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靂,阮 霞,梁琪媛,馮曉麗
(成都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四川 成都 6105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具高發(fā)病率及病死率的呼吸系統(tǒng)常見疾病,既往多認為與支氣管擴張是相互獨立、無法共存的疾病,但兩種病變在病理生理及臨床表現(xiàn)上的共同點卻不容忽視[1,2]。隨著研究深入,有報道指出合并支氣管擴張的COPD患者,其氣流受限程度與炎癥水平呈一定特異性表達,并認為該病型或為COPD的一種特殊病型,至2014年,全球COPD指南首次將支氣管擴張列為COPD新的合并癥,作為獨特表型,受潛在病原微生物慢性感染或細菌定植、頻繁急性加重等多因素影響,此類患者臨床治療難度大,預后相對較差[3,4]。沙美特羅替卡松、噻托溴銨均是臨床治療COPD的常見藥物,前者系長效β受體激動劑與糖皮質類激素復合劑,后者作為長效、高選擇性M3受體阻滯劑,系抗膽堿能藥物的一種,但兩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于COPD合并支氣管擴張的臨床報道鮮見[5,6]。本文分析沙美特羅替卡松聯(lián)合噻托溴銨治療COPD合并支氣管擴張的療效及對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E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就診的120例COPD合并支氣管擴張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規(guī)范》中的診斷要求[7];②CT可見支氣管擴張征象[8];③BIS評分0~4分;④知曉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事書。排除標準:①COPD急性發(fā)作期;②BIS評分≥9分;③入組前三個月內有糖皮質類激素治療史;④對研究所涉及藥物或藥物成分過敏患者;⑤嚴重哮喘;⑥合并COPD、支氣管擴張以外的肺部疾病患者,如肺癌、肺栓塞等;⑦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39~60歲[(46.47±5.82)歲],體質量指數(BMI)(22.01±1.62)kg/m2,病程3~12年[(6.94±1.69)年],參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規(guī)范》[7]分級:III級37例,IV級23例;改良Reiff影像學評分(6.17±1.42)分;Reid分型:混合型16例,柱狀25例,囊狀19例;BIS評分(4.12±1.05)分;時伴咯血癥狀8例,合并吸煙史0例,高血壓7例,糖尿病7例,高脂血癥6例,合并骨質疏松9例。對照組男25例,女35例,年齡41~62歲[(47.12±5.44)歲],BMI(21.94±1.48)kg/m2,病程4~11年[(6.27±1.03)年],III級32例,IV級28例;改良Reiff影像學評分(6.01±1.35)分;Reid分型:混合型20例,柱狀24例,囊狀14例;BIS評分(4.47±0.96)分;時伴咯血癥狀7例,合并吸煙史9例,高血壓6例,糖尿病5例,高脂血癥7例,合并骨質疏松89例。兩組性別、年齡、BMI、病程、COPD分級、改良Reiff影像學評分、Reid分型及臨床癥狀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方法兩組均參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規(guī)范》進行規(guī)范化診治,對照組給予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法國 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H20150323,規(guī)格:每泡50 μg/250 μg,準納器吸嘴吸入),單次劑量為1泡沙美特羅50 μg+丙酸氟替卡松250 μg,q12 h;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噻托溴銨粉吸入劑(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H20060454,噻托溴銨18 μg/粒),專用吸入裝置吸入,1粒/次,qd,需于每日相同時間吸入。兩組均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①療效[9]:療效等級分為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月后采用肺功能儀(DIFFUSION MASTERSCREEN,德國耶格·史托克有限公司)檢測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預計值百分數(FEV1 pred%);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免疫球蛋白IgE水平;③按療效等級分組,比較各組患者IgE水平差異;④統(tǒng)計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4.615,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n(%)]
2.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FEV1、FVC、IFEV1占預計值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F(xiàn)EV1、FVC、IFEV1占預計值均顯著上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①與治療前比較,P< 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 0.05
2.3 兩組IgE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IgE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IgE水平均顯著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3 兩組IgE水平比較 (IU/ml)
2.4 不同療效等級患者IgE水平比較兩組不同療效等級患者治療前IgE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同組治療后IgE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顯效<有效<無效患者(P< 0.05),觀察組任意療效等級患者IgE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4。
表4 不同療效等級患者IgE水平比較 (IU/ml)
①與治療前比較,P< 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 0.05
2.5 不良反應比較治療期間,兩組均未見支氣管痙攣、血管性水腫等嚴重過敏反應,觀察組出現(xiàn)1例頭痛、心率增快,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3%(2/60);對照組出現(xiàn)3例口干,1例便秘,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67%(4/60),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75,P= 0.675)。
臨床研究指出,支氣管擴張作為COPD的特殊表型之一,其不僅與COPD臨床癥狀相似,均可見呼吸困難、慢性咳嗽、咳痰及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等癥狀;但合并支氣管擴張的COPD患者,其痰量、咳嗽次數要明顯高于單純COPD患者,此類群體肺功能惡化更快,并具更高的炎性標志物水平及銅綠假單胞菌分離率[10]。加之擴張的支氣管為細菌存儲、增殖提供環(huán)境,較單純COPD或支氣管擴張,其治療難度更大。而Mao等[11]報道合并支氣管擴張或為中重度COPD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但當前COPD合并支氣管庫張的發(fā)病機制仍不明確,其臨床治療亦無統(tǒng)一方案,且不同方案療效、不良反應差異顯著。本研究采用沙美特羅替卡松聯(lián)合噻托溴銨治療COPD合并支氣管擴展。
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治療后,兩組FEV1、FVC、FEV1 pred%占預計值較治療前均顯著上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提示聯(lián)合噻托溴銨療效更佳,對肺功能的改善更顯著;這與熊雪芳等[12]的報道結論相符。究其原因,沙美特羅替卡松作為復合制劑,不僅可對支氣管產生持久舒張作用,對氣道高反應性、炎癥介質釋放產生抑制作用;同時,對炎性細胞滲出、上皮細胞增生、基底膜增厚有明顯抑制作用,減輕氣道炎癥反應。而噻托溴銨則系抗膽堿能藥物,其主要作用于副交感神經的毒蕈堿受體亞型M1、M3受體,并具高選擇性,可提高M1、M3受體的選擇性,并延長作用時間,在避免因M2受體阻斷所引起的唾液分泌減少、瞳孔散大等副作用的基礎上,抑制支氣管痙攣,并可促進顆粒穿透進入支氣管,從而改善肺功能。兩者聯(lián)合應用可發(fā)揮一定協(xié)同作用,故聯(lián)合應用療效更佳,對肺功能的改善更顯著。
同時,血清免疫球蛋白IgE則是介導Ⅰ型超敏反應的介質,既往多用于反應哮喘變態(tài)反應,于COPD患者,IgE則是反映其氣道高反應性的敏感指標。而本研究中,兩組IgE水平較治療前顯著下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提示聯(lián)合噻托溴銨對氣道高反應性的改善更顯著。同時,研究還顯示,雖任意療效等級患者治療后的IgE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但療效評價為顯效患者IgE水平<有效<無效患者,觀察組任意療效等級患者IgE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IgE下降幅度或與療效存在一定關聯(lián)性。但基于本研究樣本數量相對狹窄,且未進一步排除COPD分級、支氣管擴張程度等混雜因素影響,IgE下降幅度與療效的關聯(lián)性仍有待深入探究[13]。另本研究中,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顯著性差異,提示較單一使用沙美特羅替卡松,聯(lián)合噻托溴銨并未增加安全性風險,這與金忠富等[14]的報道結論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