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游趵突泉
以前,我看了老舍的《趵突泉》,我想,趵突泉一定很奇妙吧。今天,我在爸爸的帶領(lǐng)下終于看到了趵突泉。
據(jù)說,濟南有三大名勝: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大明湖我是去了的,我還是先說說趵突泉吧。趵突泉距離大明湖很近,坐3路車就可以到大明湖北門或東門。本來應(yīng)該去游覽千佛山的,后想了想,千佛山就算了吧,我還是急迫地想去看趵突泉。
濟南的天氣很熱,但是來趵突泉的人依然很多,必定它有“天下第一泉”的美譽,大家都沖著它的名氣而來。我們從北門進去,里面早已是人山人海。有戀人相伴而行的,有全家一起來的,有大人帶著小孩來的。比如:我就是和爸爸一起來的。景區(qū)里景色優(yōu)美,古樹參天,泉水清澈見底,清爽怡人,這是我對趵突泉的整體印象。
我不顧人多,天氣熱,急匆匆地擠進人群,而泉水卻靜靜地流著,仿佛是在等待著我們的到來。我們走走停停,依次經(jīng)過百花園、五三紀(jì)念堂、濼苑、李清照紀(jì)念堂、尚志堂、觀瀾亭和趵突泉景點等。當(dāng)然,最吸引我的還是趵突泉了。
??!好熱鬧!趵突泉的四周都是人群,有的人不禁拍手叫好,有的人拿著相機不斷拍照,有的人坐在欄桿邊休息,在和別人交頭接耳。我想他們一定在說趵突泉沒有想象中那么壯觀吧,因為整個水面幾乎顯得平靜,只有認(rèn)真看才會發(fā)現(xiàn)有幾個泉眼在有氣無力地向上冒水?;蛟S,我們真來得不是時候。
我想,應(yīng)該在夏初的時候來看趵突泉是最好的時機了。不過,這次來游覽趵突泉也是有收獲的。
雨中登泰山
我早已從書中知道了泰山的名氣,也拜讀了幾位文人墨客有關(guān)等泰山的佳作。于是,這次我非得自己親自去體會一下登泰山的感受。
一大早,我和爸爸從濟南坐火車到泰安,然后換乘公交車,直接坐到泰山腳下,經(jīng)過岱宗坊,在紅門下車,再清點行裝,買好票,直接從紅門進去,爸爸還在“天下奇觀”旁給我拍了張照。
開始登山的時候天氣還不錯,我們的心情好的自不必說。來這里登山的人很多,男女老少相伴而行,有說有笑,不斷向前行走??墒牵叩饺f仙樓的時候,天色突然變了,雨點不斷向我們襲來,游人們紛紛拿出雨傘繼續(xù)向前行走。我和爸爸隨著人流也繼續(xù)行走。雨故意和我們作對,越下越大,不像落在地上,恰似掉進心里。
一路上,我們依次經(jīng)過斗母宮、壺天閣、回馬嶺,然后到達云步橋。云步橋其實并不壯觀,但這里的瀑布卻給云步橋增添了幾分魅力。我們不得不停下腳步,在這里拍照,再看看四周的風(fēng)景,是煙是霧,我還真分不清,把周圍大大小小得山和樹木裹得嚴(yán)嚴(yán)實實,只能聽到從山上留下來的水聲。
稍微休息片刻,順便吃了點心,時間已經(jīng)過了四個多小時了,我們不敢停留太久,背著背包繼續(xù)行走。這時雨大起來了,我們絲毫也不想去躲雨,反而加快了腳步。到來五大夫松,聽說前面就是十八盤了。路越來越陡峭,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我們的腳好像不聽話了,又不得不停下來休息一會兒。這時,我們已經(jīng)爬了三分之二的路程。心還在跳,腳還在抖。身邊光光的石頭上,到處寫滿了字。那些松樹頑強生長在石縫里,有的松樹被扭得像根麻花,但它們自得其樂,也不管別人怎么評價。
登泰山,如果走過十八盤,也就算厲害的了。從十八盤起到南天門,陡、險、秀,像一架長梯。在這個峽谷中,上有南天門,下有生仙坊,然后由十八盤相連。我們好不容易到達南天門,看著山下才松了口氣。這時臺風(fēng)已經(jīng)比我們早先一步,到達了泰山頂,山頂?shù)膹V播也在提醒游客,叫大家不要在山頂上逗留。我們繼續(xù)向天街走去,泰山的四周已經(jīng)被大霧籠罩了,雨一刻也沒有停止,風(fēng)越刮越大。我披著雨衣,大膽地站在路邊拍了幾張照片,算作留念。非常遺憾的是,我沒有去成玉皇頂,當(dāng)然也沒有看見日出。不過,我已經(jīng)心滿意足了。
雨雖然大,但我依然走著路下山。走著路,仿佛是在和山上流下來的水賽跑。我們在雨中登泰山,也在雨中下泰山,一路下來,全身幾乎濕透了,有雨趣而無勞累之苦,自然也是我首次登泰山的感受。雖然一路走得很匆忙,也沒有仔細(xì)品味泰山的風(fēng)景,但泰山的點點滴滴,我永記在心中。
游青島
我很早就想去青島了。但是,這幾天天公偏偏不作美,遇到臺風(fēng),我們不得不在濟南城里小住兩天。8月13日,我們才坐著動車到達青島,住在劈柴院。
我來青島,一是感受到了劈柴院的美食,二是游覽了浙江路天主教堂,三是體悟到了青島棧橋。這三個地方都是我游覽后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當(dāng)然,也有遺憾,由于這幾天我和爸爸都很累,海上樂園是沒有去的,嶗山風(fēng)景區(qū)更不必說了。
首先來談?wù)勁裨旱拿朗?。這里的游人川流不息,都在品味心目中的美食。其實劈柴院的美食很多,但不是每種都好吃。最值得一提的是劈柴院的豆腐腦、烤魷魚、吸著吃的蟹黃小籠包、炒著吃的酸奶、國足臭豆腐、烤大蝦、鍋貼、章魚小丸子等。而我最喜歡吃的是炒過的酸奶。只要是來到這里來的游客,嘴巴絕對是閑不下來的,非要吃過滿意為止。這真是美食愛好者的聚集之地。
其次,值得一提的是天主教堂。這座教堂氣勢雄偉??雌饋盹@得很莊嚴(yán)、美觀、古樸典雅。據(jù)說,青島天主教堂有100多年的歷史,里面金碧輝煌,裝飾豪華。這是青島地區(qū)最大的哥特式建筑。門口前面是一個小廣場,來這里游覽的人絡(luò)繹不絕。我們?nèi)サ臅r候恰逢周末,這里有很多情侶或夫婦來照婚紗照,場面十分景觀。
最后,最令我高興的是去青島棧橋了。它也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我們到棧橋時,那里已經(jīng)人山人海了,抬頭望去,棧橋前面是一望無際的大海,觀看完了棧橋,我們就來到旁邊的沙灘,沙灘上的人真多呀!有老人、有孩子、有夫婦、有外國人,他們盡興地在沙灘上玩耍。在爸爸的同意下,買了一個小桶和小魚網(wǎng),迫不及待地來到沙灘上,蹲下來看看有沒有小魚。過了半個小時,我才捕捉到兩條小得不能再小得魚,是因為來這里捉魚的孩子太多了,小魚兒們都快沒有了,除非又來一次臺風(fēng),把大海里的魚兒浪到海灘上來。一群群孩子都在父母的帶領(lǐng)下,專心致志地捕魚,好像跟比賽似的。
青島是一個值得去玩的地方。
游龍門石窟
8月16日,太陽高掛天空,炙熱地烤著大地,我們毅然歡欣鼓舞地來到龍門石窟。
進入石窟的賣票大門,就看見一條伊河,伊河的水非常綠,綠得像塊無暇的翡翠,時有游船在上面往返滑行,兩旁蒼翠欲滴的柳樹倒映在水面上,使伊河變得更加美麗了。此時,我們不知不覺地走進了龍門石窟的景區(qū)大門。里面的人非常多,爸爸緊緊拉著我的手,生怕我走丟了。因為我的手機在游覽泰山的時候掉了,被人撿到也不還我,我還傷心了一陣。這時,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一條秋水琉璃色,闊狹才容小舫回”。
然后,我們繼續(xù)往前走。一眼就看到山上密密麻麻的石窟。據(jù)說,這里有幾百個石窟,這些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后,密布于伊水兩山的石壁上。在這些石壁上雕刻著形狀各異的佛像,最大的佛高達17米多,最小的只有2厘米。我和爸爸爬上石梯,太陽直曬著我們,汗水不斷地從身上冒出來。我們也不顧了,依舊瀏覽著這些精致的佛像。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蓮花洞、奉先寺、藥方洞、古陽洞,這些洞里的佛像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可見當(dāng)時工匠的手藝多么精湛。
景區(qū)里的白園也是我們必須去的。白園是為了紀(jì)念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而修建的,它位于龍門東山的琵琶峰山。太陽太殘酷了,依然高掛在天空,但卻沒能阻擋我上山去看白居易的墓碑的想法。到了山上,我發(fā)現(xiàn)白居易的墓很大,猶如一個大圓盤,墓的周圍大樹環(huán)抱,顯得很莊嚴(yán)。白園的景色是迷人的,同時,也是充滿詩意的。尤其是白居易詩廊、韓國碑廊和日本碑廊,與龍門石窟的石刻藝術(shù)隔河相望,真正顯示了中國自北魏以來石刻藝術(shù)的文化魅力。
我們走走停停,一路欣賞美景。出了白園,我們又不知不覺走到伊河岸邊,拍了幾張照片,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龍門石窟,打算休息一晚,第二天再去看洛陽博物館,后天去成都。
聽,這是春天的力量
今年的春天,格外不同。
春天來了,我乖乖地呆在長壽鄉(xiāng)下外婆家,每天還堅持在網(wǎng)上聽課。鄉(xiāng)下的夜,很靜。漆黑的天空中,許多星星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好似白衣天使奮斗的身影。
有人說新冠肺炎是由華南海鮮市場的野生動物引起的。一些不法分子為了錢而販賣野生動物,這不僅破壞了大自然,還把一些病毒帶到人間,引發(fā)了一場瘟疫肆虐的“戰(zhàn)爭”。
這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春天。自武漢出現(xiàn)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它就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當(dāng)鐘南山院士確定了這種病會發(fā)生人傳人以后,武漢緊張起來。從新聞看到,我發(fā)現(xiàn)這個病太厲害了。它真實無孔不入,簡直太頑固。我每天不斷從電視里看到那些傳染了新冠肺炎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躺在病房里,有的還被病魔奪去了生命。面對死亡,深感悲痛。報道說,還有一些醫(yī)生被傳染。當(dāng)我看到武漢29歲女醫(yī)生夏思思阿姨為了救治病人而感染新冠肺炎去世后,我的眼淚止不住流了下來。她家有一個兩歲的小弟弟,還不知道媽媽已經(jīng)離開他了。那位小弟弟多可憐啊。
面對不斷擴散的疫情,武漢“告急”。在除夕之夜,我們重慶135位醫(yī)生還沒有顧得上看看春晚,就匆匆告別家人,奔赴武漢。其中有一個畫面,不斷勾起我的記憶。一位阿姨在衛(wèi)生間門口,摟著她和我一樣大的女兒,依依不舍??粗粗?,我的眼淚就掉下來了。那些從全國各地一批批奔赴武漢和湖北的醫(yī)生,一個個穿著白衣走上“戰(zhàn)場”,勇敢地面對疫情,在醫(yī)院里忘我的奮斗和拼搏,精心地救治病人。還有站在一線的新聞記者、志愿者、社區(qū)物管叔叔阿姨們,都不顧生命的危險,毅然加入到“戰(zhàn)疫”中來。特別令我感動的是,在除夕之夜,武漢金銀潭醫(yī)院醫(yī)生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快遞汪勇叔叔瞞著家人,冒著生命危險,勇敢地接送醫(yī)生回家,還給他們送飯,從而保證了醫(yī)生正常工作。
叔叔阿姨,你們辛苦了。你們是光,你們是電,你們更是生命的火焰。是你們,用生命共同鑄成了春天般的力量,守住了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戰(zhàn)勝了病魔,迎來了希望。
(作者介紹:張馨月,重慶市長壽區(qū)桃源小學(xué)五年級5班學(xué)生;指導(dǎo)老師:李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