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翻譯是用一種語言把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思維內容準確而完整地重新表達出來的語言活動。[1]為了達到準確而完整的目的,應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異,考慮到因歷史,地理,宗教等不同文化造成的不同的表達法和邏輯思維分析后,在進行翻譯。本文將在歷史文化,地域文化,宗教文化上進行分析,指出英漢翻譯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漢英翻譯 歷史文化 地域文化 宗教文化
漢語和英語分屬兩個不同的語系,前者屬于漢藏語系,后者屬于印歐語系中的西日耳曼語系。漢字是象形文字,形象生動地表達事物和思想,而英語是字母文字,由二十六個字母組合而成。顯然,這兩種語言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很難從一種語言翻譯到另一種語言。又因歷史、地理、宗教等文化不同造成的各民族獨特的表達法和邏輯思維的分析。因此,要做到準確的翻譯,還必須在語言分析的基礎上,了解因歷史,地理,和宗教等文化不同造成不同的表達。
1.歷史文化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歷史,在漫長的世界歷史上發(fā)生過許許多多的歷史事件,在不同的地點產生過眾多風云一時的歷史人物,這一切都體現(xiàn)在它的語言中。如諺語Caesar's wife must be above suspicion.(身為愷撒妻,不應有懷疑。)愷撒是歷史上著名的羅馬大將,這里Caesar用來泛指一切偉人,所以這句諺語的意思是:與大人物有關系的人應潔身自愛,不可有穢名。又如:Cross the Rubicon(渡過羅比孔河), Rubicon是意大利一河名,公元前49年羅馬名將愷撒率軍渡過此河,與羅馬執(zhí)政官龐培決戰(zhàn),故意為“采取斷然手段,決意孤注一擲”。[2]漢語中有許多以歷史或者文學作品人物名字以及地名來表示哲理性的比喻或者形象性描寫的詞語。例如: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形象,豬八戒憨厚、懶饞的形象,魯班能工巧匠的形象,黃忠老當益壯的形象。得隴望蜀比喻貪得無厭。朝秦暮楚表示反復無常。[3]可見歷史文化是構成英漢翻譯語言差異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應注意到歷史文化這個重要因素。
2.地理文化
由于所處的地域不同,相應地就有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地理環(huán)境的不同會引起文化上的差異性和獨特性,形成一些獨特的文化概念。這些文化差異都會體現(xiàn)在語言中,對英漢翻譯產生一定的影響。[4]中國位于東半球的北半部,歐亞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東臨海洋,西部是高山。英國是西歐的島國,四面環(huán)海。地理環(huán)境的不同使英漢兩國在許多方面都有一些不同的觀點。例如east wind不等于漢語的“東風”。它指的是從歐洲大陸北部刮到英倫三島的凜冽寒風,相當于中國北方冬天的“西北風”。而漢語的“東風”則是指可使萬物復蘇的“春風”,就像英國的“west wind”。在東方,我們印象中的“東風”通常的寓意是“和”,“陽光”,代表著是一種溫暖。而在西方國家,“東風”往往意味著“凜例”、“寒冷”,代表著一種不愉快,不高興的事情。意思是大相徑庭的。
3.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對人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中國的宗教信仰與西方世界有很大的不同。佛教和道教是兩大主流宗教,在中國已經(jīng)流傳了一千多年,已經(jīng)融入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然而,大多數(shù)英語國家的人相信基督教,信仰上帝。受到宗教的影響,中文中有許多與佛教相關的固定短語。例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一佛出世,二佛生天”、“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面壁十年,終成正果”、“借花獻佛”等等。沒有一定的宗教知識就不能體會這些固定詞組的深刻含義。宗教文化的影響體現(xiàn)在語言中,例如英語有句諺語“Man proposes,God disposes ”,對應中文就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這句話翻譯成“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這樣既能借用英語中的諺語來表達漢語成語,又保留了漢文化中的宗教色彩。因此在翻譯時應注意體現(xiàn)原語與目標語這兩種宗教文化的不同精神實質,保留各自的宗教文化特點。[5]
綜上所述,漢英兩種語言受到不同的歷史,地域和宗教文化的影響導致兩種語言在表達上存在許多的差異之處,作為一名翻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多加了解中西方歷史,地域和宗教等方面的文化差異,廣泛涉略,多加積累,準確而完整的翻譯出要表達的含義,傳播中西方文化。
參考文獻
[1]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1983
[2]英漢翻譯過程中的難譯現(xiàn)象處理,張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3]英漢翻譯教程:理論與實踐,熊文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文化差異對英漢翻譯的影響,曾小梅,《商情》,2010
[5]文化差異對英漢翻譯的影響研究,陳秀業(yè),2019
(作者介紹:李霜,延邊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