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青梅
摘 要:小學階段識字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和獨立識字的能力。教學中要將識字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緊密聯(lián)系,并遵循漢語言文字的基本規(guī)律,積極建立漢字音、形、義之間的聯(lián)系,才能提高識字的效率。
關鍵詞:識字興趣;識字能力;生活;漢字特點
一、教學中將識字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相聯(lián)系。
真正學會一個漢字,是把漢字的音、形、義統(tǒng)一起來,也就是認識字形、讀出字音、知道字義。對于初學漢字的孩子來說,最難的是在字形、字義、字音之間建立聯(lián)系,如“風”,學生會說話便會說“風”的音,但用“風”表示這種自然現(xiàn)象,學生是不知道的。為此要將日常生活中看到聽到想到的事物、情景等引入識字過程中,積極建立漢字音、形、義之間的聯(lián)系。最常做的就是在物品上張貼漢字卡片,比如“門”“床”“花”“電視”“桌子”“臺燈”等。
然而更多的漢字是無法與實物直接聯(lián)系起來的,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圖畫等來進行識字教學。如一位老師教《云、電、風、雨》時,先讓學生回憶夏天下雷暴雨的情景,然后播放視頻,接著學生描述所見情景時,包含生字的詞語脫口而出。老師再出示根據(jù)生字自編的兒歌,在快樂誦讀中漢字的讀音、字義與字形完全融合在一起,深深地印入學生的腦海之中。
師生動手制作別致的字卡,張貼在教室里也是很實用的方法。字卡形狀、背景與字義緊密相連,如:“浪花”一詞,畫上浪花圖案,剪成浪花的形狀,再用醒目的顏色寫上“浪花”。學生每天接觸到的是音形義完美融合的漢字,記得快,也記得長久。
二、利用漢字自身特點指導識字。
漢字是表意文字符號。如果了解了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從漢字字形便可知道或大概推測出該字的意思。
(一)對象形字的學習
象形字共264個,第一學段課本中就有一百三十多個。我們常說:書(字)畫同源。如果動畫演示或老師在黑板上隨筆畫出象形漢字的演變過程,肯定會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從而對漢字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如眾所周知的“山”“月”“魚”等這些漢字最初的樣子就是比照實物的一幅畫。
我們了解象形字的演變,還可以有效避免寫錯別字。如“爬”與“抓”中的“爪”常誤寫為“瓜”,學生如果看到“瓜”和“爪”這兩個象形字的演變過程,自然很容易根據(jù)字義區(qū)別開字形來,“爬”“抓”中的“爪”也就不會寫為“瓜”了。
(二)借助偏旁來識字
占漢字數(shù)量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形聲字,其表意部分就是它的形旁。大部分形聲字的形旁一望便知其意,如 “扌、氵、艸、忄”等。借助這些意義明確的偏旁,學生可以理解并記憶帶有相同部件的漢字,甚至在閱讀中借助偏旁推測不認識的漢字意思,使閱讀能順利進行下去。
但有些偏旁卻隨著漢字的演變而成為現(xiàn)在的寫法,其真正的意思與現(xiàn)在字面的意思相去甚遠。如“灬、頁、月、止、欠”等等,只有讓學生認清它們的變形,才能夠正確理解并牢固記憶該字,當然也會記憶帶此類偏旁的一類字。
學生接觸到的,易被誤解意義的形旁大概有以下這些:
灬 四點底(火字旁的變形)多與火有關
頁 頁字邊(“首”字作偏旁時變形為“頁”)多與頭有關?
自 自字頭 多與鼻子有關 臭、息、鼻、咱、憩
月 月字旁 多與月亮或時間有關,更多是與身體、器官肌肉有關
又 又字旁(甲骨文字形象右手形,本義:右手。)多與手有關
廾 弄字底 (兩手捧物)多與雙手有關
寸 寸字旁 多與手或手的動作有關
彡 三撇 多與毛發(fā)、圖畫、紋飾等有關
王 王字旁(王玉旁 )多與玉有關
止 止字旁 多與足有關
攴 敲字旁 多與擊打有關
攵 反文旁 古同“攴”。多與擊打有關
罒 四字頭(同“網”)多與網或網的作用有關
戈 戈字旁 多與兵器有關
貝 貝字旁 多與錢財有關
斤 斤字旁 像斧子一類的工具,多與斧有關
耒 耒字旁 多與農具或耕作有關
隹 隹字旁(甲骨文,像鳥形)多與鳥類有關
髟 鬢字頭(頭發(fā)垂下的樣子)多與頭發(fā)有關
借助偏旁來識字可以提高識字的效率。比如學生學了“火”字,并懂得“火”作形聲字的形旁時變寫為四點底“灬”(“燕”字的四點底是燕尾的變寫),那么,就能自覺地理解“煮”“烈”“烹”“照”“熬”等字的形義,并把它們與“火”聯(lián)系起來。學了“首”字(表人頭)并懂得“首”作形聲字的形旁時還可變寫為“頁”,那么,當學到“顧”“頸”“項”“顏”“頂”“須”“煩”等字時,就能自覺地用“人頭”去析解它們的形義。如果了解了“手”作偏旁可變寫為“扌”“又”“升”“攵”“彐”“爪”“又”等,那么,學到“揮”“擊”“看”“牧”“取”“尋”等字時,就能自覺地把這些字與“手”的動作聯(lián)系起來理解。
實踐證明,只有把識字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起來,遵循漢語言文字的基本規(guī)律,習得巧妙的方法,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效提高獨立識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