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
2018年上學期,我校在書畫系開辦了第一個大寫意花鳥畫研修班,由我擔任教師。研修班無論在教學內容的深化,還是具體授課方式上都與往常教學有所不同。在具體教學時,我采取專題突破的方法,即每堂課針對學員在深化學習過程中具體存在的問題和難點,確定一個選題,進行專題突破。下面筆者列舉四個有針對性的專題突破教學案例:
蝦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創(chuàng)作題材,齊白石先生在蝦的創(chuàng)作上成就很高。但學員們普遍反映,創(chuàng)作一張以蝦為題材的四尺大作品是一件有難度的事情。因為蝦是很小的,以點為主的題材。在這個題材上要想有所突破是十分困難的,特別是由小的點、面集成大的作品更不容易。在大家感到新奇而又心生疑慮的情況下,我以“小題可以大作”為題創(chuàng)作了一幅四尺整張的作品——《贊其揮戈無及顧,直入汪洋笑天涯》,主要解決小題材難創(chuàng)作大幅作品的問題,讓學員學會集點成線、集線成面的構圖方式。
為了幫助學員解決花鳥畫創(chuàng)作中花、枝、葉不能自然生動結合在一起的問題,我以“牡丹花開有無中”為題創(chuàng)作了一幅《牡丹花開》的作品。其中的關鍵是把傳統(tǒng)和常用的畫牡丹的方法顛倒過來,即畫完花頭后,不是先布葉而是用書寫的方式把枝干與花連上,然后用葉按照構圖需要再補蓋上去。這樣該藏的枝看不見,該露的枝干顯現(xiàn)了,枝葉相生相長,十分自然。這次課我們通過先連枝干后添葉的方法來創(chuàng)作,很好地解決了大家在花卉創(chuàng)作中枝葉的穿插問題。以后,即使按傳統(tǒng)和常用畫法進行創(chuàng)作,學員們也會做到心中有數(shù),枝干在葉中穿插,藏露自然,不會再有拼接之嫌了。
一幅作品的好壞,構圖十分重要。很多老年學員在繪畫和創(chuàng)作時一般都是臨摹,很少有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作,關鍵原因在于自己不會構圖。這幾乎是所有學員學畫過程中的一道瓶頸。筆者以畫蘭花為例,教大家學會構圖技巧。
蘭花是個看起來簡單畫起來難的必學題材。我從畫蘭的用筆、組合到從畫蘭中找到作品構成的共同規(guī)律,把其中最重要的三五筆歸納成口訣:一筆起手,二筆相交,三筆相破,四五筆相間。教會學員依此法改變方向,變化角度,化繁為簡,畫出一幅幅形態(tài)各異的蘭花圖,還可套用此法構圖出新奇巧妙的梅蘭竹菊……學員們因此在思想認識上對構圖有了較大的突破,幫助他們突破了構圖難的瓶頸。
有些學員說,創(chuàng)作題材確定了,難在用何種形態(tài)表達,心中一片茫然。我便以“躚想妙門、無中生有”為題,引導學員逐步走出這一困境。
我采用了神秀和六祖慧能的故事來向學員說明問題。神秀說“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臺。時時勤拂拭,不使染塵?!?;慧能說“菩提亦非樹,明鏡亦非臺。佛心在清靜,何處染塵?!薄G罢邽殡m無實有,后者為雖有實無,心中有無是問題的關鍵。我告訴學員,大家只需把平常所見所聞積累于心,面對素紙把心中實有與紙面上的無相聯(lián)系,便會有畫面產(chǎn)生,或對物、圖、字、畫有所聯(lián)想,豐富而神奇的幻象便可以“躚想妙門、無中生有”,幻化出生動的畫面來了。學員聽后頓時茅塞頓開,紛紛表示獲益匪淺。
我在研修班采用每課一題,積沙成土,從小處著手做大文章的教學方法,使學員在創(chuàng)作技法和創(chuàng)作理念上都有較大的提高,使其作品具有了原創(chuàng)性,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獲得了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