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明月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寫作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作文要有一定的條理,表達真情實感。教師要針對不同學段的學生特點,降低作文教學的坡度,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喚醒他們的記憶儲備,促進他們想象力的發(fā)展,讓他們樂說、樂寫。但是,教師往往注重聽、說、讀方面內容的訓練,作文教學方法依然陳舊,讓學生反復寫人記事,缺乏新鮮感,學生對作文也不感興趣。教師為寫作設置條條框框,諸如立意深刻、主題鮮明、詳略得當?shù)?,學生背負太多的寫作包袱,僅存的興趣被消磨殆盡。部分學生的語文基礎薄弱,不能熟練地使用標點符號,詞匯積累也不足,而且課外閱讀時間有限,多是被動的閱讀,不能靈活地將閱讀內容運用到寫作中。教師的評價方式單一,諸如主題明確、語句通順、重點突出,這些模式化評語無法觸及學生的心靈。學生期待有人認同自己的想法,而教師用成人的標準要求學生,學生為取悅教師不得不拼湊文字,導致作文缺乏真情實感。
一、豐富形式,激發(fā)興趣
作文教學要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要不斷豐富教學方式,叩開學生的心扉,打開學生的思路,以圖片的形式吸引學生溝通交流,展開合理的想象。教師還可以通過組內的交流,促進觀點的分享、思想的碰撞,讓他們取長補短,從多角度探索發(fā)現(xiàn)。教師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動漫、游戲等內容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營造活躍的氛圍,幫助學生把握寫作難點。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聯(lián)想、思考,感受寫作的樂趣。教師可以安排競賽、演講等活動,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體驗中感受作文的樂趣。同時,教師還要教授學生寫作方法,既能拓展學生的寫作知識,增強他們的溝通能力,還能提升語文素養(yǎng)。教師選用的教學方法,要符合學生的寫作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梢蚤_展知識競賽,利用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讓他們在激烈的競爭氛圍中,發(fā)掘潛能,促進感知、想象,獲得提升。學生參與活動后獲得了體驗,會將作文寫得有聲有色。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活動,讓他們走出教室,融入自然,感受生活,在觀察中思考和感悟,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教師要指導學生成為生活的有心人,以便在寫作時打開思路,養(yǎng)成勤記勤思的好習慣。
二、注重積累,夯實基礎
閱讀時養(yǎng)成勤記勤思的好習慣,有助于學生拓展視野,增長知識,積累作文素材;也能促進學生思考,提升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閱讀時可以做批注,用不同的符號標注生字、精彩內容、有疑問的地方,也可以寫自己的感想。學生要學會摘抄,將好詞好句摘抄下來,或將需要記憶的內容記在書簽上,便于讀、背,也為寫作積累了大量的素材。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好習慣,讓他們記錄每天的新鮮事,并根據(jù)心情為日記配圖,畫上各種表情包。學生也可以摘抄名言警句、新聞熱點、好詞妙句,讓摘抄日記成為寫作取之不盡的知識寶庫。
要提升寫作能力,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理解詞句、感悟文本的能力。學生在閱讀時要注意積累好詞好句,了解歷史、地理、天文等方面的內容,積累這些知識有助于理解閱讀內容,也能提升寫作能力。
三、轉變方式,調動熱情
好的評價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教師要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關注學生的寫作過程,幫助學生掌握收集材料的方法,比如廣播電視、報刊、網(wǎng)絡等,遇到精彩的語段、優(yōu)美的詩文可以記錄到摘抄本上。對于學生收集的材料,教師也要評價,鼓勵素材積累得多、整理得好的同學,讓他們帶動其他同學共同進步。教師要采用激勵性的評價,評價內容要多元,不能局限于選用的詞語是否華麗、描寫是否生動、修辭是否合理,而要注重情感的體驗,讓學生在寫作中表達真情實感。教師要樹立開放的評價觀,在教授學生評價方法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自評,找出錯字、用詞不當?shù)牡胤?,自己修改。還可以通過閱讀同學的作文,通過互評,指出對方作文的優(yōu)點與不足,共同成長。
總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豐富作文教學形式、強化閱讀積累、改變傳統(tǒng)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