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少婷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化發(fā)展使得各學科的教學質量明顯得到提升,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教師的教學方法手段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中階段是學生進行知識積累的重要時期,教師在此階段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語文課堂中時,可以從學生的學情特點入手在備課時確定具體課堂教學目標,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新方法吸引其投入到閱讀中挖掘核心要素,并通過布置課后閱讀練習和寫作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得到知識的遷移應用和理論知識的內化,引導學生主動探析語文知識,習得語文學習思維,獲取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高中語文 高效課堂 構建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3.047
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在語文課堂中探求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養(yǎng)成已經成為教育教學的重點內容,過去傳統應試教育思想下教師一味追求知識和技巧的講授已然不符合新課改背景下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需求,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轉變傳統教學理念,立足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探究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語文課堂中,在保證學生語文學習效率提升的同時實現教學有效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探析有效的教學手段促使學生得到綜合能力的提升發(fā)展。
一、尊重學生主體,樹立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引領教師有效開展教學的依據,教師在高中語文閱讀課堂開展前,要能夠充分對學生的既有學情進行深入分析,通過了解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態(tài)和個人語文知識儲備及學習能力等,深入研讀具體教材文本從教材模板組成,教學重難點,學生學習過程中易混淆的知識點,確立行之有效的教學目標。
比如,在教學《故都的秋》一課時,教師在備課時要能夠從教材和學生的角度分別作出細致的分析,這是一篇具有濃郁地域色彩的寫景抒情散文,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鑒賞品味語言,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體會作者的情感是主要的教學目標;學生在學習本課時已然掌握了散文的語言與意境美,明確了散文的特點,問題在于他們在自主學習時往往會停留在讀的層面上,語文思維與審美能力依然在形成階段。因此,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能夠充分要求學生掌握三個知識點,即(1)故都的秋是扣住哪三個要素來寫的?是怎樣扣住這三個要素來寫的?引導學生找到“清”“靜”“悲涼”三個詞語并進行深入分析;(2)作者如何對故都之秋和南國之秋進行對比?(3)通過分析整個文本,你能說一說作者是如何以情感駕馭景物,以景物顯示情感的?除了三個知識點外,教師還要重點引導學生仔細揣摩文本語言,在情景融合的理解中提升其閱讀鑒賞力。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誦讀引領法、合作探究法和問題點撥法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本,明確本文寫作方法和語言特色,體味作者情感,并重點關注學生自主討論環(huán)節(jié)提升他們的閱讀鑒賞力。最后,教師也要重點關注情感價值目標,結合文本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自然風物的真情及愛國情感等情思。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閱讀教學中提升核心素養(yǎng)
閱讀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是學生領悟語文含義以及情感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開展閱讀教學,能夠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說,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風向標,閱讀教學的水平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師的綜合教學水平,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新多樣教學方法引領學生積極投入到文本教材知識的探究中能有效提升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首先,教師要能夠充分利用問題啟導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以《祝?!愤@篇課文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我為學生設計了品讀環(huán)節(jié),即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我設計的幾個問題進行探討,比如:(1)本文的記敘順序是什么?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2)在祥林嫂不幸的人生中,她周圍的人是怎樣面對她的不幸的?作者描寫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通過設置問題,能夠實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其次,教師還可以組織多樣化的閱讀活動,通過在課堂外組織學生參加朗誦大賽,看一看哪一位學生讀的標準,讀的有感情;還可以針對某一主題的教學內容開展合作探究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彰顯自我主體地位,實現教學有效性。又如,在教學《動物游戲之謎》這一說明性文章時,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學生常見的現象,結合具體教材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比如,讓學生從身邊生活中能夠看到的小動物觀察入手,小狗到新的地方會通過留下尿液宣告主權,并通過氣味判斷同類是否留下記號,說一說這是為什么?通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由此引出本課的學習,大自然中有很多未解之謎,需要我們去探究,這樣導入新課學習學習就能夠更加深刻思考本文內容,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布置閱讀練習,習題演練中強化知識遷移
教師在課后的閱讀練習作業(yè)布置中給學生布置針對性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在課后自主分析,不能是對學生課堂知識掌握情況的檢測,也是幫助學生查找學習漏洞補齊學習短板的有效途徑,教師通過批改學生的閱讀作業(yè)能在后續(xù)調整教學中找到具體方向,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在實踐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課下針對課堂中講的內容搜集相應的閱讀材料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在閱讀習題演練中實現知識的應用遷移。
比如,在教學完《林黛玉進賈府》一文后,教師可以專注于人物形象分析,通過給出學生具體的片段讓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如外貌、形態(tài)、語言和動作等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引導學生關注文章藝術特色,在勾勒和剖析人物的過程中把握全文基調,感受作者對人物塑造的高潮技藝;又如,教師還可以給出學生課外閱讀篇章,引導學生運用課文中學習過的閱讀技巧進行文本鑒賞,在此過程中舉一反三完成知識的遷移應用。在學習完《荷塘月色》一文后,文章中描寫的關于荷塘月色美景的句子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為了讓學生對這種語言特色和寫作手法有深入全面地了解,教師可以在課下運用多媒體搜集相關的關于其他作家描寫荷塘的經典文段句子,讓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分析探究,同時,針對這篇課文的內涵意義,教師在第一課時教學結束后,可以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yè)讓學生搜集并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通過讓學生討論《西洲曲》《采蓮賦》的應用意義,引導學生在課后交流中品悟文本內涵,真正把握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四、加強寫作實踐,寫作過程中內化理論知識
語文寫作教學對于高中語文這門課程而言,影響甚大。自教學改革以來,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便受到了更高的重視,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提升自身教學能力,著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中更系統、更深入、更徹底地掌握高中語文寫作技巧,加強寫作實踐,提升語文內在,拔高學生語文寫作水平。
首先,教師可以基于教材文本分析引導學生把握語言建構知識,還以《荷塘月色》為例,教師在課堂中以研究本課的語言魅力為主題,通過遣詞造句,語法結構、修辭手法等方面展開教學,讓學生找到進步的方向。只有通過不斷地錘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才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通過學習優(yōu)秀作品來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其次,教師可以結合歷年的高考真題布置習作練習題目,也可以結合教材文本內容布置習作練習,如以“難忘的經歷”這類敘述性的作文主題創(chuàng)作,在寫作過程中不斷內化自我的語文理論知識,獲得自我素養(yǎng)的進步。學生寫作完成后,教師還可以在寫作主題分享課上引導學生互相進行評價,通過點評同伴作文中的閃光點和自己認為需要改進的地方,教師也從旁點撥,然后再讓學生根據合理意見加上自己的思想進行反復修改,在修改過程中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綜上所述,語文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行,教師越來越注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培育,但當下的高效課堂構建并非朝夕間頃刻即成,而是需要教師充分遵循素質教育教學理念,在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道路上去探尋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充分關注學生的能力提升,在生本思想引領中構建有效語文課堂,最終實現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養(yǎng)成,讓學生在習得基礎知識的同時,通過各種手段提升其閱讀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 羅麗《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語文有效教學策略研究》,《華夏教師》2018年第20期。
[2] 郜培芳《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的案例研究》,《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7年第5期。
[3] 王艷新《基于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語文教學實踐探究》,《中華少年》2016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