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寧
(濱海縣人民醫(yī)院心內科,江蘇 鹽城 224500)
心臟介入是治療心律失常、冠心病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手術效果易受患者心理因素影響[1],降低成功率,還需對患者進行術前護理干預。本文就訪視護理干預運用在心臟介入患者中的價值展開了研究,內容總結如下。
確定本次研究活動的觀察對象為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心臟介入術患者,結合隨機數字表法予以分組,即:對照組(45例)、實驗組(45例)。對照組:男17例,女28例,年齡51~76歲,平均(63.8±1.9)歲;實驗組:男16例,女29例,年齡53~78歲,平均(65.2±2.7)歲。納入標準:研究活動在患者知情的基礎上展開;排除標準:①依從性較差者;②資料不全者。一般資料方面兩組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能夠分組分析。
在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術前護理:告知手術流程,并叮囑手術注意事項等。
予以實驗組訪視護理干預:(1)訪視前評估:術前1d閱讀病例,了解術前患者情況、手術切口、化驗結果等;(2)訪視內容:于術前1d下午進行患者訪視,訪視時避開患者治療或進食時間;結合手術實施心理干預,傾聽患者主訴,了解患者想法,結合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進行心理健康宣教,打消患者顧慮;綜合采用圖片、視頻等介紹手術室環(huán)境、醫(yī)療設施、手術醫(yī)師情況等;講解手術過程、手術方法,提前告知患者手術體位與術中不適感;指導患者床上大小便、平移臀部方法,避免術后發(fā)生排尿困難情況;告知術后注意事項,強調術后臥床時間,叮囑患者術后多飲水,盡快排泄造影劑;記錄訪視內容。
以平均動脈壓、心率、焦慮評分、患者滿意度為觀察指標。(1)平均動脈壓、心率:分別于訪視前后進行測定;(2)焦慮評分:經由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2],分數越低則焦慮程度越輕;(3)患者滿意度:由患者對護理工作進行評分,采取百分制評分方法,分數與患者滿意度呈正相關。
以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全部觀察數據做出統(tǒng)計學處理,且平均動脈壓、心率、焦慮評分、患者滿意度可用(±s)表示,行t檢驗,P<0.05代表存在對比價值。
(1)兩組干預前平均動脈壓、心率以及SAS評分不存在顯著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供護理干預后,實驗組上述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實驗組患者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平均動脈壓、心率、焦慮評分、患者滿意度對比(±s)
表1 平均動脈壓、心率、焦慮評分、患者滿意度對比(±s)
組別 時間 平均動脈壓(mm Hg) 心率(次/min) 焦慮評分(分) 患者滿意度(分)對照組(n=45) 干預前 130.98±11.43 92.38±8.12 52.14±3.88 80.45±3.99干預后 129.26±11.45 92.79±6.23 47.33±7.31實驗組(n=45) 干預前 130.41±10.32 91.84±7.47 52.28±5.11 91.15±3.28干預后 114.98±8.87 72.36±6.83 40.34±6.38 t 6.6138 14.8248 4.8328 13.8966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心臟介入術是當前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兼具創(chuàng)傷小、療效確切、安全、成功率高的特點[3],然而此術式畢竟屬于有創(chuàng)治療,可使患者產生心理負擔,出現(xiàn)心理應激反應,影響手術順利實施與預后,所以還需進行術前護理干預。
本次研究表明,較之常規(guī)術前護理,訪視護理干預更適宜于應用在心臟介入患者中,主要表現(xiàn)在實驗組平均動脈壓、心率、焦慮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實驗組患者滿意度評分(91.15±3.28)分高于對照組(80.45±3.99)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實驗組采用的訪視護理干預一方面能夠讓患者盡早知曉治療環(huán)境、治療過程、治療價值,緩解患者心理負擔,改善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增強治療信心,減輕對平均動脈壓、心率的影響,降低心理應激反應發(fā)生率[4];另一方面醫(yī)護人員也可以在術前詳細掌握患者心理與生理狀況,從而完善治療方案,提升手術成功率;另外,訪視護理干預可以為醫(yī)患溝通提供條件,從而構建良好護患關系,增加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可程度。
綜上所述,在心臟介入術實施前提供訪視護理干預,對于手術順利進行有較好效果,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