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野外生火是官兵野戰(zhàn)生存的基本技能,主要用于煮飯、照明、取暖、煮水消毒和驅(qū)趕野獸等,如果遇險濃煙還能成為求救信號。
關鍵詞:取火
野戰(zhàn)生存訓練不僅是特種作戰(zhàn)人員的訓練科目,也是普通官兵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目前基層官兵95后、00后居多,從小到大幾乎沒見過用木材作燃料煮飯,更不要說生火,如遇專門訓練、個人原因落單等情況,在人煙稀少的地方必然會對生命產(chǎn)生危險。生火看似簡單,只要帶著打火機、火柴等取火工具,撿一點干樹枝,還怕燒不起一堆火嗎?如果沒有打火機、火柴等工具,該如何取火?取火成功后,如何使火越燒越旺?這都是我們面臨的難題。作為一名軍人,必須學會利用周圍天然材料來取得火種。
一、燃料
1.引火物。
燃點比較低、易于點燃的材料,樹木上剝離下來的干燥樹皮,細小干燥的木片、草秸、枯草,含有樹脂的鋸屑、木質(zhì)刨花、鳥巢的內(nèi)襯、種子的絨毛、燒焦的布料、棉花或者棉絨、鋼絲棉、松樹上面的干枯樹脂和小樹枝、碎紙或者泡沫塑料,浸滿了易于燃燒汁液的樹木材料等。要養(yǎng)成收集習慣,將隨時發(fā)現(xiàn)適合做引火物的材料收集起來,有條件可以把它保存在一個具有良好防水性能的容器里面。
2.燃燒材料。
燃燒材料不必非常干燥,但潮濕的燃燒材料會產(chǎn)生大量的濃煙。理想的燃燒材料應當是干燥或者是已經(jīng)干枯的樹木,或者是倒伏樹木的內(nèi)層結構以及那些外形較大的干枯樹枝。帶有綠色枝葉的樹木也可以當作燃燒材料,但必須事先把它們一一地劈開,然后與那些干枯的樹枝一起投入火堆。如果找不到任何樹木,可以把干草捆扎起來當燃料,也可以利用干枯的仙人掌、干燥的泥煤苔或者完全干燥的植食性動物糞便。
3.選擇燃火地點。
取火前,應當挑選—個燃火地點。選擇燃火點原則:一是選擇一個隱蔽的位置;二是不要直接在樹木或者樹樁上面引火;三是把直徑2米范圍內(nèi)的堆積物完全清除干凈,直到露出地面以下土壤時為止;四是倘若地面潮濕或者留有積雪,就應當首先在地面上用樹木搭建一個平臺,然后鋪上一層沙土或者石子;五是在有風環(huán)境下可以挖掘一條土溝,在該土溝里面引火,也可以用石頭圍成一個圈,然后在圓圈內(nèi)引火。
二、取火方法
1.打火棒取火。
打火棒是由鎂和其他金屬混合制成的一種火石,生火效率極高。首先是將引火物放在避風處的地上;其次是用刀子或者是打火棒自帶刮片刮一些鎂粉落在引火物上;然后用刀子或者是刮片用力、快速的刮打火棒(持打火棒的手不能動),使打火棒的火花集中落在引火物上。打火棒的優(yōu)點是在各種氣候條件下均適用。
2.熱量反射器。
天氣晴朗和客觀條件允許時,可以利用樹木或者石頭自己動手建造一個熱量反射器(其實,就是指一面能夠?qū)崃考蟹瓷涞揭粋€部位的墻壁) 它可以直接或者間接地把熱量傳遞到引火物上(原理等同于太陽能灶)。在手電筒反光碗、閃光燈反光罩的焦點上放引火物,向著太陽也能取的火種。
3.凸面鏡取火。
如果此時有一個直徑為兩英寸或更大些的凸面鏡,比如望遠鏡片,在晴朗的天氣下,可以用來聚集太陽的光線,將聚集的光線照射在準備好的引火物上,便可生火。如果有汽油(柴油不可以)、酒精、火繩或者是槍彈內(nèi)部的發(fā)射藥,可以利用放大鏡照射在其上面,1~2秒內(nèi)即可點燃引火物。
沒有現(xiàn)成的放大鏡,可以從望遠鏡和瞄準鏡、照像機上取下一塊凸透鏡或者一個帶有凸形的玻璃瓶殘片來代替。如果是在南極、北極等嚴寒地區(qū),還可尋找一塊晶瑩剔透的冰塊,加工成中間厚、周邊薄的一個圓形特大凸透鏡,將凸透鏡立起來使其在陽光下聚焦,引燃引火物獲得火種。
4.電池生火。
電池生火材料是:電池(干電池、鉛酸蓄電池)、細導線或鉛筆芯等。一般采用有電量較大的電池,將正負兩極接在削了木皮的鉛筆芯的兩端或是用導線連接電池的兩端,頃刻間,鉛筆芯、導線就會燒得像電爐絲一樣通紅。將引火物放在鉛筆芯或?qū)Ь€上即可得到火種。電池的電壓和電流越高越好,生火效果也越好。電池生火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非必須不采用此種方法??紤]安全問題,電池的電壓一般是3-12V范圍內(nèi)。
5.槍彈引火法。
首先將子彈內(nèi)的發(fā)射藥倒出約三分之二,撒在引火物上,其次把彈殼空出來地方塞上引火物,然后推彈殼入膛,用槍口貼近撒了發(fā)射藥的引火物射擊,即可引燃引火物取火。
6.擊石取火法(打火石與鋼片)。
是人類早期的取火方法,沒有什么技術含量??梢哉乙粔K堅硬的石頭,作“火石”,用小刀的背面或小片鋼鐵向下敲擊“火石”,使火花落到引火物上。如果“火石”打不出火來,可另外尋找一塊石頭再試,越是有棱角的石頭打擊火石效果越好。并不是任何一塊石頭都能點燃引火物,石頭擊出的火花必須有一定的熱量和持續(xù)時間才能點燃引火物,實踐證明用黃鐵礦打擊火燧石容易產(chǎn)生火花取的火種。
7.鉆木取火。
也是人類早期的取火方法,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對現(xiàn)代人而言較為困難,只能作為最后的手段為之。
第一種:古典式鉆木取火法。這是被了解得最廣泛,但同時也是最困難的一種方法。首先必須找到合適的木材(干燥的白楊、柳樹等,質(zhì)地較軟)做鉆板;其次找到合適的樹枝做鉆頭,相對較硬一些的樹枝就可以;然后把鉆板邊緣鉆出倒“V”形的小槽;最后在鉆板下放入一個易燃的引火物,然后雙手用力鉆動,直到鉆出火種來為止。
第二種:手弓與木鉆。原理與第一種相同。手弓可以用強韌的樹枝或竹片綁上鞋帶、繩子或皮帶做成,將作為鉆頭的樹枝纏繞。來回拉動手弓,使立軸快速轉(zhuǎn)動直到點燃引火物時為止。
三、形成篝火
燃燒離不開氧氣,氧氣越足火就越旺??梢杂么执蟮臉渲Υ罱ǔ尚』鸲?,中間留有空隙,使氧氣從中間進入;也可以用較大石塊搭建石堆(中間留下較大縫隙),石堆上放燃料;在石塊不充足的情況下,也可在地上挖坑,用木棍或扁平石塊架在坑邊堆起的土包上,上面生火。
通訊作者:胡天智,男,96625部隊。
96625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