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亞男
【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積極挖掘各種文本素材,引導學生積極展開各類寫作活動,促使學生激發(fā)寫作興趣,鼓勵學生圍繞文本內容展開聯(lián)想,并拓展寫作,又或者嘗試變換文體表達,借助批注寫出自己的閱讀感想。這些方法都充分利用了文本素材,能讓學生在讀寫結合中提升寫作能力。
【關鍵詞】 文本素材;寫作教學;小學語文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在指導學生寫作的時候,要嘗試關注文本,引導學生展開讀寫結合的活動。通過對文本的精確解讀和靈活運用,學生能借助閱讀挖掘出寫作素材,掌握寫作方法,進而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一、放飛想象,拓展延伸
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鼓勵學生結合作品中的留白處展開延伸擴展,嘗試寫出自己的個性。在此過程中,首先引導學生掌握文本的內容,了解作者通過何種手法展開寫作,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主題或者內容可供寫作。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提升,又能讓學生在仿寫中強化寫作實踐能力。
《父親、樹林和鳥》一文展現(xiàn)了一個生活中的片段,體現(xiàn)了父親和大自然的融洽相處,展現(xiàn)了父親愛鳥、護鳥的場景。此時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嘗試展開自主創(chuàng)作:“這篇文章展現(xiàn)的只是一段對話,但是大家卻能從對話中看出父親對鳥的熱愛。那么,你能沿著這個方向思考下去,想象一下父親會怎么和鳥兒溝通、怎么保護鳥兒嗎?你能圍繞這個話題展開自主創(chuàng)作,寫一下父親和鳥兒的故事嗎?”用這樣的話語引導學生積極展開想象,嘗試展開拓展寫作。如有學生在作品中寫了父親在森林中遇到了偷獵的人,在勸說不成的情況下,父親利用自己對鳥兒語言的熟悉程度,通過吹口哨的方式發(fā)出了警報,讓所有鳥兒都逃走了,這些抓鳥兒的獵人就再也抓不到鳥兒了,偷獵的人沒有辦法,灰溜溜地走了,父親最終很好地保護了鳥兒。這樣的作品和文章的主旨密切相關,而且還能很好地展現(xiàn)出學生的想象力。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圍繞文本中的內容展開想象,降低了學生的寫作難度,讓學生易于動筆,而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進行寫作,能給學生提供無窮的寫作素材。
二、變換文體,遷移表達
在閱讀中,學生會遇到各種不同的文體,鼓勵學生嘗試變換文體進行創(chuàng)作,如將詩歌改寫成散文,將散文改寫成小說等,這樣的寫作方法能促使學生對各種不同的文體產生更為深刻的了解,也有助于學生進行遷移表達。
《黃山奇石》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在這篇作品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展現(xiàn)出了黃山奇石之美。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展開文體轉換,嘗試將這篇散文改寫成詩歌。首先鼓勵學生思考:“你覺得詩歌和散文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呢?”有學生提出:“詩歌都是押韻的,但是散文不會押韻。”還有的學生提出:“詩歌是很有節(jié)奏感的,里面很少有各種虛詞,但是散文就沒有這樣的要求?!边€有的學生提出:“詩歌是充滿了意象的,而且還會使用象征等手法。”在學生充分了解了散文和詩歌之間的區(qū)別后,鼓勵學生展開自主改寫的活動,嘗試在創(chuàng)作詩歌的時候也要體現(xiàn)出黃山之美。如有學生嘗試展開改寫:“墜落山頂?shù)南商?,期待著頑猴的降臨,那翻滾的云海中,隱藏著一位仙人,高昂頭顱的雄雞,正在啼鳴……”在學生展開自主改寫后,鼓勵學生嘗試交流互動,誦讀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歌,看看誰創(chuàng)作的詩歌更優(yōu)美,和原文的內容更貼切,也更能體現(xiàn)出詩歌的特點。
在指導學生變換文體進行寫作前,先要引導學生思考不同文體的特點,看看即將改寫的文章屬于什么文體,思考在改寫的過程中怎樣才能體現(xiàn)出另一文體的特點。一邊改寫一邊思考,這能讓學生逐步提升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進行知識建構,了解各種不同文體的特點。
三、巧用批注,嚴謹辨析
在教材中有很多發(fā)人深省的作品,也有的作品情節(jié)十分精妙,又或者有生動的描述,暗含著深刻的哲理。在引導學生學習這樣的作品時,鼓勵學生巧妙地使用批注法輔助閱讀,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記錄下來。這樣能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耐人尋味的文章,在指導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鼓勵學生巧妙地使用批注的方法,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若有疑問,也要用批注的形式寫出來。有的學生在批注中寫下了自己的困惑:“老屋已經如此破舊了,為何還要幫助其他小動物呢?”也有的學生在批注中寫下了自己的閱讀感受:“老屋真是十分善良啊,雖然它自己都已經十分蒼老了,但還是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痹谂⒑?,鼓勵學生展開交流互動,嘗試解決困惑,如討論一下“老屋為何要幫助其他動物?它自己才是最需要幫助的”這個話題。在探討完畢后,鼓勵學生嘗試撰寫讀后感,整理自己的閱讀收獲。如有學生便在讀后感中從老屋拓展開來,聯(lián)系到生活中遇到的老者:“我覺得王奶奶就是‘老屋這樣的人,她雖然蒼老,但是平日里還是常常幫助鄰里,還常常給我們這些小朋友講故事,她真是一個善良的人?!痹趯懽髦羞\用由此及彼的方式,能讓學生的思維得以拓展。
在學生完成批注后,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自己批注的內容,看看是否有沒有解決的問題,嘗試和伙伴進行辨析討論,最后鼓勵學生嘗試撰寫讀后感,整理批注的內容,歸納討論的結果,盡可能地提出更為精辟的見解。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提升。在指導小學生展開寫作的時候,要鼓勵學生嘗試抓住文本中的各種素材,積極展開不同類型的寫作活動。除了上文介紹的這些以外,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續(xù)寫、仿寫等活動,這樣也能讓學生利用文本資源提升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