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慧
基于問題式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或稱為“基于項目學習”“問題驅動式學習”,強調把學習置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真實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激發(fā)學習者提出有意義的、可以探究的科學問題,引領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解決真實問題,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并發(fā)展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的能力。
一般教學環(huán)節(jié)
基于問題式學習的本質在于通過提出和解決問題來達成教學目標,一般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組建小組
在自愿基礎上建立的平等、互助的學習小組是基于問題式學習的前提條件。在學習之前,小組成員要互相認識,學生和教師分別作自我介紹,形成坦誠而無偏見的學習氛圍,并且為合作學習制訂基本規(guī)則,根據(jù)小組成員的意愿和特長進行角色分工,如小組長、操作員、記錄員、匯報員等。
2.提出問題
教師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的問題情境出發(fā),激發(fā)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可以探究的科學問題,并引導他們選擇合適的問題進行探究。在準備解決問題前,學生和教師要對問題解決的目標形成共同的理解。
3.探究問題
小組成員分別基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提出自己針對問題的假設并在小組內交流,小組從中選擇合適的假設進行驗證。小組根據(jù)所選的假設制訂探究方案,通過觀察、實驗、調查、查閱資料、案例分析等方式,搜集能對假設進行驗證的證據(jù),并運用邏輯思維,根據(jù)證據(jù)得出證實或證偽假設的結論。
4.匯報交流
各小組利用不同形式(如口頭報告、數(shù)據(jù)分析、圖表、戲劇表演等)匯報自己的探究過程、方法以及得出結論的過程,并進行小組間的交流,以發(fā)現(xiàn)彼此在探究過程、方法和結論中可能存在的錯誤和不足,從而為各小組乃至全班得出正確的探究結論奠定基礎。
5.反思評價
基于問題式學習不僅強調讓學生解決問題,而且強調讓他們理解和習得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了幫助學生提煉和內化學到的東西,教師要引導他們反思這一問題與以前遇到的問題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并能概括出對問題的一般探究過程,即“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計劃組織—事實證據(jù)—得出結論”。
大體教學思路
大象版小學《科學》教材采用基于問題的學習方式,結合小學生的生活情境,以明確的探究任務或科學問題為驅動,設計探究活動,將科學知識目標和科學探究目標融入探究活動中。教材引領學生像科學家那樣經歷科學探究,讓學生在課堂上親歷從提出問題到猜想假設、搜集事實與證據(jù)、處理信息并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來建構科學知識,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方法和技能,學會利用科學方法和科學知識,初步理解身邊的自然現(xiàn)象,并解決某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科學態(tài)度,引導他們學會全面地理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的關系。
在大象版小學《科學》教材中,有諸多的課例都體現(xiàn)了基于問題式學習的設計思路。例如,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植物“保育員”》第2課《缺水的吊蘭》和第3課《陽光和鳳仙花》。
《缺水的吊蘭》一課引領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計劃組織—事實證據(jù)—得出結論”的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生通過對植物角中的吊蘭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植物角的吊蘭怎么發(fā)蔫了?引出猜想假設:吊蘭可能跟人一樣“渴”壞了。然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制訂計劃,按計劃觀察定時定量澆水的吊蘭和不澆水的吊蘭的不同長勢,并做好觀察記錄:定時定量澆水的吊蘭“長出新葉了”,而“不澆水的快要死了”。最后通過對觀察記錄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結論“植物需要適量的水來維持生存和生長”,從而達成知識目標。同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經歷了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認識到科學探究需要制訂計劃,也達成了科學探究目標。
《陽光和鳳仙花》一課也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植物角的鳳仙花發(fā)現(xiàn)問題:為什么陽臺的鳳仙花綠綠的、粗粗的,而植物角的鳳仙花是瘦瘦的、黃黃的?由此引出猜想:植物角的鳳仙花可能缺少陽光。然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制訂“植物和陽光關系”的研究計劃,根據(jù)計劃進行對比實驗。學生觀察陽臺上的鳳仙花和紙箱內的鳳仙花的不同長勢,并做好觀察記錄,最后通過對觀察記錄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結論“植物需要陽光來維持生存和生長”。
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變幻的天氣》也體現(xiàn)了基于問題式學習。這一單元通過學生國慶出游了解天氣預報的情境引入,喚醒、補充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他們對有關天氣的知識和現(xiàn)象進行探究,理解天氣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基于問題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才能真正有效地以問題為驅動,引導學生經歷探究,從而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呢?
首先,教師要在課前做好學情分析,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創(chuàng)設適切的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提出有意義的、可探究的科學問題。如果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學生可能難以基于情境提出合適的問題。
其次,雖然基于問題式學習鼓勵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為驅動來展開探究,但學生提出的問題往往比較發(fā)散,這些問題背后所隱含的知識可能與本課教學的科學知識目標無關,或者解決這些問題所需要的方法與本課教學的科學探究目標無關,這就需要教師恰當?shù)匾龑W生聚焦問題,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擇適合本課探究的問題,進而引導他們針對所聚焦的問題展開主動探究。同時,教師對于學生提出的那些不能在本課進行研究的問題也應給予適當?shù)奶幚砗徒淮?,以免打擊學生提出問題的積極性。
第三,教師要善于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經歷基于問題式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引導小組合作探究時,要注意觀察小組活動情況,確保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思維過程進行適當?shù)奶釂柡蛦l(fā),必要時進行一定的示范,為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提供“支架”。教師還要鼓勵小組成員積極互動,通過小組討論、相互評價和交流來外化思維過程,并在問題討論中協(xié)調、整合基本知識與探究技能等。
最后,基于問題式學習中,反思概括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需要對自己以及他人的思維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反思評價應當基于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將新知識與原有的理解聯(lián)系起來,有意識地提煉出概括性的知識,防止變成惰性的、過于受情境限制的知識。反思概括還能幫助學生理解他們使用過的思維方法和探究策略。通過反思概括,學生將相關概念、具體技能、探究策略與當前的問題類別聯(lián)系起來,從而形成更協(xié)調一致的理解,這對他們知識的遷移來說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