勵他的每一點進步。每次他犯了錯誤的時候,我總是把他叫過來,對他說“小黃,你覺得你這樣做對嗎?”每當這時,他總是睜著一雙大大的眼睛望著我,然后講著自己的理由。我就耐心地給他講道理。每當大課間跑步的時候,我也總是把他帶在自己的身邊一起跑,拉近他與我之間心與心的距離。課間休息時,我偶爾會讓他幫我抱抱書或本子,讓他感覺到老師對他的關注。中午午餐,我會特意把他帶在身邊一起用餐,一起打掃衛(wèi)生,讓他找到自信,看到自己的價值,也讓他過多的精力能釋放出來。盡管他在一次又一次的交流接觸中,言行有改善,壞行為也有反復,但經(jīng)過我不厭其煩地指導,他的行為習慣在一點點的改觀,逐漸與老師之間有了信任,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與老師交流。
其次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瘦瘦的小黃獨自坐在一個角落里,與周邊同學的座位有一些距離,這既是同學間空間上的距離,也是同學之間心理距離的象征。平時我會有意識地對小黃進行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他的不遵守紀律很多時候是想邀請同學一起玩耍,但是他又不會表達,常常就是話沒說就動手動腳,導致其他同學誤會進而遠離他。于是我和他約定,盡量把想法說出來,如果做不到也不要對同學動手,老師也會暗中提示他,如果他得到暗示就要努力控制自己,不影響干擾同學。假使他做得到,我就讓他坐到中間去。雖然一開始比較困難,但小黃有了一定的目標,他非常努力,他也想有個同桌。慢慢的小黃影響大家練習的現(xiàn)象越來越少。按照約定小黃坐到了同學中間,他很高興。那條明顯的隔離帶沒有了。小黃的臉上現(xiàn)出了一絲笑意。因為,從空間距離看,他被集體所接納。小黃也從而建立了這樣的認知:我不是特殊生了,我和其他同學是一樣的。同時也為縮短同學間的心理距離邁出了第一步。
2.創(chuàng)造一個溫暖、幸福的家庭環(huán)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不當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特殊的家庭是造成小黃行為古怪原因之一,讓小黃重新認識家庭認識父母,這也是讓小黃重建自我形象的重要一環(huán)。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我首先有意識地去引導他重新認識自己的家人:奶奶每天不論風吹日曬,總是準時準點接送他上學。爸爸雖然在家的時候不多,但是出門在外也會時刻想念他,媽媽既要上班,又要日日在家陪他學習,照顧他生活,也十分辛苦,他們心甘情愿地付出,只因為愛他。其次,我不斷地向小黃家長傳授特殊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知識,教給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要耐心傾聽孩子講的話,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尊重孩子的一些權利,而不是簡單粗暴地一打了之。另外在閑暇時間,多陪陪孩子,畢竟孩子需要親情的關愛,需要親情的滋潤。
二、多種形式輔導,用心改變他的言行。
由于小黃的特殊性不僅僅讓他的言行讓人頭疼,而且間接影響了他的生活和學習,與其他同學也有了差距。因此,要想縮短差距,改變他特殊的身份,還要采用多種方法和手段,多方面地去幫助他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
1.采用多種方法,控制好動行為,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
(1)鼓勵法:針對他不喜歡說話的問題,鼓勵他大膽開口,多給他說話機會,哪怕只說上一句完整的話,讀上幾句課文,老師就給予鼓勵,及時反饋使他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他再言語、再提高的動機與信心。
(2)藥物法:為了控制小黃的生理好動行為,家長根據(jù)醫(yī)生的建議,選擇合適的藥物,按時服用,隨著藥物參與治療,小黃的好動行為得到了改善。
2.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小黃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他的自信心。
(1)直觀教學法:對他以直觀教學為主,比如在語文課上《坐井觀天》一課中,我制作了青蛙、小鳥、井口的圖片,讓他一邊擺,一邊說,從而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2)個別輔導教學法:集體教學后,對于小黃還要進行個別輔導,降低要求個別作業(yè),發(fā)現(xiàn)不懂的地方及時講解,使知識的漏洞得到補救。
〖解決效果〗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近一年半的用心輔導,小黃在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生活上的一些事情能夠自理。在學校能遵守紀律,能參加一些簡單的體育活動,如跳繩、跑步等,能畫簡單的圖畫,有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直至現(xiàn)在,小黃同學基本與其他學生一樣正常上課正常課間活動了。
〖反思〗
從小黃的案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造成學生變成“特殊生”的原因有時侯是多方面的。全面細致地了解情況,全方位地開展輔導工作,把學校家庭的教育力量整合起來,這樣的輔導的力量才會更強,輔導才更有效,才可幫助特殊生更好地融入班級再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