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潔
摘? 要:當前文化交流成為社會熱點,文學巨匠莎士比亞的作品以其浪漫特色和語言特色被譯成多個譯本。本文以朱生豪和梁實秋兩個代表性譯者為例,對他們在翻譯莎士比亞作品時的不同之處進行分析,從而領悟出遇到不同文本應采取怎樣的翻譯策略,同時希望本文能對中國文化走出去和異域文化走進來作出些微的貢獻。
關鍵詞:莎士比亞;翻譯;文化傳播
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偉大的劇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義思想的代表。他以奇?zhèn)サ墓P觸對英國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歷史轉折斯的英國社會做了形象、深入的刻畫。莎士比亞習慣以浪漫主義的方式描繪英國不同階層的人們對生活的追求,寫作風格是極其幽默的。
著名譯者朱生豪是中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較早的人之一,其譯文質量和風格為國內外莎士比亞研究者所公認。他的翻譯多為歸化,更貼近目的語,其目的是將莎士比亞的作品普及于中國讀者之間。所以朱生豪在翻譯時不追求字面對等,而是從思想內容、感情色彩以及風格方面忠實于原文,翻譯語言偏口語化。他不贊同逐字翻譯,反對形式主義。他認為那樣翻譯的結果不僅生澀難懂,更缺少內在的精神意義。這是對讀者來說也是很難理解的。
梁實秋的翻譯更多的是保留了西方的語言特征,非常接近原語,有明顯的異化風格。他在處理一些口語化的內容時,多數呈現出書面語的痕跡。梁實秋在翻譯莎士比亞的作品時表現出了和諧圓滿的審美理念,融合了西方古典主義的嚴謹、傳統和中國古典美學的傳神,傳遞滲透著莎士比亞字里行間的自然美、意蘊美和情感美。他用白話散文體翻譯這些著作是對莎劇無韻詩體的大膽嘗試。
閱讀不同版本的《莎士比亞全集》譯作可以體會到兩位譯者的風格各自突出,而造成這些不同的原因主要有四點:
一、翻譯目的的不同
朱生豪對詞語和語言的運用,給讀者一種美學上的舒適體驗,可以縮短讀者與原作的文化距離。而梁實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的目的是傳播外國文化,展示多元文化的特點。
而梁實秋的忠誠不僅僅是其內容——他認為要忠實原著就是要忠實原著的形式。但如果在意義和形式上沒有一致意見,他主張應該把形式放在第一位。
二、語言特色的不同
朱生豪首先注重保持原著的魅力。而在缺乏魅力的情況下,他認為應該追求理解流暢的單詞句式,表達最原始的精神。許淵沖評論說,朱生豪的翻譯是用優(yōu)美的語言委婉的表達原文的精神??梢哉f這是非常有創(chuàng)新的翻譯。
同時,有人評論說,梁實秋的翻譯可以引導那些英語不好的讀者鉆研莎士比亞的原作,并幫助他們準確地理解莎士比亞的原作。他的努力旨在喚起讀者對莎士比亞原作的興趣。梁實秋翻譯的莎士比亞作品采用異化的手法居多,因為他的目標讀者大多是為了研究而閱讀的,這些讀者非常關心作品的文化傳播。
三、美學角度的不同
朱生豪在翻譯過程中更加注重原文的魅力,傳達原文的內容。他的主要目的是使莎士比亞的戲劇在中國廣為流傳,并成為受歡迎的讀物。
而為了傳播外來文化,梁實秋的翻譯并不容易理解。他的作品只是為了引導讀者對莎士比亞的作品產生興趣,以便作進一步的研究。
四、翻譯觀的不同
朱生豪在翻譯莎士比亞的著作時非常嚴謹,翻閱了上萬本不同版本的莎士比亞作品集和批注,就是為了在翻譯時能更加通俗明了。
而梁實秋深受早期儒家思想的影響,他始終堅持適度的原則,認為翻譯不能走極端。
在翻譯過程中,應該避免兩個極端,即只使用直譯或只使用意譯。在運用這兩種翻譯方法時,應該充分理解作者的思想,寫作風格和情感需要表達,然后根據一些基本的翻譯標準和方法將譯文翻譯成目的語。只有這樣才能稱之為負責任的翻譯。傅雷先生曾經說過,從效果上來講,翻譯應該像一幅畫,不注重形式而要注重意義。任何好的翻譯都是直譯和意譯的完美結合。
翻譯不僅是一種跨語言的交際,也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過程和交流。在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情況下 翻譯活動是跨文化交際的主要手段。翻譯實踐在社會、歷史、文化的發(fā)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無論現在還是將來,翻譯的功能都不會削弱,而將會越來越重要。
參考文獻
[1]Brinsley Sheridan,Richard.The Rivals [A].//Plays [M].London:J.M.Dent.1906.
[2]Charles F,Hockett.Where the tongue slips,There slip I [A].//Victoria Fromkin,ed.Speech Errors as Linguistics Evidence [C].The Hague:Mouton,1984.
[3]J.A,Cuddon.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M].Andre Deutsch Limited,1997.
[4]梁實秋.莎士比亞全集[M].內蒙古: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995.
[5]梁實秋.梁實秋雜文集[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
[6]徐魯亞.西方修辭學導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
[7]Shakespeare,William.Much Ado About Nothing[M].New York:Random House Press,2005.
天津理工大學? 天津? 西青? 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