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wèi)剛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這一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發(fā)生后,全國各地廣播媒體在抗擊疫情的應急報道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尤其以新聞廣播主頻率角色彰顯廣播媒體力量。本文以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集團)新聞廣播抗擊疫情報道的實踐為例,探討新聞廣播在應急報道中如何有效地展現自身價值,做到廣播宣傳不缺位、及時啟動應急機制、最大化釋放融合傳播生產力、加強社會公益宣傳。
【關鍵詞】應急報道 新聞廣播 有效傳播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作為主流媒體的輕騎兵,廣播在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的應急報道中一向沖鋒在前,積極履行主流媒體責任擔當,發(fā)揮了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重要作用。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報道中,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集團)新聞廣播(下稱江蘇新聞廣播)及時啟動靈活便捷的應急報道機制,以融合傳播樣式為基本手段,主動作為,體現了主流媒體的權威性、專業(yè)性和公信力。
本文以江蘇新聞廣播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實踐為例,探索在媒體融合發(fā)展的態(tài)勢下,新聞廣播如何做好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的應急報道,有效展現自身價值。
一、準確認識廣播媒體的社會屬性,在傳播中不缺位、有作為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廣播內容的接收者逐步從傳統(tǒng)收音機聽眾轉向音頻客戶端、網站、微博微信等直播流用戶,廣播內容的覆蓋面持續(xù)擴大,受眾(用戶)規(guī)模也不斷增長。在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的應急報道中,廣播仍然是大眾接受新聞信息的重要渠道。據尼爾森網聯媒介數據服務有限公司的統(tǒng)計數據:廣播聽眾在這次疫情期間對廣播媒體的接觸度進一步增加,56.9%的聽眾對廣播媒體的接觸頻次比以前多,廣播媒體的融媒體報道與全媒體傳播取得了顯著效果。
在廣播媒體傳播格局中,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為首的全國新聞廣播,憑借其定位和生產機制,不斷增強優(yōu)質內容產品供給,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持續(xù)提升。在此次抗擊疫情報道中,中國之聲第一時間啟動應急報道預案,加大疫情防控宣傳力度,全天所有節(jié)目滾動播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身處疫情中心的湖北廣播電視臺湖北之聲以全天高密度的關注和多次大時段直播成為湖北疫情動態(tài)信息的重要來源之一。江蘇新聞廣播在疫情初期快速反應,全天各檔新聞節(jié)目密切關注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情況,成為全國較早關注疫情的主流媒體之一。
在今年1月22日江蘇發(fā)現首例確診病例后,江蘇新聞廣播立即展開特別直播,及時加入全國新聞廣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聯合報道,從早6點至晚間24點,不間斷傳遞黨和政府的決策及醫(yī)療救治等重要信息,做好防控科普宣傳。江蘇新聞廣播記者也成為防控疫情阻擊戰(zhàn)中的最美“逆行者”,他們走進新聞現場,積極回應群眾關切。針對百姓關心的蔬菜供應、口罩缺貨等民生健康問題,采制一手的新聞報道,讓老百姓安心、放心。江蘇新聞廣播通過全網直播形成的大體量、廣覆蓋的傳播格局,效果明顯。防控疫情特別節(jié)目期間,江蘇新聞廣播每天收聽率位列江蘇省內廣播收聽率市場調查的第一位,占有率達到30%以上;其網絡收聽始終位列全國廣播頻率前十位,媒體價值得以充分展現。
主動作為,權威發(fā)聲。疫情就是命令,今年農歷春節(jié)期間,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廣播新聞節(jié)目委員會發(fā)起了抗擊疫情報道的全國聯盟行動,各省市新聞廣播主動上傳各自的原創(chuàng)報道,同時從中選用適合自身節(jié)目需要的全國各地的權威報道,使各省市新聞廣播的內容更加充分全面。中國之聲與全國數十家省市新聞廣播合作,每天把一線記者采訪醫(yī)護人員的《天使日記》、各地疫情防控的進展情況分享給各新聞廣播頻率;湖北之聲通過與全國各新聞廣播頻率聯手,讓湖北的聲音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傳播聯動歷來是新聞廣播的強項,全國新聞廣播此次聯動再一次體現了廣播媒體人團結協作的精神。
二、高效運行的應急機制,讓廣播準確把握了時度效
廣播的制播特性與其他傳統(tǒng)媒體相比更為靈活,在應急報道中可以快速調整,短時間內即可啟動應急反應機制,將常態(tài)節(jié)目轉變?yōu)樘貏e編排播出。專業(yè)化的新聞廣播在這方面更有優(yōu)勢。
江蘇新聞廣播的類型化編排格局已經堅持了十多年,新聞類節(jié)目貫穿全天,各節(jié)目在定位、選題、關注角度、評論等方面進行差異化區(qū)分又相互關聯。憑借新聞生產的系統(tǒng)化設計,在此次江蘇新聞廣播抗擊疫情報道中,頻率啟用了應急機制。首先在欄目安排上,全天節(jié)目內容聚焦疫情。由于各節(jié)目新聞內容的生產和傳播機制已經成熟,應急編排可以在原有的采編播工作體系不發(fā)生明顯改變的基礎上立即到位。其次,全方位報道抗擊疫情的各方面工作,通過直播、連線、錄音報道、聲音聚合、訪談等形式多樣的手段,每天制作來自江蘇和武漢、黃石的原創(chuàng)報道近40篇,整合編輯稿件數百篇;開設了《抗疫前線直通武漢》《抗疫前線直通黃石》等專欄,一批高質量的新聞稿件在聽眾中產生強烈反響。如:新聞特寫《馳援武漢前一天,90后ICU護士病房辦婚禮》,記錄了即將出征的江蘇鹽城90后護士陳榮超和王晶晶領證結婚的故事。《他是南京10歲女孩作文里的爸爸,大年初一告別家人逆行出發(fā)》講述了江蘇第一批援鄂醫(yī)療隊隊員莊誼的女兒對爸爸的思念。重點新聞節(jié)目開設典型人物報道專欄,推出系列報道《黃石日記》,以第一人稱講述前方抗疫故事?!犊箵粢咔樘貏e報道》采用書信體形式,播出了《兩地書:爸爸媽媽,我想你,加油!》《馳援武漢的護士母親給女兒的一封信》等,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運轉順暢的應急機制實現了第一時間及時關注、權威信息高效整合,提升了新聞廣播的作戰(zhàn)能力。
三、積極拓展移動發(fā)聲平臺,釋放融合傳播生產力
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就加快推進媒體融合發(fā)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fā)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疫情防控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又多次在講話中強調了輿論宣傳的重要性。
由于互動性強、可移動傳播等特性,廣播媒體受網絡新媒體的沖擊不僅明顯小于其他傳統(tǒng)媒體,反而在網絡助力下突破了收音機收聽的終端障礙,讓廣播的直播流和內容產品在各網絡終端實現了全網覆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發(fā)布的《疫情期間用戶媒介消費及使用預期調查》顯示:“在獲取真實可信的疫情信息上,傳統(tǒng)媒體網站/客戶端成為用戶的首選?!痹诳箵粢咔閼眻蟮乐校K新聞廣播積極利用全媒體傳播方式,把內容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內容生產和傳播優(yōu)勢,最大化地釋放了融合傳播的生產力。
在運作流程上,江蘇新聞廣播讓新媒體端和內容生產平臺積極聯動,及時梳理、權威發(fā)布、高效整合、矩陣推送;在平臺聯動上,充分運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各個網絡平臺,多終端發(fā)送,進行圖文、音視頻等全媒體呈現;在媒體融合上,主動與新媒體公司合作,共同打造抗疫融媒體產品,傳播影響力不斷增強。截至2月25日,江蘇新聞廣播在“抖音”的賬號發(fā)布視頻200多個,推送疫情相關信息500多條,微信關注用戶數增加近百萬。一些新聞作品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如短視頻《江蘇省委書記在村口連吃“閉門羹”,他卻挺滿意》,雖然只有短短9秒,但是內容“硬核”,信息量足,契合全國各地普遍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工作狀態(tài),讓群眾產生認同感,收獲“抖音”播量1億次。再如,頻率利用采訪素材與新浪公司合作,共同打造全媒體產品《致敬逆行者》,一經推送就收獲了千萬級的播放量。
四、體現主流媒體社會責任,公益宣傳彰顯正能量
疫情當前,主流媒體的社會責任不僅體現在權威的新聞報道和正確的輿論引導,還應發(fā)揮所長,進行更廣泛的公益宣傳。主流媒體具有強大的社會動員力,這既來源于信息和思想傳播的覆蓋能力,也來自于長期積累起來的公信力和權威形象。就新聞廣播而言,多年的聽眾互動參與達成的信任直接強化為廣播的受眾凝聚力,要當仁不讓履行好社會責任,擔當起時代賦予的重要使命。
在抗擊疫情的報道中,江蘇新聞廣播創(chuàng)新新聞生產方式,制作了形式多樣的公益宣傳產品,不僅全方位普及疫情防控知識,更展現了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精神風貌。1月23日,江蘇新聞廣播敏銳意識到春節(jié)聚餐存在加劇病毒傳播的風險,推出勸阻節(jié)日期間聚餐的內容產品,在官方微博創(chuàng)建話題“過年聚餐要不要取消”,吸引了數十萬人參與投票,話題閱讀量達到2億人次。這是疫情在全國擴散前首次由主流媒體發(fā)起的討論,對于春節(jié)期間提升大眾防范意識、減少聚餐起到了重要的宣傳作用。在疫情發(fā)展期,江蘇新聞廣播緊抓科學主題,篩選出重要的科學真相,利用新媒體技術,聯合湖北之聲共同推出H5頁面答題產品,全網轉發(fā),引起強烈反響,13小時即獲得了250萬人次的參與。此外,江蘇新聞廣播還廣泛聯系生產企業(yè)、蔬菜大戶等,為保供應、捐贈物品等工作提供了大量有效幫助。
主流媒體的社會責任還體現在堅持新聞操守和社會價值引領上。在網絡傳播競爭中,有些媒體特別是自媒體迫于流量焦慮,在內容推送上過分強調吸引用戶關注的表達方式,導致動作變形,出現諸如“標題黨”、搶發(fā)未經核實信息等問題,為人所詬病。江蘇新聞廣播秉持主流媒體的價值取向,從始至終堅守傳播真相、凝聚人心的原則,無論是節(jié)目內容、融合傳播產品還是公益服務,都以積極的姿態(tài)張揚社會正能量。截至2月底,江蘇新聞廣播用1000多篇原創(chuàng)報道全面展現了江蘇抗擊疫情的努力、成效,在“抖音”平臺發(fā)布了200條短視頻,平均播放量過百萬,發(fā)起的公益活動不僅贏得大眾的熱烈響應,還吸引了有社會責任感的品牌企業(yè)參與和支持。
在抗擊疫情的應急報道中,媒體不能退縮,廣播不能停播。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提高新聞輿論工作有效性”,在全社會激發(fā)正能量、弘揚真善美,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全國媒體都全力以赴進行應急報道的時候,新聞廣播作為輿論引導和新聞宣傳的主陣地之一,自當挺身在前,堅守一線,通過有效運作,展現媒體價值。
(作者系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新聞廣播總監(jiān))
(本文編輯:饒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