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沛 高天翔 于娜
摘 要:母校行是高校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宣傳優(yōu)良學風,擴大影響,增加大學與中學的溝通交流,深化高校同各重點中學的友誼,從而吸引更多的優(yōu)秀學子考入的一種重要的宣傳活動。本文針對高校招生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通過大連理工學子赴呼市二中母校行活動進行實地調研,調查分析母校行活動對招生宣傳的影響,以及宣傳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嘗試提出解決方案,為高校和各高中的人才輸送搭建橋梁。
關鍵詞:母校行;報考志愿;高校招生;高校宣傳
1 概述
母校行是現(xiàn)各高校為宣傳本校優(yōu)良學風,深化同各重點中學的友誼,同時吸引更多的優(yōu)秀學子考入的實踐活動,也是一種重要的宣傳手段。此次調研共對呼市二中145名高中生進行了采訪,調研采用問卷和訪談的形式進行。主要針對母校行活動對招生宣傳的影響,以及宣傳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了調研,整理數(shù)據(jù)并進行了分析。
2 高中生報考相關情況
2.1 了解大學信息渠道
在對了解大學信息渠道的調研結果看,學生報考志愿了解信息主要源于招生簡章和親友推薦,對于所報考大學的招生網站和咨詢會也是比較關注的渠道。由此可見,日后的招生宣傳應著力于母校行此類的招生咨詢會,讓更多高中生及家長對高校有更加全面深入立體的印象。
2.2 報考院校參考因素
在對學生報考院校參考因素結果看,個人興趣占到了54%??梢姡蟛糠謱W生在報考院校專業(yè)時會較多考慮自身意愿,故需要加大高校在重點高中的宣傳力度,要進一步了解高中生對于高校專業(yè)感興趣主要集中的類別,進行更針對的宣傳。
2.3 最看重的因素
對于高中生最看重的影響報考的幾項因素分析,學生對于“學校排名”和“學校地理位置”最為看重。大工作為雙一流建設高校,工科專業(yè)較為強勢,宣傳時也應著重強調,以吸收更多更優(yōu)質的生源。由于大工地處東北,有些學生對地區(qū)了解不足,從而不愿意選擇學校也成為招生方面的一大劣勢,在宣傳活動中在此類方面也應有所涉及。
3.1 招生宣傳會影響程度
在對學生對于招生宣傳對于報考的影響程度上分析,僅有13%的學生認為“有較大影響”,36%的學生認為“沒有影響”,說明高校宣講的現(xiàn)有影響極其有限,高校應在宣傳方面加大力度,變換形式,以期吸引更多優(yōu)秀學子。
3.2 招生宣傳會需要加強的部分
通過對學生認為母校行應加強的地方進行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有三分之二的同學認為“需要變換宣傳形式”,或需要增加“網絡新媒體宣傳”??梢钥闯?,現(xiàn)有的母校行宣傳形式過于單調統(tǒng)一,均以宣講的形式進行,受眾面窄,知識覆蓋面小,并不能起到很好的對于高校文化宣傳的效果。
3.3 需要在宣傳中加入哪些因素
在對學生認為需要在宣傳中加入哪些因素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高校科研實力”和“校園生活”比較感興趣,“專業(yè)日后的工作方向”也是普遍關注的問題。在日后的宣傳中,應著重增加此類方面。
4 反饋問題
1.尚未建立起深入人心的高校印象
調研過程中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并不知道大工,甚至對于學校排名一無所知,說明高校形象并不深入人心。在學生報考時,很容易出現(xiàn)盲目報考的現(xiàn)象,導致學校錯失很多優(yōu)秀生源。在日后的宣傳中應著重突出高校特點,宣揚高校文化。
2.宣傳模式和內容有待多樣化
在高中期間學生了解大學生活的機會很少,大多通過宣講會和親友推薦。但學校宣講模式及其單一,有老師和學生反應,每一年的宣講內容都呈現(xiàn)一致性,缺少新意,學生們接受程度較低。高校在宣傳時,應致力于形式多樣化,宣講內容實時更新,增添能體現(xiàn)校園文化的部分,以吸引更多學生的關注。
3.高校與高中交流體系有待優(yōu)化
在報考時,多數(shù)高中生及家長對于大學專業(yè)方面的學習和畢業(yè)后的工作方向均沒有很全面立體的了解,導致許多學生并沒有選擇心儀的專業(yè)而對日后的生活產生影響。這多是由于各個高校與各高中的交流過少,而這種分離的現(xiàn)象在全國多見。日后在如何完善大學與高中交流體系的問題上還需多下功夫。
5 對于高校開展宣傳活動的諸多建議
1.宣傳形式與內容多樣化,打造獨有校園“人設”
宣講會是高中學生們認識大學的第一個窗口,也是最重要的窗口。鑒于現(xiàn)有的宣傳模式過于單一,高校應考慮增添宣傳模式,豐富宣傳內容。諸如,把原有的學校宣講改為主題演講的模式,在演示文稿中多加入能夠體現(xiàn)校園文化的實時視頻及圖片等,描繪一個更加生動立體,特點突出的大學形象,打造獨有的大學“人設”,以更吸引學生們的關注,更準確的傳達高校的思想和文化,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2.高校和各重點高中間加強交流,為學生建立完善的咨詢平臺
現(xiàn)如今大學和高中文化交流較少,導致高中生不能完全了解專業(yè)方向及大學文化,做出并不合適的選擇。高校為減少這一現(xiàn)象,同時為了招收更好的生源,應增加與各重點高中的文化交流,包括在招生期重點進行學校整體情況概述,全國排名,科研力量等的宣傳,也包括在非招生期進行主題宣講,打造校園人設,加深在學生心中的印象。
3.對母校行團隊進行培訓,注重內容側重和文化傳播
每一年高校都會組織團隊回到母校進行大工的宣傳工作,但對宣講內容,模式均沒有詳細規(guī)定,宣傳效果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高校應在宣傳活動前對實踐隊員進行培訓,并對于宣講內容進行規(guī)范,注重某些內容的側重以及篩選出更多有文化傳播的內容,切實提高宣傳質量。
4.增加高校在網絡平臺的宣傳力度,多平臺多形式多角度傳播校園文化
進入了網絡時代,各種新媒體興起,高校應充分利用這一時代特點,對校園文化進行宣傳。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對校園進行多形式多角度的文化宣傳,緊跟時代步伐,為校園形象注入新鮮活力。
6 結論
本文通過對母校行活動進行實地調研,調查分析母校行活動對招生宣傳的影響,以及宣傳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希望為高校和各高中的人才輸送搭建橋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渠道更加多樣化,各高校的宣傳應注意與時俱進,充分整合并挖掘自身優(yōu)勢,開拓符合當代潮流走向的宣傳模式,擴大在高中生群體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才能吸引更多的優(yōu)秀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