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慶醫(yī)藥高等??茖W校,安徽 安慶 246052;2. 安徽省安慶第一人民醫(yī)院,安徽 安慶 246052)
人體解剖學是醫(yī)學的基礎,是醫(yī)學課程的“開始”,始終貫穿所有醫(yī)學課程之中,所以恩克斯說“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yī)學”。在解剖學教學中,教師僅僅講授解剖“本身”內容是不夠的,在某一重要知識點上,需要引申到生理學、病理學,甚至延伸到專業(yè)課“內、外、婦、兒”。所以,解剖學教師除自身應注重學習、進修,培養(yǎng)成“一專多能”型教師外,建立“知識結構互補”的教學團隊至關重要[1-2]。筆者從2015年9月開始,著手人體解剖學教學團隊的建設,團隊成員主要遴選于本校解剖教研室、生理學教研室、病理學教研室骨干教師以及附屬醫(yī)院、教學醫(yī)院的兼職教師。以人體解剖學教學團隊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提出和建立了“團隊—小組”教學模式?!皥F隊—小組”中的團隊是由解剖學教學團隊中的教師和授課班級中部分學生組成;小組則是以團隊中學生充當組長,將授課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團隊和小組的功能,提高教學質量[3-5]。本文通過闡述“團隊—小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實施過程,同時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相比較,分析其優(yōu)缺點,進一步完善和推廣其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1.1 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我校2017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的平行班級03、04班。03 班 人數(shù) 49人(男生 27 人,女生 22 人),04班人數(shù) 50人(男生 29 人,女生 21 人),兩班年齡均為18~20 歲,兩班性別、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研究方法 兩班所用的教材為同版教材、教學內容以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的“心臟”內容為例,課時、授課教師均相同。在教學過程中,2017級臨床專業(yè)03班為對照班級,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即老師主要運用自制的多媒體課件在課堂講解、教授,借助模型、標本進行示教;2017級臨床專業(yè)04班為觀察班級,采用“團隊—小組”教學模式教學。
1.2.1 “團隊—小組”教學模式的教學實施及評價
1.2.1.1 “團隊—小組”的建立與實施 團隊由解剖學教學團隊中遴選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教師、教學醫(yī)院心血管科的兼職教師各1名,以及觀察班級10名同學組成。這10名學生代表在“團隊—小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既充當著學生角色,又充當了教師的角色,故10名學生遴選至關重要。在遴選過程中,首先由輔導員根據(jù)平時情況,授課教師根據(jù)上課表現(xiàn)推薦,推薦備選人在班級進行競選演講,通過投票選舉產(chǎn)生。在教學過程中,要求10名學生參與教師集體備課、批改作業(yè),甚至試講。 在理論課堂教學中,授課教師在講授心臟解剖學理論知識時,適當穿插相關課程知識點。在課后實訓中,團隊教師借助模型、標本、二維碼,以交流、討論的形式對團隊中遴選的10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和指導。生理學老師以心臟結構為基礎延伸到“心臟”相關的生理學知識;病理學老師延伸到“心臟”相關病理學知識;兼職教師延伸到“心臟”相關的臨床知識。為了保證10名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團隊教師以3~5道簡答題的形式對10名學生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將觀察班級學生分成5個小組,團隊成員中的10名學生平均分配到5個小組中擔任組長、副組長。在課后實訓學習活動中,組長、副組長負責組織、講解、討論,將相關知識再傳遞給小組成員。為了保證小組的學習質量,在組長、副組長進行講解和指導前,根據(jù)教學目標,布置相應的教學任務(3~5道簡答題),要求在學習、討論后,收集小組成員學習中疑惑的問題,在后期跟蹤指導中,教師隨機抽取其中的1~2道簡答題讓小組成員進行回答,對小組學習質量進行評價,并及時對小組學習中的疑惑進行解答[6]。
1.2.1.2 小組的獎懲機制 為了激勵小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每個同學的平時成績以小組的整體表現(xiàn)給予評定。小組的組長和副組長也不是一成不變,對于不作為的組長或副組長給予撤職,讓更有主動性、組織能力更強的小組成員擔任,從而進入教學團隊,形成競爭機制[2]。
1.2.1.3 評價方法 以階段性測試的形式對“心臟”解剖結構和延伸的相關生理、病理、臨床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評價;以問卷的形式對兩種教學模式實施效果進行評價,以問卷的形式對后期相關課程學習是否有幫助進行評價。
2.1 階段性理論測試成績 在階段性理論測試中,對照班級、觀察班級分別以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團隊—小組”教學模式教學之后,對兩個班級同時以選擇題的形式進行閉卷考試,考試內容、時間相同??荚噧热莅ǎ盒呐K解剖知識(25道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心臟相關生理、病理、臨床知識(25道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考試時間:100 min。結果:觀察班級心臟解剖知識、心臟相關知識成績均高于對照班級(P<0.01),見表1。
表1 心臟解剖知識及心臟相關知識考試成績
2.2 對兩種教學模式實施效果進行評價 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兩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效果評價,調查問卷見表2,問卷以選擇“是或否”的形式進行調查,其中1~3選項調查內容“是”≥4項,4~6選項調查內容“是”≥2項,即符合選項標準。對調查結果經(jīng)χ2檢驗,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2 兩組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評價調查問卷
表3 兩組學生對兩種教學模式實施效果的認可比較
注:表內計數(shù)資料數(shù)據(jù)用[n(%)]表示
2.3 對相關課程后期記憶效果評價 在后期相關課程教學過程中,課前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心臟相關課程知識點進行回憶效果評價。對照班級學生對后期相關知識點回憶差;觀察班級學生主要集中在回憶一般和回憶清晰范圍內。對回憶清晰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4。
現(xiàn)階段,教學團隊和學習小組較多,但一般的教學團隊往往只有教師組成,教師之間相互交流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閉門造車,缺乏和學生的交流。同樣,各種學習小組沒有老師的指導,學習的方式和內容也無的放矢?!皥F隊—小組”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教學團隊,組織、指導小組的學習,充分地發(fā)揮了教學團隊和學習小組的作用?!皥F隊—小組”教學模式相比較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效果更加明顯。絕大部分學生為了能夠進入教師團隊,上課認真聽講,課后積極提問。在“團隊—小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激發(fā);團隊的合作能力和榮譽感得到提高;醫(yī)學課程的連貫性得到加強;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得到提高。理論考試成績顯示,觀察班級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級,尤其是相關課程成績;統(tǒng)計課后進入實驗室的次數(shù)表明,觀察班級課后進入實驗室的次數(shù)明顯多于對照班級。這表現(xiàn)了觀察班級學生課后更加用功,也體現(xiàn)了“團隊—小組”教學模式能夠激勵學生有組織、有目標的課外實驗、實訓學習。這種學習有助于學生對后期課程的熟悉和了解,為后期課程教學做充分的準備。人體解剖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醫(yī)學基礎課程,提高解剖學實驗教學是深化解剖學教育、教學的關鍵[7]。然而,在許多醫(yī)學院校,由于公共基礎課時的增加,導致醫(yī)學基礎課學時的減少,相應地,實驗課時也會下降?!皥F隊—小組”教學模式在實踐、實訓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在課后完成,彌補了實驗課時不足的缺點。和
表4 對兩組后期相關課程回憶效果評價結果
注:表內計數(shù)資料數(shù)據(jù)用[n(%)]表示
當然,每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都有其發(fā)展完善的過程[8]?!皥F隊—小組”教學模式在人體解剖學教學過程中,是否適合于解剖學所有教學內容,需要我們更多地實踐和研究;在實施過程中,它必定占用學生太多的課余時間,增加教師的工作量,這是否成為學生學習、教師工作的負擔,有待于我們去調查和討論;另外,后期如何更好地設計安排實施過程和提高教學效果仍然是我們面臨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