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光大師
“婚姻是兩個一半結合成為整體?!焙芏嗳硕歼@么想。我們也把配偶稱作“自己的另一半”。
不過兩半結合,中間就會出現(xiàn)裂縫。整體看來像是全部,然而因為中間的裂縫,一半終究只是一半。
人們常常在孤獨或痛苦的時候,尋找可以依賴的人。如果是因為缺憾而需要對方,那么總會對別人有所期待。只要期待對方安慰自己的孤獨,那就注定不可能擁有完整的幸福。當某一半離開的時候,也就重新變成兩半了。
所以,我們要減少對對方的依賴,要獨立。
事實上,我們要做到的獨立,是一種自我意義上的完整,是一種對對方的無所期待。
如果懷著一種找人安慰自身痛苦的心理去談戀愛,那么很有可能會遇到年齡較大的人。因為,很多時候,雙方年齡差距較大,即使自己任性,對方也很容易接受和包容自己。
不過,與年齡較大的人一起生活,盡管可以終生依賴對方,卻只能做個隨從。年齡大的人會聽我的話嗎?不會。當我痛苦的時候,他會關心我,但是兩人之間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對話。因為總是存在著隔閡。
年輕的時候喜歡別人關心自己,愛護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卻慢慢地會更加渴望和對方交流。這個時候,如果雙方年齡差距太大,自然就很難形成真正的對話。
我們在選擇年齡相差懸殊的配偶之前,一定要做好思想準備。內心里,既要把他當成丈夫,同時還要把他當成父親,這樣就可以比較容易放棄和他成為朋友的想法。
在婚姻關系的城堡中,幸福的最好的辦法是兩個人都提高自己,都成為完整的人。這樣一來,關系就會柔順多了。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婚姻,其實都是對雙方的束縛。因為結婚而不能跟朋友見面,因為結婚而不能喝酒,因為結婚而不能繼續(xù)自己的興趣愛好,很多人為此抱怨不已。為什么會這樣?出現(xiàn)這個情況,是因為我們婚姻生活的出發(fā)點錯了。
為了應對這樣的狀況,我們首先要了解心理變化的規(guī)律。
有的人明明知道依賴對方不對,卻還是忍不住依賴對方,于是感到痛苦。
家有這樣的兩面性。家能保護我們,讓我們感到舒適,同時也有可能變成監(jiān)獄。父母也是這樣,雖然會照顧子女,卻也可能成為嘮叨鬼。
因為討厭監(jiān)獄而想逃離家庭,就會成為流浪者。流浪久了又會感到孤獨,于是重新回家?;丶揖鸵磩e人的臉色生活,于是再次逃離。逃離之后又感到孤獨,于是再次回家。
一個人孤獨,兩個人厭倦。這樣不行,那樣也不行。這就是我們彷徨的人生。
我們就應該做到獨處不孤獨,共處不厭倦。
對于對方沒有期待,所以也就不存在煩心事。一個人也不覺得孤獨的關鍵,在于對任何人都無所求,感覺不到缺憾。
一個人生活也好,兩個人生活也好,選擇起來非常自由。
此前,我們需要仔細思考一個問題,孤獨究竟來自何方?
孤獨的產生,不是因為我們身邊沒有別人。孤獨來自我們心靈之門的關閉。
如果心生厭惡,即使夫婦同床共枕,相擁而眠,依然會感到孤獨。如果沒有厭惡之心,身居深山獨處10年的僧人,也不會感到孤獨。
只要睜開眼睛,夜里也看得見。如果閉上眼睛,青天白日也什么都看不見。
孤獨是因為自己關閉了心門,孤獨的人就好像是在光天化日之下閉著眼睛喊“天好黑啊,為什么這么黑”。如果有了這層認識,自己就可以擺脫孤獨了,也就不需要再因為孤獨而尋求安慰了。
摘自《北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