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詩穎
摘 要:問題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引導式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不僅能夠推動“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落實,增強學生在學習中的體驗感受。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內化所學的知識,構建出完整的閱讀知識框架,為學生閱讀綜合學習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幫助?;诖?,本文將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問題設計 有效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9.009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小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的難點問題。實際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小學學校中多數學生對閱讀的認識還較為淺顯,對閱讀知識以及閱讀技巧的掌握有所欠缺,致使學生的閱讀水平與質量較低。小學語文教師想要改善這一教育現狀就應積極地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采取引導為主的問題教學法,落實新的教育思想理念,為學生提供最為合適的學習與成長的環(huán)境。由此可見,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進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體策略綜述如下。
一、問題設計的類型和適用時機
小學是九年義務教育的初級階段,學生的年齡較小,學習經驗不足,在面對語文閱讀知識學習時往往會遇到較多的困難。針對這一情況,在以往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大多會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為學生詳細地講解閱讀知識內容,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知識內容,解決閱讀中的問。這樣的指導方式雖然具有一定的成效,但卻對學生的自主意識的構建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具有較大的負面影響,容易讓學生對教師產生較大的依賴心理,不利于學生的長久發(fā)展。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了傳統的閱讀教學指導方法的弊端,逐漸地開始探尋新的教學方法,其中問題教學法的原理與作用十分符合新的教育思想,進而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點關注,以下將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設計的類型及適用的時機進行幾點分析:
1.引導性問題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問者大多由教師擔任,通過提出問題的形式吸引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點明學習的重點與難點,指導學習和解決問題等,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而一直沿用至今。但經過分析發(fā)現,在學生初步接觸部分知識時,由學生充當提問者要比教師充當提問者的效果更佳,究其根本在于由學生充當提問者能夠有效地呈現出學生對新知的思考方向及探究進程,使教師能夠更為精準地掌握學生的學習信息,分析學生的優(yōu)勢與不足,進而依據學生的真實情況給予學生科學合理的指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因此,在面對新知教學時,教師應積極地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在挖掘閱讀內容的過程中產生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思考,進而實現引導學生提出新的問題的目的,呈現出更高的教學效果。
2.趣味性問題
小學雖然是對學生教育的基礎階段,知識的難度較低。但對于小學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記憶能力而言,在語文知識的學習與探究的過程中依然會產生一定的壓力,出現被動學習的情況。針對這一情況,趣味問題的設計具有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的作用,能夠通過對學生現階段的心理成長狀態(tài)的考量,分析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并將其中的趣味元素融入問題的設計中,從而實現趣味性問題的構建,有效地吸引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興趣,促使學生能夠以積極踴躍的狀態(tài)參與到語文閱讀學習中。
3.啟發(fā)性問題
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能力處于初步構建的階段,在參與語文閱讀知識學習時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以往教師采取直接將問題的答案告訴學生,為學生講解問題的解答過程的方式具有較大的弊端,容易讓學生產生對教師的依賴心理。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教學方法,則能在保證學生獨立自主的前提下,利用啟發(fā)性問題對學生實施指導,讓學生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這一類型的問題的設計主要是由教師在發(fā)現學生出現無法解決的問題后,分析學生的錯誤答案或學生的解題過程,找到學生在解題思路以及解題方向上的錯誤,然后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對自己產生懷疑,找到與正確的探究方向背離的交叉口,從而及時地加以改正,重新回到正確的解題方向上,達成問題引導的目的。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發(fā)揮功用的方法
問題教學法的出現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讓閱讀教學中的困境得到了突破的途徑,具有較強的優(yōu)勢特點。但想要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發(fā)揮功用,教師就必須滿足問題教學方法的應用原則,積極地進行教學方案的創(chuàng)新與改進,以下將對此展開研究:
1.理清文章整體結構,實施問題引導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能否發(fā)揮切實的作用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能力有直接的關系,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教學方案時應做好充足的準備,對教學的目標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理清文章整體結構,并對學生當下的學習情況與需求有一個全面的掌握,從而找到最為合適的切入點,實施問題引導,積極地與學生展開互動交流,提升學生探索新知的主動性,充分地激發(fā)學生頭腦的靈活度,促使學生閱讀效率與質量的提升。例如:在學習到《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教師需要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相關的影視作品,帶給學生直觀的感受。然后鼓勵學生依據文章內容相互提問,營造出積極的氛圍,有效地發(fā)散學生的閱讀角度,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感受,驅動學生探索新知,幫助學生順利地度過接受新知的過程,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的價值。
2.把握文章基本內容,引導學生攻克難點
小學生的抗挫折能力較弱,在遇到較為復雜的閱讀問題時極容易產生退縮的心理,所以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工作的開展具有關鍵性的作用,教師應積極地發(fā)揮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全面把握文章基本內容,立足于學生當下的學習與成長的情況,設計出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走進對文章內容的探究中,逐步地認識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的必要性,進而更為積極地主動地投入到問題探究環(huán)節(jié)中,為問題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順利有效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學習到《七律·長征》一課時,教師首先需要對文章的內容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然后提煉出其中的重點與難點以問題的形式為學生呈現出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全面地經歷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討論問題、最終攻克難點的過程,為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提供有效的延展空間,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構建,讓學生在較為輕松愉悅的狀態(tài)下實現對難點問題的攻克。
3.感知文章藝術特色,構建趣味學習氛圍
文章是寄托情感與抒發(fā)情感的有效方式,由于文章的作者的不同、創(chuàng)作的環(huán)境不同等因素,每一篇文章都具有自己獨有的特色和風格,進而奠定了閱讀的多元化特點,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閱讀選擇。對此,教師在設計閱讀教學方案時可以利用閱讀的多樣化特點,為學生引進豐富的閱讀資源,有效地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認知,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感知文章的意識特點,加深學生對閱讀的魅力的認識。此外,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想要讓學生保持長期自律閱讀的習慣,教師還應加強對趣味性的問題的設計,通過問題競賽的方式構建活躍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文章的閱讀中,逐步地構建出對閱讀的熱愛心理,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教學法具有較大的使用優(yōu)勢,對學生的語文思維的構建、探究精神的建立、分析能力的提升等都具有突出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對此起到高度的重視,從問題設計的類型、功用以及適用時機等方面入手,深化問題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影響力,讓學生能夠得到最大化的挑戰(zhàn)與提升。
參考文獻:
[1] 孫建英《讀、問、思:回歸閱讀教學的本真》,《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1年第5期。
[2] 孫瑞蘭《精彩源于細節(jié)——談有效閱讀教學》,《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年第8期。
[3] 袁廷盛《感知·鑒賞·創(chuàng)造——閱讀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新課程》(小學)201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