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兵
(重慶市萬州區(qū)中醫(yī)院,重慶 404000)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是骨科的常見病。目前,臨床上常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進行手術治療[1]。切開復位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是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常用術式。臨床實踐證實,進行切開復位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后的患者較易發(fā)生脊髓神經(jīng)根受損的情況,從而影響其預后。近年來,經(jīng)皮椎體后凸成形術被廣泛地應用于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治療中。有研究表明,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進行經(jīng)皮椎體后凸成形術,可有效地降低其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2]。本文主要是探討用經(jīng)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臨床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期間重慶市萬州區(qū)中醫(yī)院收治的100 例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將這100 例患者分為對照組(n=50)和觀察組(n=50)。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27 例,女23 例;其年齡為41 ~75 歲,平均年齡為(55.2±4.1)歲;其中,骨折分型為T11型的患者有11 例,為T12型的患者有14 例,為L1型的患者有18 例,為L2型的患者有7 例。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26 例,女24 例;其年齡為43 ~74 歲,平均年齡為(55.1±3.8)歲;其中,骨折分型為T11型的患者有10 例,為T12型的患者有13 例,為L1型的患者有19 例,為L2型的患者有8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患者進行CT 檢查、X 線檢查的結果顯示,其患有胸腰椎壓縮性骨折。2)本研究經(jīng)重慶市萬州區(qū)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3)患者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其排除標準是:1)存在免疫功能障礙的患者。2)合并有惡性腫瘤、血液系統(tǒng)疾病或精神疾病的患者。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切開復位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手術的方法是: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后,為其取俯臥位,將其頭部置于頭托上,在其下腹部的位置墊一個軟墊,確保其胸腹部處于懸空的狀態(tài)。在C 型臂X 線機的輔助下,對患者的傷椎進行定位。采用克氏針對傷椎的兩端進行標記,并在傷椎椎體的中心位置做一個長度為4 cm 的縱向切口,然后,逐層切開患者的皮膚、皮下組織,充分暴露傷椎。在距離傷椎棘突處的1 cm 位置(12 點鐘方向)切開其腰背部筋膜,充分暴露其關節(jié)突。在C 型臂X 線機的輔助下,根據(jù)對其軸狀面進行測量的結果確定椎弓根釘?shù)赖拈L度,在確定椎弓根螺釘?shù)倪M針點后,擰入適合的椎弓根螺釘。通過USS 脊柱釘棒內固定系統(tǒng)對患者的傷椎進行復位。在C 型臂X 線機的輔助下,觀察患者傷椎的復位情況。在確定復位的效果理想后,施術者鎖緊螺帽,逐層關閉手術切口。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經(jīng)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手術的方法是:對患者進行局部浸潤麻醉后,為其取俯臥位,將其頭部置于頭托上,在其下腹部的位置墊一個軟墊,確保其胸腹部處于懸空的狀態(tài)。在C 型臂X 線機的輔助下,在患者脊柱L2—3段椎體處進行穿刺,建立一個4 mm 的工作通道。拔出導針,置入可擴張球囊。在患者脊柱L2—3段椎體處注入造影劑,為球囊增壓,并觀察球囊的壓力。在C 型臂X 線機的輔助下,對患者的骨折處進行復位。待施術者對患者骨折處復位的情況較為滿意后,記錄此時球囊擴張的壓力與體積,然后,抽出造影劑,取出球囊。經(jīng)工作通道用椎桿低壓注入與球囊體積相同的硫酸鈣人工骨X3(MIIGX3)。本次研究中所用的MIIGX3 由美國Wright 公司生產。在C型臂X 線機的輔助下,觀察患者傷椎內MIIGX3 填充的情況。在確定填充的效果理想后,施術者拔出穿刺針,關閉手術切口。
觀察兩組患者在術后2 d、術后30 d 時其VAS 的評分及治療前后其Cobb 的角度。應用VAS 對患者術后疼痛的程度進行評估。滿分為10 分。VAS 的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疼痛的程度越強烈[3]。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在術后2 d、術后30 d 時其VAS 的評分均更低,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術后2 d、術后30 d 時其VAS 的評分(分,±s)
表1 兩組患者在術后2 d、術后30 d 時其VAS 的評分(分,±s)
組別 例數(shù) VAS 的評分術后2 d 時 術后30 d 時觀察組 50 3.9±1.5 2.1±1.3對照組 50 6.0±1.4 3.3±1.2 t 值 4.097 4.018 P 值 <0.05 <0.05
術后6 個月時,兩組患者Cobb 的角度相比,P >0.05。與術前相比,兩組患者在術后6 個月時其Cobb 的角度均更小,P <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obb 的角度(°,±s )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obb 的角度(°,±s )
組別 例數(shù) Cobb 的角度術前 術后6 個月時觀察組 50 15.2±1.4 8.5±0.6對照組 50 15.0±1.2 8.5±0.5 t 值 0.078 0.023 P 值 >0.05 >0.05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是脊柱骨折中較為常見的骨折類型。目前,臨床上常采用切開復位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進行治療。臨床實踐證實,年齡超過50歲和椎體壓縮程度小于30% 的患者在接受切開復位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后,其脊柱較易發(fā)生后凸畸形的情況,從而使其產生較為強烈的疼痛感,進而影響其預后。此外,接受切開復位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后患者還較易發(fā)生褥瘡、泌尿系統(tǒng)感染、肺部感染等嚴重的并發(fā)癥。近年來,經(jīng)皮椎體后凸成形術被廣泛地應用于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治療中。該術式主要是通過向患者的傷椎內注入硫酸鈣人工骨X3 來增加其骨折處的穩(wěn)定性,恢復其傷椎抗壓的能力,并使其傷椎得到矯正與重建。宿顯良等[4]的研究表明,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進行經(jīng)皮椎體后凸成形術可有效地降低骨水泥滲漏的發(fā)生率。本次研究的結果與王博[5]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用經(jīng)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減輕患者疼痛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