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素芳
【摘要】?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一直占據著重要的教學地位。而文本細讀則是閱讀教學中的關鍵性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強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文本的閱讀體驗與感受,以讓學生深入到文中的思想情感中,提升閱讀的有效性,幫助學生增強閱讀理解能力。本文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展開文本細讀而作出探討。
【關鍵詞】? 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文本細讀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3-102-01
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占據語文教學重心的教學內容。通過閱讀,可以極大豐富學生的知識眼界,讓學生吸收優(yōu)秀文學品中蘊含的精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并在閱讀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在認識到文本閱讀對于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后,如何探索文本細讀的有效策略,是語文教師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一、文本細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1.1擴展學生的閱讀視野
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常著眼于某一部分的文本內容展開閱讀講解,這種閱讀教學方法雖也能幫助學生得到一定的收獲,但因為教師對文本閱讀過程的限定,導致學生對閱讀文本無法展開全面性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閱讀理解,只一味地訓練學生對詞匯知識的積累,卻很難讓學生深入體會到文章的美感。而采用文本細讀的方式,教師將重點展開對文本內容的研讀,除了要把握閱讀教學的重難點,還將根據每篇閱讀內容制定出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詳細的閱讀過程中一步步引導學生發(fā)現文本中的情感細節(jié),挖掘文中更多蘊含的藝術價值,以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1.2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還是沿續(xù)以往的教學模式,采取提出大量的閱讀問題,來引導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與思考,雖然這種文本閱讀方法,能夠鍛煉學生的應試能力,但卻很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審美能力。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在閱讀教學中處于乖乖聽教師講解的角色,一直跟著教師的引導思路來對文本進行理解。但若通過進行文本細讀的策略,將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而教師只需做好必要的閱讀引導,讓學生自主地多角度地來細品文本內容,則能突破學生慣有的閱讀思維,讓學生擁有開放性的閱讀體驗,則能使學生大膽發(fā)現到閱讀本文中不一樣的美感享受,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二、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文本細讀的有效策略
2.1認真朗讀,領會文體深層思想
“讀”是閱讀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而細讀文本需要學生對文本的反復朗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除了要對文本進行默讀,還應展開有節(jié)奏有情感的朗讀,才能更加貼近于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情感。因此,在閱讀課堂中,教師首先創(chuàng)建出良好的閱讀氛圍,引導學生帶有情感地展開文本的朗讀活動,從聲音的起伏,閱讀的快與慢中深入到作者的內心世界,用心體會作者當時的創(chuàng)作情境。例如,在教學課文《鄉(xiāng)愁》時,教師要求學生展開對這篇文本的細讀。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可以展開多樣化的閱讀方式,如請學生在課堂中分段式的示范朗讀,或是運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提供應景的配樂,讓學生在極具感染力的音樂烘托下進行各自的朗讀,又或是讓所有學生一起齊讀。又如,在教學課文《海燕》時,教師便可以先自己在課堂中進行示范朗讀。當學生聽到教師那種激昂澎湃的閱讀氣勢時,體會到了作者高爾基先生運用海燕矯健勇猛的形象,來抒發(fā)自己對美善的褒揚,來對惡丑的鞭撻,希望能夠在作品中喚醒民眾,鼓勵人們像海燕一樣面對困境時去勇敢抗爭。通過在閱讀過程中的細讀示范,給予學生心靈上的震撼,引發(fā)學生思想情感的共鳴。
2.2細讀品味,理解文本細節(jié)內容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是精心細選出來的佳作,其中蘊含著無數的好詞佳句。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發(fā)現文本中的精華詞句,并學會將這些優(yōu)美詞句靈活地運用,成為學生取之不竭的創(chuàng)作源泉,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從而激發(fā)學生愛上閱讀,積極挖掘優(yōu)秀文章的知識寶藏。例如,在教學《阿長與山海經》這篇作品時,在通過細讀文本后,了解到作者魯迅在回憶小時候的家鄉(xiāng)情景中,運用了側面烘托的寫作手法,也加入了精確的描寫方法,來將小時候的阿長性格特點上的嚴厲與親和的一面都展現了出來。當教師要求學生在對全文的細讀品味中,從魯迅對人物的行事風格與語言表達中,形象化地詮釋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在生動精巧的語言細節(jié)描述中,都是值得學生細細品味學習的寫作手法,尤其是一些頗有意味的詞語運用,是學生在習作過程可借鑒的好素材。
2.3個性細讀,多角度理解文本思想
在閱讀過程中,不同個性獲得的閱讀體驗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師在引導學生展開細讀文本時,應尊重學生個性的差異性,理解和包容學生對文本思想的不同理解,或者在學生存在有差錯性的理解層面,也應基于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糾正。因而,教師應在文本細讀引導中,尊重每個學生真實的情感,不以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束縛了學生的個性思維。例如,在閱讀文本《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時,通過讓學生展開個性化的閱讀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堂交流分享各自的閱讀感想。有的學生說愚公愚昧不堪,僅憑苦力做笨功夫是很難達到移山的目的。而有的學生說很欣賞愚公的為人,因他愚公敢于挑戰(zhàn)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并且付出實際行動一直在堅持,如果我們能學習愚公敢想敢做,并堅持不懈的精神,對我們的學習或者良好性格的形成,將會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對于學生不同的觀點,教師應保持科學性的引導立場,教育學生要既不被外界事物所束縛,也要理智判斷學習方向,從多角度來對文本進行解讀,從而發(fā)現不一樣的教學思路。
三、結束語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是為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明確文本細讀的重要性意義,通過教授給學生正確的文本閱讀方法,引導學生認真朗讀文本,深入理解文中深層次的思想情感,讓學生細讀品味文中的細節(jié)內容,發(fā)現文中可借鑒學習的精華,還要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解讀文本,展開多角度的閱讀理解,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 參? 考? 文? 獻 ]
[1]沈莉莉.文本細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D].蘇州大學,2017.
[2]張錦程.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三方視角[J].文學教育:上,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