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蕾
一、單元整體設(shè)計的思路與任務(wù)分解
(一)單元整體設(shè)計思路
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材編排了《寓言二則》《畫楊桃》《小馬過河》3篇課文。其中,《寓言二則》一課選編了《亡羊補牢》和《揠苗助長》兩個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兩則寓言在講故事的同時,也告訴學生出現(xiàn)問題要設(shè)法解決以及想辦法的時候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道理?!懂嫍钐摇分v“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形受到同學們的嘲笑,老師啟發(fā)同學們站在“我”的角度觀察楊桃之后再下結(jié)論的故事,告訴我們當發(fā)現(xiàn)別人的做法跟我們不一樣時,不要急于嘲笑,而是要試著從對方的角度去看一看?!缎●R過河》通過“小馬幫老馬送麥子,途經(jīng)一條小河,他找老馬和松鼠問河的深淺,得到了相反的答案,最后老牛告訴他,河水是深是淺得自己去試試”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別人說的不一定是對的,要多動腦筋、親自試一試,才能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這四個故事都是以“辦法”為主題編排在一起的,從思維訓練的角度來看,四個故事的編排遵循了思維訓練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教學的時候可以逐步打開學生的思路,引發(fā)學生多角度的思考,使他們獲得豐富的啟示。
為了使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訓練落到實處,我對教材作了適當?shù)恼{(diào)整,采用“1+1”的閱讀教學模式,教一篇帶一篇,在運用中鞏固學法,還設(shè)計了生動有趣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游戲、比賽以及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掌握閱讀策略,得到思維的訓練。
所謂“1+1”的閱讀教學模式,就是一種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總結(jié)方法,并運用到同類文章的學習之中的教學模式。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大量地運用了這種模式,把“研讀”與“自讀”相結(jié)合,雙線并進,授之以漁。比如在教學《寓言二則》時,我設(shè)計了《亡羊補牢》的研讀課,并在研讀過程中滲透方法,學完之后對學法進行總結(jié),隨后組織學生運用所學方法完成對《揠苗助長》的自讀。而在《畫楊桃》和《小馬過河》兩課中,我采用了“課內(nèi)+課外”的形式,在研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好天氣和壞天氣》《塞翁失馬》這兩篇課文的自讀內(nèi)容,既從內(nèi)容上對課文進行了補充,又從思維訓練的角度對這兩篇課文所要傳遞的訓練方法進行了鞏固和拓展。
除了人文主題以外,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也比較密集。由于本單元的“語文園地”涉及比較多的語文能力訓練,集中教學學生很難消化,所以我把《語文園地》的內(nèi)容分散到了每一課的教學之中,做到一課一練、一課一得。比如“識字加油站”講的是如何運用形聲字的規(guī)律識記生字,所舉的例子是“穴寶蓋”和“廠字頭”的字,我就在《亡羊補牢》一課的生字教學時,結(jié)合“窟窿”這個詞,把這一塊內(nèi)容穿插進去,在此基礎(chǔ)上,再把“運用形聲字的規(guī)律識記生字”的方法運用到每一課的識字教學之中,使學生在不斷鞏固的過程中掌握這種方法。出于同樣的原因,我們在《畫楊桃》一課中穿插教學“我的發(fā)現(xiàn)”,以“教誨”一詞的理解為例,再加入大量結(jié)構(gòu)相似的詞語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在不斷的鞏固練習之中,讓學生學會理解由意思相近的字組成的詞語。同樣,在《小馬過河》一課的教學中我們穿插了“字詞句運用”的內(nèi)容,由引導學生讀詞語做表情,再過渡到結(jié)合提示語讀好對話,進而學會讀好不同角色的語氣,突破本單元的朗讀指導重點——讀好對話的語氣。
針對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我還設(shè)計了一些語文實踐活動。為了讓學生學會“讀好對話的語氣”,我設(shè)計了“班級小劇場”的實踐活動,以班級小舞臺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朗讀與表演比賽,在比賽中鞏固所學。為了訓練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和愛護圖書的習慣,我還組織學生成立“班級立法委”,要求學生站在“公約制訂委員”的角度,充分思考、提出議案,小組討論“圖書角管理公約”,達成共識。再結(jié)合《弟子規(guī)》的形式,對“公約”進行修改,最后形成文字,張貼在“班級圖書角”。
(二)任務(wù)分解
根據(jù)本單元的課文資源和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我安排了三個學習任務(wù),分別是“想出好辦法”“學會找角度”“親自試一試”。每個任務(wù)包含兩個活動,力求一課一得,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并提供足夠的學習材料引導他們對學習方法進行充分的鞏固,力求在本單元學習結(jié)束之后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見表1)
二、教學活動示例及說明
(一)任務(wù)一:想出好辦法
活動一:我會讀寓言
1.復(fù)習學過的寓言。
(1)玩“看圖猜寓言”游戲:(出示《坐井觀天》《刻舟求劍》《自相矛盾》《龜兔賽跑》圖片)
(2)回憶寓言的特點:通過一個小故事,來講一個大道理。
2.研讀《亡羊補牢》。
(1)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
(2)借助“識字加油站”滲透識記生字的方法。
出示“識字加油站”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穴寶蓋”的字與洞穴有關(guān)、“廠字頭”的字與房屋有關(guān),發(fā)現(xiàn)形聲字的識字規(guī)律。再圈出本課的形聲字“寓、圈、鉆、叼、坊、悔”,引導學生找到這些字的形旁和聲旁,并體會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特點,提醒學生在漢字演變的過程中,形聲字的字音發(fā)生了變化,所以不能認字認半邊。
(3)再讀課文,了解大意:課文中出現(xiàn)了哪些人物?誰是主角?這個養(yǎng)羊人丟了幾次羊?他是怎么做的?結(jié)果怎么樣?
(4)指導朗讀對話:街坊勸說的時候是怎樣的語氣?這個人回答的時候是什么語氣?(分角色朗讀,讀出不同角色的語氣。)
(5)聯(lián)系生活說理解: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人?
(6)指導寫字:“牢”字上小下大;“告”和“丟”上寬下窄,第二橫要寫長一些;“鉆”“勸”左窄右寬,寫的時候要注意比例。
3.總結(jié)“寓言學習五步法”:
①讀課文,記生字;②抓人物,知大意;③分角色,讀對話;④談生活,說理解;⑤看字形,寫生字。
4.自讀《揠苗助長》。
(1)按“寓言學習五步法”小組合作學習課文。
(2)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學習情況。
5.作業(yè):搜集寓言故事,把故事讀熟,并用一幅畫來描繪這個寓言。
活動二:寓言百花園
1.玩“看圖猜寓言”的游戲:請每一位同學上臺展示自己的畫,其他同學猜一猜圖上畫的是哪一則寓言。
2.小組合作講寓言故事:請畫了同一則寓言的同學組成一組,分組練習講寓言故事,并請每一組推選出一位講得最好的同學上臺展示。
3.全班合作聯(lián)系生活理解寓
言:每組推選成員上臺講寓言故事,請聽故事的同學思考: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人和事?
(二)任務(wù)二:學會找角度
活動一:別人與自己
1.研讀《畫楊桃》。
(1)回顧上一階段所學的“五步學習法”,想一想這個方法能不能繼續(xù)運用到本課的學習之中。
“五步學習法”:①讀課文,記生字;②抓人物,知大意;③分角色,讀對話;④談生活,說理解;
⑤看字形,寫生字。
(2)按以上步驟學習本課。
①讀課文,記生字:這一步可以采用識字過關(guān)的方式進行,教學的重點除了檢查“運用形聲字規(guī)律識記生字”的掌握情況以外,還可以拓展其他識記生字的方法,比如“比一比”“換一換”“組詞法”“聯(lián)系生活識字”等。
②抓人物,知大意:與《寓言二則》不同的是,《畫楊桃》的人物更多一些,學生可能會抓不到重點。所以這一步可以分解一下,讓學生先找出文章里出現(xiàn)了哪些人物,再進一步辨別哪個是主角,然后帶領(lǐng)他們拋開配角,找一找主角做了什么事,從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學法改為:抓主角,知大意。)
③分角色,讀對話:本文的對話與《寓言二則》相比,增加了人物在說話時的表情、動作描寫,要引導學生找到這些提示語,抓住提示語揣摩人物的語氣,并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為了讓學生理解得更清楚,我們把“字詞句運用”里面的詞語和句子插進去,讓學生先玩“讀詞語、做表情”的游戲,再抓本課的提示語體會語氣,抓住兩次對話中同學們的感情和語氣變化去朗讀課文。(學法改為:按提示,讀對話。)
④談生活,說理解:這一步可以結(jié)合課后練習第二題組織討論??梢赃M一步引導學生理清:老師是怎么做的?同學是怎么做的?誰做得對?為什么?還可以再深入一點,引導學生找一找老師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的,把老師說的話找出來,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學法改為:看練習,找句子,談感受。)
⑤看字形,寫生字:重點指導學生寫好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課、擺、哈、搶、嘻”,觀察左右兩部分的比例,“擺”字的右上中間是兩豎。
(3)對修改后的方法進行梳理——“加強版五步學習法”:①讀課文,記生字;②抓主角,知大意;③按提示,讀對話;④看練習,找句子,談感受;⑤看字形,寫生字。
2.自讀《小馬過河》。
(1)回顧“加強版五步學習法”的主要步驟。
(2)按照這五個步驟,小組合作學習這篇課文。
(3)小組匯報學習情況,重點指導以下部分:
①檢查對話朗讀是否符合人物身份和語氣;
②看練習,找句子,重點檢查談感受部分。
結(jié)合課后思考題第三題和文章中心句“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引導學生談自己的看法。
(4)結(jié)合學生對《畫桃楊》一課產(chǎn)生的看法,進一步充實“辦法”這一主題的內(nèi)涵:既要廣泛聽取別人的意見,又不能光聽別人的,只有多動腦筋自己去試試,才能得到正確的結(jié)論。
活動二:不同的角度
1.師生共讀繪本《鴨子?兔
子?》,讀完以后聯(lián)系生活談感受。
2.出示《好天氣和壞天氣》和《塞翁失馬》。
(1)嘗試默讀這兩篇文章。
(2)運用“抓主角,知大意”的方法簡要說說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3)兩個故事里的人物分別從哪些角度看待問題,分別得出了怎樣的結(jié)論?
(4)這兩則故事分別給你怎樣的啟發(fā)?
(三)任務(wù)三:親自試一試
活動一:班級小劇場
1.朗讀大挑戰(zhàn):朗讀下面的句子,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
①小馬連蹦帶跳地說:“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幫您做事?!?/p>
②(老師)和顏悅色地說:“……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p>
③老奶奶看到兒子這么勤快,心里很高興。他問大兒子:“兒子啊,你現(xiàn)在最盼望什么?”
④他在田邊焦急地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個辦法幫它們長。”
⑤街坊勸他說:“趕緊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
2.出示相應(yīng)的表演劇本,讓學生根據(jù)興趣挑選劇本,根據(jù)所需角色人數(shù),自行組建各自的劇組。
①亡羊補牢(角色:街坊? 養(yǎng)羊人)
②揠苗助長 (角色:種田人? 兒子)
③畫楊桃(角色:老師? 同學甲? 同學乙? ?同學丙? ?同學?。?/p>
④小馬過河(角色:小馬? ?老馬? ?老牛? ?松鼠)
⑤好天氣和壞天氣(角色:老
奶奶? ?大兒子? ?小兒子? ?老爺爺)
⑥其他(角色:自行分工)
3.各劇組集合,討論劇本。
這個部分教師要進行適當?shù)闹笇В笇r對于那些對話不夠的角色,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增加對話的方法展示劇情或人物性格。如《揠苗助長》的兩個角色都只有一句話,可以讓學生通過增加對話或人物動作的形式展開劇情。
4.各劇組排練(可利用課外時間)。
5.班級舞臺展示。
可邀請家長觀看,或拍視頻在班級群展示,并在活動中評選出“最佳表演獎”和“最佳劇組獎”。
活動二:班級立法委
1.明確要求。
上課直接拋出問題:“班級圖書角應(yīng)該怎樣管理?”然后提出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①每個人都要發(fā)表意見;
②別人說的時候要認真聽;
③后面的人不要重復(fù)前面已經(jīng)提出過的觀點。
2.制訂規(guī)則。
師生共同合作制訂本次口語交際的游戲規(guī)則:
①以小組為單位,對發(fā)表意見情況進行計分,每發(fā)言一人次加一分;
②認真傾聽,做好記錄,可以在別人發(fā)言的基礎(chǔ)上進行補充,但不能重復(fù)別人的發(fā)言,每重復(fù)一次扣一分;
③討論結(jié)束以后對所有觀點進行整理,如果觀點被采納,給提出觀點的小組加五分。
3.小組討論,小組長組織討論,記錄員記下每個人發(fā)言的要點。
4.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教師帶領(lǐng)學生對大家提出的觀點進行整理。
5.朗讀《弟子規(guī)》(片段),仿照《弟子規(guī)》的句式,對已形成的“班級圖書管理公約”進行修改,使句子整齊,朗朗上口。(不一定要三字一句,也可以五字、七字等,盡量注意押韻。)
6.抄寫修改好的“班級圖書管理公約”,張貼在班級圖書角,并在使用的過程中對這份公約進行必要的修訂。
設(shè)計說明:如何對第五單元進行整合?我認為重點要抓住兩條線:一條是“辦法”這個人文主題線索,一條是“運用形聲字規(guī)律識字”“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談簡單看法”“根據(jù)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體驗,讀出不同角色說話的語氣”等語文要素線索。抓住本單元的人文主題線索,我從“辦法”這個主題出發(fā),分解出了任務(wù)一“想出好辦法”、任務(wù)二“學會找角度”兩個思維訓練的任務(wù),在教學中讓學生逐步打開思路,得到思維訓練。結(jié)合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線索,我還在這兩個任務(wù)中穿插了語文園地和課后思考題中的語文技能訓練內(nèi)容,并在整個單元的教學中不斷地引導學生運用這些技能,使學生在練習中熟練掌握技能?!霸⒀詫W習五步法”和“加強版五步學習法”是我自己放進這個單元的學習方法,并且用了整個單元的課文去鞏固它,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學完這個單元之后遇到新的文章,知道如何逐步攻破它。任務(wù)三“親自試一試”的設(shè)計就是對整個單元訓練重點的一個鞏固,活動一“班級小劇場”主要鞏固“讀好對話”的能力,活動二“班級立法委”主要檢查的是學生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有沒有學會“想辦法解決問題”。
總而言之,雙線并進,授之以漁,是我對第五單元教學內(nèi)容進行整體設(shè)計的基本思路,相信學生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能掌握相關(guān)的語文技能,并得到充分的人文熏陶。
(作者單位:江西安遠縣九龍小學)
責任編輯 郭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