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春博
摘 要:克拉申的語言輸入假說和斯溫的語言輸出假說是二語習得中的重要理論,在我國外語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研究與實踐。但是研究涉及到的語種比較單一,且該理論與智慧教學的融合并未得到深入探討。文章基于輸入輸出理論研究西班牙語精讀課程智慧教學模式的建構,以期從語種上豐富相關研究,并為提高西班牙語精讀課程的教學效果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西語精讀教學;輸入輸出理論;智慧教學
西班牙語本科教學工作中,精讀課是課時量最多、課程內容最豐富的課型,因此采取有效的教學模式尤為關鍵。輸入輸出理論在我國二語教學實踐中已初見成效,但研究與實踐主要以英語為主,體現(xiàn)在閱讀課、寫作課、聽說課及文學課等課程。西班牙語教師們近些年從不同角度對西班牙語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究,內容涉及廣泛,如混合式教學模式、對分課堂、互動式教學、主題教學法、交際教學法、CRS輔助教學手段等,但是從輸入輸出理論出發(fā)探討西班牙語精讀課程智慧教學的研究較少,然而這樣的教學模式在精讀課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不容忽視。文章僅以“超星學習通”這一網(wǎng)絡教學平臺在西班牙語精讀課上的應用為例,解析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一、輸入理論與西語精讀課程智慧教學
(一)克拉申的語言輸入理論
克拉申(Krashen)是美國著名的語言教育家,其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主要由五個假說構成:習得學得假說,自然順序假說,監(jiān)察假說,輸入假說和情感過濾假說??死暾J為“輸入假說”是外語學習的中心。雖然克拉申的輸入假說引起過學界很多的爭議,但是其核心思想“可理解的語言輸入”、“趣味性和相互關聯(lián)”、“非語法程序安排”和“足夠的高于學習者語言水平的輸入量”在二語教學實踐過程中是值得教師關注并借鑒的,并且也是為學生日后的語言輸出奠定堅實基礎的保障。
(二)輸入理論與西語精讀智慧教學
智慧課堂在本質上是充分激蕩智慧的育人課堂,而在形式上是智能化運用信息技術的課堂。國內大部分高校西班牙語精讀課程使用的教材都是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現(xiàn)代西班牙語 學生用書》,此套教材大體有語音、詞匯、語法、課文、社會文化常識、課后練習等教學模塊。如何在這些教學模塊中融入智慧教學,且又符合二語習得規(guī)律,是西班牙語教師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從智慧課堂的本質上看,若想激蕩學習者的智慧,那么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在語音教學中只讓學生一味地模仿,而不進行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不講解發(fā)音部位與發(fā)音方法,學習者很難掌握標準的發(fā)音,即便模仿聲音相近,學習者心中也會有不確定的情愫產(chǎn)生;詞匯教學中,用未知的詞語解釋要講授的詞語,那么必然無法喚起學習者的已知信息進而獲得新信息的輸入,并且會增加學習者的無助感。
若想充分激蕩學習者的智慧,則與“足夠的高于學習者語言水平的輸入量”相呼應。這里要關注兩點,一是足夠的輸入量;二是略高于學習者的語言水平。從智慧課堂的形式來看,使用超星學習通網(wǎng)絡教學平臺,教師可在平臺上發(fā)布一定數(shù)量的與課文或文化常識相關的補充資料,使學習者能夠充分理解并認知某一話題,量變最終可以導致質變,有足夠的輸入才會有輸出;且補充資料的水平要略高于學習者語言水平,太簡單的資料未必能激起學習者的學習欲望,還可能使其產(chǎn)生驕傲自滿的情緒,難度過高的相關資料又會打擊學習者學習的積極性。
“趣味性和相互關聯(lián)”也是智慧課堂語言輸入應關注的問題。如今的學生由于生長在科技高度發(fā)展的時代,而且近幾年部分高校的西班牙語專業(yè)招錄到的作為第一志愿的學生比例呈下降趨勢,單純的知識講解并不足以吸引大部分學生,可能僅對學習動機較強的學生起作用。但是趣味性和關聯(lián)性在智慧課堂的體現(xiàn),不僅可以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同學的興趣,還可以吸引其他同學的注意,提高教學效率。如語法教學中在平臺上發(fā)布國外有趣形式的相關講解,效果遠比課堂上照本宣科好得多;文化常識介紹也可以發(fā)布相關視頻,不僅是知識與文化層面的輸入,還是聽力的訓練。
由于使用固定的教材,“非語法程序安排”更主要地體現(xiàn)在了教材編撰上,因此在本課程教學過程中不是特別明顯,教材每單元的語法已經(jīng)編排好,教師無需過多籌劃,關于語法點在輸入的過程中選取適當?shù)姆绞脚c手段講授即可。但是也有幾點需要注意:雖然國外的語法教材都有一定的體系,由淺入深,但是不同的教材針對語法點的講解也會先后順序有所不同,如時態(tài)的講解,有的語法書會先講解現(xiàn)在完成時后講簡單過去時,有的則相反;精讀課程是一門綜合型的課程,實際教學過程并非按照語法程序安排,我們的教材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所講課未提及到的語法知識,教師應該根據(jù)所講內容做適當?shù)恼{整??衫斫庑缘妮斎胧侵攸c,沒有必然聯(lián)系的程序可以靈活掌握。
教師在智慧教學中選擇語言輸入的教學形式與教學手段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克拉申的輸入假說,并做出適當?shù)娜∩?,進行合理的安排,才能保證輸入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性,為輸出做好儲備工作。
二、輸出理論與西語精讀課程智慧教學
(一)斯溫的語言輸出理論
克拉申(1982)認為第二語言習得中產(chǎn)出不可能有任何作用。斯溫(Swain)對這種觀點表示強烈反對。斯溫認為克拉申的輸入假說針對的是學習者的語言理解能力,而語言產(chǎn)出能力則只能通過語言輸出, 即通過實際的用所學語言口頭或書面表達的活動才能有效習得。輸出假設對語言習得有四大功能:“注意功能”、“檢測假設功能”、“元語言功能”和“增強流利性”。
(二)輸出理論與西語精讀智慧教學
語言輸出的形式主要分為兩種: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白⒁夤δ堋笔侵篙敵瞿軌蛞饘W習者對語言問題的注意。在西班牙語精讀教學中,口語表達可以引起學習者對語音語調、詞匯選擇、句法編碼等問題的注意。然而有些問題是口語表達輸出無法引起注意的,那就必須通過書面表達的形式才能被發(fā)現(xiàn),如常見的重音符號的漏寫或冗余問題;相同發(fā)音的單詞使用b還是v的問題;相近發(fā)音書寫易發(fā)生混淆的問題,如t/d,l/r,p/b,c/z/s等。聽教師講解或閱讀時的心領神會在書寫時未必正確,必須通過書面輸出才能引起注意。
“檢測假設功能”是指輸出為學習者提供了表達自己意圖的機會以驗證學習者對目標語的假設是否正確。由于課堂時間有限,這種輸出完全可以交給超星學習通,平臺上有“作業(yè)”、“檢測”等專欄,可以為學生提供輸出的平臺,口語表達或書面表達的形式都可以,針對語音、詞匯、語法、課文、文化常識中任何一個模塊也都可以。平臺上的“活動”這一項支持師生在課堂上進行網(wǎng)絡互動,有問卷、測驗、搶答等環(huán)節(jié),既為學生的輸出提供了平臺,又活躍了課堂氛圍,避免學生精力不集中。而智慧教學的又一大優(yōu)勢是對大數(shù)據(jù)的掌控,平臺上有“統(tǒng)計”一欄,可以查看各項專欄的數(shù)據(jù),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輸出以及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查漏補缺,再次進行可理解性及有效性的輸入。
“元語言功能”是指輸出可以讓學習者重新構建元語言知識。如針對課文或文化常識的教學網(wǎng)絡平臺或實體課堂討論,學習者若想發(fā)問或表達自己的觀點,就必須先對自己已經(jīng)掌握的語言形式進行有意識的分析再進行輸出,而不是簡簡單單地參與語義理解,即不僅僅是接受輸入;課后習題中的仿照課文編寫對話也不是單純的模仿,需要進行語言整合,重新建構,設計符合邏輯或符合實情的對話后再進行輸出。
“增強流利性”是指語言輸出能夠有效提高表達的流利性。只有反復使用、反復輸出才能讓表達逐漸發(fā)展到自動化處理階段,即人們所說的流利。很多西班牙語學生延續(xù)了學習英語時的習慣,羞于表達,再加上課時有限的客觀現(xiàn)實,不是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在課堂上進行口語表達,因此口頭輸出是中國學生的弱項。然而使用超星學習通網(wǎng)絡教學平臺,無論是“作業(yè)”“討論”還是“活動”,都給學習者提供了口頭表達及書面表達的平臺,大大提高了學生輸出的機率,教師可以隨時通過平臺進行處理。然而這也需要教師極強的責任感與犧牲精神,在課外用大量的時間對每位學生的輸出進行檢查并予以反饋。
因此,語言輸出,無論是口頭表達還是書面表達,是培養(yǎng)語言產(chǎn)出能力的關鍵形式。沒有輸出,學習者就無法注意到自身存在的問題,無法檢測自己記憶的目標語知識是否正確,無法構建元語言知識并通過反復輸出達到流利的程度,進而順利地實現(xiàn)交際意圖。
三、結論與展望
綜合上述分析,可大致將西班牙語精讀課程中語言輸入與語言輸出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及相應的教學模塊的關系總結如下: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橫向對比,教學網(wǎng)絡平臺可采用的教學手段比實體課堂更加豐富,因此智慧教學模式的建構有其必要性;縱向比較,語言輸出對應的教學模塊比語言輸入要更加多樣,表明輸出可以讓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訓練。內化吸收是輸入與輸出之間學習者對知識的自我消化理解過程,可待日后研究。
語言輸入與語言輸出的訓練要完美結合,相得益彰,才能提高外語類學生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思辨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在智慧課堂教學中,超星學習通等網(wǎng)絡教學平臺為教師提供了更便捷的輸入平臺,也為學生提供了隨時隨地學習以及自由輸出的平臺。在使用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智慧教學過程中,輸入輸出理論的應用很重要,但也有很多其它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值得深入研究,例如檢測與反饋。學習者的輸出假說有檢測假設功能,然而這需要每一輪的語言輸入、內化吸收、語言輸出之后都配有及時的檢測與反饋,這樣才能確認假設,或是進行修正或是加深正確的記憶,而后再形成新一輪的輸入輸出,才會進入良性循環(huán),確保教學效果。當然,所謂的智慧教學并不是一味地追求信息技術智能化,一切的方式或手段都是以激發(fā)學生的智慧、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目標的,教學過程的實施要因人而異,切勿忽視實體課堂上的師生交流與生生交流。
參考文獻
[1] 朱偉娟.克拉申“輸入假說” 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社會科學,2012(06):139-142.
[2] 王天平,閆君子.智慧課堂的概念詮釋與本質屬性[J].電化教育研究,2019(11):21-27.
[3] 張興.談輸入、輸出理論及其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J].教育與職業(yè),2007(09):74-75.
[4] 李濤.語言輸出假設理論研究綜述[J].外國語文,2013(06):76-79.
[5] Krashen, S.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Perga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