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潘守昊,王靈昭,,*,伊澤全,顏冬梅,于維霞,程遠霞,邱春江
(1.江蘇海洋大學海洋生命與水產(chǎn)學院,江蘇連云港222005;2.連云港百鮮屋食品有限公司,江蘇連云港222199)
沙光魚,學名矛尾復蝦虎魚(Synechogobius hasta),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在黃渤海海域分布極廣[1]。沙光魚肉質(zhì)鮮嫩、口感潤滑、營養(yǎng)豐富,加工方式以生產(chǎn)冷凍調(diào)理魚片為主。以3去(去頭、去鰭、去鱗)后的沙光魚為原料加工冷凍調(diào)理魚片時,產(chǎn)生了大量殘留有部分魚肉的魚骨下腳料,約占原料質(zhì)量的28%~30%。顯然,實現(xiàn)該魚骨下腳料的高值化利用能豐富并提升沙光魚的深加工體系。近年來,骨泥及其制品的研究[2]較少關注的鈣質(zhì)的高效利用。通過檸檬酸浸泡可使魚骨中的鈣質(zhì)溶出[3],提高物料中可溶性鈣含量,而且有機酸還具有軟化魚骨、去除魚腥味等作用[4-5]。當前,國內(nèi)外鮮有沙光魚骨的研究報道。因此,本研究以沙光魚片加工中產(chǎn)生的大量魚骨為原料,研究酸性介質(zhì)處理下高可溶性鈣含量的骨泥制備技術,以期提升現(xiàn)有沙光魚深加工水平。
沙光魚骨:連云港百鮮屋食品有限公司;無水檸檬酸:馬鞍山中糧生物化學有限公司,食品級;精制料酒: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乙二胺四乙酸二鈉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disodium salt,EDTA):天津市福晨化學試劑廠,分析純;其他化學試劑均為分析純。
CM-14型斬拌機:西班牙Mainca公司;JMS-50型膠體磨:廊坊市馳日機械有限公司;YXQ-LS-50SⅡ型立式高壓滅菌鍋:上海天呈實驗儀器制造有限公司;TGL-16M型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上海銳析儀器設備有限公司。
1.2.1 骨泥制備過程
準確稱取沙光魚骨,加入一定量的檸檬酸的料酒溶液,然后將物料于密封容器內(nèi)進行酸處理(80℃,30 min)。將酸處理后的物料置于高壓滅菌鍋內(nèi)進行高溫(121℃,30 min)熱處理[6-7],然后將冷卻后的物料倒入斬拌機,使用2擋斬拌[8]20 min。將斬拌后的物料用膠體磨進行勻漿10 min,得Ⅰ型骨泥。將Ⅰ型骨泥加水稀釋后用100目濾網(wǎng)過濾,得Ⅱ型骨泥。
1.2.2 不同處理對物料可溶性鈣含量的影響
向魚骨中加入質(zhì)量比為10%的檸檬酸的料酒溶液,并使檸檬酸與魚骨的質(zhì)量比分別為0.1%、0.2%、0.3%、0.4%、0.5%。分別在酸處理、熱處理、膠體磨勻漿以及過濾處理后取樣,然后將樣品離心后取上清液,采用EDTA滴定法(GB/T5009.92-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鈣的測定》中的方法)分析樣品的可溶性鈣含量。
1.2.3 樣品的感官評價
檸檬酸具有減少魚骨腥味的作用[4-5],熱處理具有軟化魚骨的作用[6-7]。魚骨泥醬感官評定標準見表1,采用感官評價法對膠體磨勻漿之后的樣品(Ⅰ型骨泥)進行感官評價。
表1 魚骨泥醬感官評定標準Table 1 Fish bone paste sensory evaluation standards
1.2.4 樣品的成分分析
分別以Ⅰ型骨泥和Ⅱ型骨泥為樣品,采用直接干燥法(GB5009.3-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測定》中的方法)分析樣品的水分含量;采用索氏抽提法(GB5009.6-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脂肪的測定》中的方法)分析樣品的脂肪含量;采用凱氏定氮法(GB5009.5-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蛋白質(zhì)的測定》中的方法)分析樣品的蛋白質(zhì)含量。
酸處理后物料中可溶性鈣含量的變化見圖1。
圖1 酸處理后物料的可溶性鈣含量Fig.1 Soluble calcium content in the materials after acid treatment
如圖1所示,酸處理后物料的可溶性鈣含量隨著檸檬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添加檸檬酸物料的可溶性鈣含量均顯著高于空白(P<0.05);質(zhì)量比為0.5%時,物料的可溶性鈣含量顯著高于其他樣品(P<0.05);物料的可溶性鈣含量在質(zhì)量比0.5%時達到最大值50.1 mg/kg,其次為質(zhì)量比0.4%的物料(可溶性鈣含量為42.1 mg/kg)。吳燕燕等[3]的研究表明,通過檸檬酸處理可使魚骨中的鈣質(zhì)有效溶出,這與本研究的結(jié)果一致。但是,本研究對魚骨進行酸處理時采用的是檸檬酸的料酒溶液,而不是單純的檸檬酸水溶液,這是本研究的獨特之處,試驗中也發(fā)現(xiàn)較之檸檬酸水溶液,檸檬酸的料酒溶液處理后的物料的感官品質(zhì)(尤其是氣味品質(zhì))更優(yōu)。
熱處理后物料中可溶性鈣含量的變化見圖2。
圖2 熱處理后物料的可溶性鈣含量Fig.2 Soluble calcium content in the materials after heat treatment
如圖2所示,熱處理后空白、質(zhì)量比0.1%的物料的可溶性鈣含量無顯著性差異(P>0.05),之后物料的可溶性鈣含量隨著檸檬酸添加量的增加而顯著增加(P<0.05);物料的可溶性鈣含量在質(zhì)量比0.5%時達到最大值90.4 mg/kg,其次為質(zhì)量比0.4%的物料(可溶性鈣含量為66.1 mg/kg)。圖2的結(jié)果表明,熱作用下較高的檸檬酸添加量對鈣質(zhì)的溶出效果較好,原因可能是高溫作用下檸檬酸添加量較低時不足以使物料中的鈣質(zhì)充分溶出。綜合圖1和圖2可知,熱處理后質(zhì)量比0.5%的物料的可溶性鈣含量從50.1 mg/kg增加到90.4 mg/kg,這說明熱處理對提高物料可溶性鈣含量具有重要作用。試驗中發(fā)現(xiàn)物料經(jīng)熱處理后,魚骨組織的破壞程度增強,且物料中的水分析出量明顯增加,這些現(xiàn)象的發(fā)生有助于檸檬酸與鈣元素充分反應,從而提高物料中可溶性鈣含量。
勻漿后物料中可溶性鈣含量的變化見圖3。
如圖3所示,勻漿后空白、質(zhì)量比0.1%的物料的可溶性鈣含量無顯著性差異(P>0.05),之后物料的可溶性鈣含量隨著檸檬酸添加量的增加而顯著增加(P<0.05);物料的可溶性鈣含量在質(zhì)量比0.5%時達到最大值106.3 mg/kg,其次為質(zhì)量比0.4%的物料(可溶性鈣含量為76.2 mg/kg)。綜合圖2和圖3可知,膠體磨勻漿后質(zhì)量比0.5%的物料的可溶性鈣含量從90.4 mg/kg增加到106.3 mg/kg,這說明膠體磨勻漿對提高可溶性鈣含量具有重要作用。膠體磨勻漿對物料施加了剪切力作用,物料在高剪切力的作用下一方面可產(chǎn)生熱量,另一方面可充分破碎物料而使其變化為泥狀,導致粒度更為細膩。顯然,這些作用有助于魚骨中的鈣質(zhì)轉(zhuǎn)化為可溶性鈣。
圖3 利用膠體磨勻漿后物料(Ⅰ型骨泥)的可溶性鈣含量Fig.3 Soluble calcium content in the materials(Ⅰ-type bone paste)after homogenization by colloid grinder
過濾后物料中可溶性鈣含量的變化見圖4。
圖4 過濾后物料(Ⅱ型骨泥)的可溶性鈣含量Fig.4 Soluble calcium content in the materials(Ⅱ-type bone paste)after filtration
如圖4所示,過濾后空白、質(zhì)量比0.1%的物料的可溶性鈣含量無顯著性差異(P>0.05),之后物料的可溶性鈣含量隨檸檬酸添加量的增加而顯著增加(P<0.05);物料的可溶性鈣含量在質(zhì)量比0.5%時達到最大值193.9 mg/kg,其次為質(zhì)量比0.4%的物料(可溶性鈣含量為130.9 mg/kg)。如前所述,物料經(jīng)膠體磨勻漿后制得Ⅰ型骨泥,經(jīng)過濾后制得Ⅱ型骨泥。實驗中發(fā)現(xiàn),物料經(jīng)膠體磨處理后具有特殊的顆粒肉質(zhì)口感,但是細膩度不足。比較而言,物料經(jīng)過濾后除去了大顆粒而使Ⅱ型骨泥的口感更細膩、潤滑。綜合圖3和圖4可知,質(zhì)量比0.5%時樣品的可溶性鈣含量從Ⅰ型骨泥的106.3 mg/kg增加到Ⅱ型骨泥的193.9 mg/kg,這說明過濾處理不僅可以改變樣品的口感,還可以提高其可溶性鈣含量。由于物料中的可溶性鈣含量存在液相中,且過濾處理可以去除物料中大顆粒固體,因此物料過濾后使可溶性鈣含量大幅增加。
樣品的感官評價結(jié)果見圖5。
圖5 過濾后物料(Ⅰ型骨泥)的感官評價Fig.5 Sensory evaluation table of fish bone paste
如圖5所示,質(zhì)量比為0.4%時,物料的感官評分顯著地高于其他樣品(P<0.05),此時感官評分達到最大值23.2分。試驗中發(fā)現(xiàn),檸檬酸添加量較低時,Ⅰ型骨泥腥味較重、魚骨顆粒較大、無明顯酸味;檸檬酸用量較高時,Ⅰ型骨泥腥味減輕、細膩度提高,但酸味變大。特別是當質(zhì)量比從0.4%增加到0.5%時,由于樣品的酸味明顯加重而導致感官評分顯著降低(P<0.05),總體的可接受性顯著下降。
樣品的可溶性鈣含量及感官品質(zhì)綜合分析的結(jié)果見表2。
如表2所示,選取質(zhì)量比分別為0.3%、0.4%和0.5%的樣品,進行可溶性鈣含量及感官品質(zhì)的綜合分析。由表2可知,檸檬酸與魚骨的質(zhì)量比分別為0.3%、0.4%和0.5%時,隨著物料處理工序的增加,樣品的可溶性鈣含量均有顯著增加(P<0.05)。質(zhì)量比為0.4%時,當物料分別經(jīng)酸處理、熱處理、勻漿處理、過濾處理后,樣品的可溶性含量依次增加24.0、10.1 mg/kg和54.7 mg/kg;質(zhì)量比為0.5%時,當物料分別經(jīng)酸處理、熱處理、勻漿處理、過濾處理后,樣品的可溶性含量依次增加40.3 mg/kg、15.9 mg/kg和87.6 mg/kg。因此,為制備高可溶性鈣含量的骨泥,在物料的酸處理基礎上,后續(xù)的熱處理、膠體磨勻漿處理及過濾處理均是必要的,尤其是熱處理和過濾處理對提高可溶性鈣含量非常重要。當檸檬酸與魚骨的質(zhì)量比從0.4%增加至0.5%時,導致樣品的感官品質(zhì)顯著降低(圖5和表2),這說明檸檬酸添加量不適宜過高,在選擇檸檬酸添加量時應權衡物料可溶性鈣含量和感官品質(zhì)的取舍。
表2 樣品的可溶性鈣含量及感官品質(zhì)綜合分析Table 2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soluble calcium content and sensory quality of samples
樣品的成分分析結(jié)果見表3。
表3 樣品的成分分析Table 3 Component analyses of sample
如表3所示,相對于Ⅰ型骨泥,Ⅱ型骨泥的水分含量和可溶性鈣含量分別增加14.3 g/100g和54.7 mg/kg,而脂肪含量和蛋白質(zhì)含量則分別降低1.1 g/100 g和9.4 g/100 g。Ⅱ型骨泥是由Ⅰ型骨泥經(jīng)過濾處理而制得,過濾除去了物料中水分含量較低的大顆粒固體,從而導致Ⅱ型骨泥的水分含量增加。但是,由于可溶性鈣分布于物料的液相中,過濾處理能夠大幅增加了樣品的可溶性鈣含量。Ⅰ型骨泥具有特殊的顆粒肉質(zhì)口感,但是細膩度不足;Ⅱ型骨泥具有更細膩的口感。綜合而言,Ⅰ型骨泥和Ⅱ型骨泥的感官品質(zhì)各有特色,后者的水分和可溶性鈣含量更高,而前者的脂肪和蛋白質(zhì)含量更高。
向沙光魚骨中加入不同添加量的檸檬酸的料酒溶液,將物料依次進行酸處理、熱處理、膠體磨勻漿處理以及過濾處理,研究了不同處理對物料可溶性鈣含量的影響以及樣品的感官品質(zhì)和主要成分。結(jié)果表明,隨著物料處理工序的增加,樣品的可溶性鈣含量均有顯著增加(P<0.05),尤其是熱處理和過濾處理對提高物料可溶性鈣含量非常重要。為制備高可溶性鈣含量的骨泥,應適當增加檸檬酸與魚骨的質(zhì)量比。當檸檬酸與魚骨質(zhì)量比分別為0.4%和0.5%時,所制備的Ⅰ型骨泥的可溶性鈣含量分別為76.2 mg/kg和106.3 mg/kg;所制備的Ⅱ型骨泥的可溶性鈣含量分別為130.9 mg/kg和193.9 mg/kg。當質(zhì)量比從0.4%增加至0.5%時,導致樣品的感官品質(zhì)顯著降低,因此在選擇檸檬酸添加量時應權衡物料可溶性鈣含量和感官品質(zhì)的取舍。Ⅰ型骨泥和Ⅱ型骨泥的感官品質(zhì)各有特色,前者具有特殊的顆粒肉質(zhì)口感,但細膩度不足;后者的口感更細膩。此外,Ⅱ型骨泥的水分含量更高,Ⅰ型骨泥的脂肪和蛋白質(zhì)含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