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子
讀書,讀閑書,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自2020年1月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先是在老家武漢暴發(fā),隨后又在新家波士頓暴發(fā),一路下來,讓人心神不寧。重新靜下心來讀書,讓我回到忙碌而瑣碎的日常,便能夠幫助我忘記周遭的恐慌和混亂。
早讀期間,讀到七格的朋友圈,他講了用網上資料給他兒子上課的事:“因為新冠病毒美國孩子也不上學了,他們也有了網課,于是Scholastic就推出了這系列節(jié)目,真的很贊啊。我問兒子,你想跟美國上幼兒園的孩子學一樣的東西嗎?然后他就上當了,學了一個半小時,學成疲倦的兔子,才學完第一課?!?/p>
讀來心中柔軟:我兒子還小的時候,就和這個學術圖書俱樂部(Scholastic Book Club)打過不少交道,這個圖書俱樂部貫穿了兒子的整個童年。
大毛還在學前班的時候,家里就經常收到兩樣廣告——十幾年前,廣告還是紙質的,投遞到郵箱里,給小朋友的就有這個學術圖書俱樂部,給我的則來自BMG的音樂俱樂部。都是一分錢或者一塊錢開始,給你一大堆,然后你就成為一名會員,每個月以原價買書或者買CD。
剛剛加入圖書俱樂部時總是很興奮,就像懵懂少年第一次遭遇愛情,被眼前的好書好CD炫得眼花繚亂。然后每一個月再挑下一個月的。挑著挑著,卻發(fā)現(xiàn)后面的選擇有限,慢慢地心思散淡,又總是忘了必須在每月截至日期之前做出選擇,結果收到的盡是商家隨意挑選,自己不愿意讀的書、不愿意聽的音樂,慢慢地就退出俱樂部了。
我們作為個人脫離了俱樂部,但是,小朋友一上幼兒園,學校卻是學術圖書俱樂部成員,每間教室四面都是各種各樣的書,并且還通過俱樂部組織了讀書和集資活動。輪到圖書俱樂部每年的售書季節(jié),孩子們事先把俱樂部的書單帶回家,我們填好交錢,到售書那個星期,俱樂部早早就把書都上架擺好了。我在孩子班里志愿服務,到那一天就幫著老師帶班里的孩子們來這里挑選,事先挑選的書此時可以提起,又看上了哪些新書,就由負責登錄的家長們記下書名和號碼,到時候讓他們的家長付錢、買書。這些書賣得很貴,比亞馬遜網店的價格高多了,但部分收入會反饋給學校,所以我們也買。不過網上書店種類繁多、價格低廉,大勢所趨,這樣的活動不知道還能持續(xù)多久。
書買了,學校還歡迎家長去給孩子們讀書,我上班地點很近,還抽時間去給他們讀過。教室里很隨便地擺著幾張桌子,圍成幾個小圈,每次去,小圈桌子的擺法好像都不一樣;讀書的時候,我坐在一張凳子上,孩子們席地而坐,坐在教室里的一張大地毯上。規(guī)矩還是有的,坐的時候不能出圈,必須坐在大地毯上,聽的時候不能交頭接耳,更不能打鬧,當然,比我們以前坐在課桌前還要把手背在后面,還是要隨意多了。
三年級的時候,學校還有一個書籍裝幀的項目。家長準備了布面和紙板,教室里有各種材料,小朋友們吭哧吭哧剪布、切紙板,然后把布面糊上紙板,裝幀成書。內容是他們自己寫的小故事。我家兩兄弟,哥哥寫的是一篇科幻小說,自己幻化成了主人公杰克,然后是種種冒險;弟弟則寫的是波士頓棒球隊打破魔咒、多年失敗后終于取勝的故事,字里行間透露出一個球迷的自豪。
讀書之外,幼兒園的孩子也開始使用圖書館。每個班20-25個孩子,分兩撥去圖書館,這樣就需要有家長照應,這是我最喜歡參與的家長志愿服務活動。按時間早早來到教室,盡量記住小朋友們的名字。小朋友們排著隊,都有他們的順序,誰是領隊,誰是壓軸的,還有誰是扶著門讓小朋友一個一個走過的,每天都是排定的工作,每個人各司其職,看起來蠻復雜的,我一直沒有搞清其中的奧妙,但小朋友們一個一個篤定得很,排著隊魚貫來到圖書館,也和在教室里一樣,在一小塊方地上席地而坐,等著圖書管理員給他們念故事。
念完故事以后,大家就開始學著查目錄、上書架找書。這個時候,我就覺得自己很專業(yè),畢竟讀博士的時候在圖書館的信息服務臺打過工。小朋友有喜歡的書了,就要教他們如何才能找到:每一本書都有一個書號,要從電腦上查到這本書的書號,然后再按號碼找到書所在的書架。
“歷史人物”穿著盡量復古的衣服,說著盡量復古的話,當然,無論怎么一本正經,還是掩不住滿臉的稚氣。
二毛裝幀的書。
這些看似簡單,不過,圖書館的目錄系統(tǒng)畢竟不如今天的搜索引擎強大,小朋友如果知道自己具體要什么書,比如閱讀能力比較強的孩子已經開始讀哈利·波特,那就很容易找,碰上有點懵懂還沒有開竅的,問了半天,只知道說“我喜歡動物”,那就要稍微費一點心思引導:你究竟喜歡哪一類動物???水里的?天上的?還是陸地的?搜得多了,目錄系統(tǒng)又經??D,后面還有性急的小朋友在等著要找他們的書,所以這難得的幾次志愿活動,我的壓力比上班時還要大幾分。好在圖書館里書還不少,不一會兒,大家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書,然后又捧著書,自動排成一隊,回到自己的教室,我也長長舒一口氣。
一年一度的冰激凌聯(lián)歡會是學校的一件大事,小朋友們吃冰激凌、玩游戲,家長們則為學校集資,資金來源一個是買冰激凌——冰激凌是找本地超市或其他商戶贊助的,另一個就是舊書市。
舊書,很多就是別家的小朋友長大以后,家長們不愿意將書送進垃圾場的廢紙回收箱,自己家里又沒有更小的侄兒侄女可送,于是便借冰激凌聯(lián)歡會的機會回收利用。也有成年人讀完的書,也捐到這里來轉讓。這項活動一般在小學的餐廳兼禮堂舉行,餐廳一排排坐著小學生和他們的家人,今天終于不用遵守健康飲食規(guī)定,可以敞開肚皮吃冰激凌,他們后面的舞臺上就都是舊書了。從那里買過一本關于紅葡萄酒的書,后來和一位家長聊起來,原來那本書是她捐的。
書賣得不貴,一元兩元不等,家長會把賣得的錢交給學校用,主要用來給學生們開設文藝課程、購買學習和教室用具、額外請助教、組織文體活動等。
買來書后,我們不光是在自己家里獨讀,還參加過一個親子讀書會。幾個家長帶著孩子參加一個讀書會,每個月選一本書,大家先各自讀,然后再聚在一起討論這本書。美國電視名人奧普拉有個讀書會,凡是能夠上她的讀書會書單的,一夜之間就會成為暢銷書;影星里斯·威瑟斯彭,以她的明星身份,也能帶動不少讀者參與。
我們選的書是《瑞士家庭魯賓遜》(Swiss Family Robinson)。這本書1812年出版,有400多頁,對于19世紀初沒有出過門的孩子,太平洋島嶼上的種種奇聞異事、奇花異草應當是十分有吸引力的,而且大概是因為冬天漫長,孩子們還沒有長大,于是作者繼續(xù)寫啊寫,寫到最后成了一本很厚的書。說實在的,這樣的書,真不適合今天的兒童閱讀。但我和大毛還是吭哧吭哧讀完了。我們認真地把重點書頁標出來,準備討論時方便引用。
我們這個讀書會完全是私人自發(fā)的,里面也就五六對母子。小讀書會沒有“會長”,大家輪流做東,主持那一個月的閱讀活動。讀書日,除了讀書之外,主人家也準備一些小點心、水果和飲料,增加小朋友參加的積極性。
遺憾的是,《瑞士家庭魯賓遜》這本書太厚,我和大毛硬著頭皮讀完了,但我們卻是唯一一對讀完了的母子。臨到讀書會聚集的時候,其他家長和孩子都有些難為情,討論也無法進行,只好忙著吃點心。從那以后,我還繼續(xù)讀書,大毛也繼續(xù)讀書,只是不再隨著這個讀書會了。
小朋友漸漸長大,課外繼續(xù)隨意讀閑書,學校里面的讀書活動則漸漸正規(guī)了起來。五年級的時候,他們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主要是讓學生選擇一個歷史人物,然后研究這個人物的生平。為此,他們必須選擇幾本有關這個人物的書籍,找出關于這個人物的時間主線、重大事件。更有意思的是,最后他們還必須扮演這個人物。
二毛選的人物是達爾文。老師要求,網上的資料只能參考,除了網絡之外,他們還必須選擇至少三本書。于是,我就帶他上鎮(zhèn)里的公共圖書館選書,本鎮(zhèn)沒有的,還要請圖書管理員從別的圖書館調運。
圖書館的兒童部館員是個慈祥的老太太,也是個有圖書館學位的專家。我們開車把學生帶過去,進了圖書館再繼續(xù)啰嗦的話,學生不高興,圖書館員也會不高興。這樣的大項目一般都是以前班級都已經做過的,大致內容她都熟悉,學生們要什么書,她會幫著搜索,還能提供一些課題建議。
孩子一邊閱讀、篩選,一邊請我?guī)退礈愡_爾文的行頭。行頭倒也不必完全符合歷史,只要能夠讓人猜出他/她是誰便好。我手笨,比不得別的媽媽信手拈來,只好對著達爾文的畫像冥思苦想良久,決定從網上給他買一把大胡子?;似邏K五,第三天就收到了一把灰白色的大胡子,多年后,這把大胡子還在家里。
行頭都準備好了,小朋友的項目也基本完成,這天晚上(往往是周四晚上),吃完晚飯,就開車去學校。大家總是拖拖拉拉,等到了學校,近處的停車位早就停滿了,只好停在老遠的街邊,再呼哧帶喘地跑過去。同學們展示自己項目的場地,照舊是他們的餐廳兼大禮堂,吃飯的桌子擺成很多圈很多臺,每張桌子前站著一位“歷史人物”,一塊大紙板上,仔細地羅列著歷史人物的編年史、重要著作、重要用具或其他能夠讓人聯(lián)想起他/她的生活經歷或者成就的書籍。“歷史人物”穿著盡量復古的衣服,說著盡量復古的話,當然,無論怎么一本正經,還是掩不住滿臉的稚氣。
二毛那次的展示非常成功,他的位置就在進門之處,達爾文的畫像被他不小心污損了一點,心中十分懊惱,但前來觀看的家長們并不在意,因為他穿著白大褂,戴著大白胡子,一本正經地很像一位科學家,加上大家都多少知道一些達爾文,按著他提供的編年表提出了不少有趣的問題。
唯一讓我不太開心的就是,這個節(jié)目大約是有樣本的,所以每個孩子講述自己扮演的歷史人物的生平時,最后的結束語都是“我卒于XXXX年”。小朋友們對此倒毫無在意,一點兒都沒有覺得這樣的話能傷他們分毫。那天比較熱,二毛穿戴整齊,又戴著大胡子,熱得滿臉通紅。好在問答順利,活動結束后在夜風里朝著停車處走去,我們都非常興奮。
這樣的興奮持續(xù)到今天。二毛今年高中畢業(yè),美國大學申請,申請人不一定要選定以后要學的專業(yè),但二毛非常明確,以后要學生物。原來這個種子,是在幼兒園讀書的時候就種下了的。
有一段時間,二毛對蛇十分著迷,我?guī)D書館,他蹲在“蛇”那一條走廊不愿意走。臨走時,借的全是關于蛇的書。然后一定要我給他讀。他的小手愛撫著書上蛇的照片,充滿深情地說:“你看它多可愛??!”我這么怕蛇,還是忍著恐懼和惡心給他讀。這時候我才真正相信:母愛,真是十分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