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鳳嬌
當今美術教育中的美術本身只是一種途徑,教師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能力、人文素養(yǎng)整合發(fā)展為教學總目標,使美術教學諸元素可見、可觸、可摸、可體味,讓學生真實體驗微妙的生活韻味,感受美的生活存在,從而激發(fā)學生積極樂觀地創(chuàng)造生活,彰顯美術學科的人文特性。
一、人文素養(yǎng)的概念與作用
所謂“人文素養(yǎng)”,即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人文素養(yǎng)教育是通過優(yōu)秀的人文文化實現的,而優(yōu)秀的人文文化則是在歷史的長河中通過不斷積累、提煉和升華而逐漸形成并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美術作為人文學科的核心之一,凝聚著濃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道德、意志、價值、尊嚴、智慧、美、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內蘊于不同歷史、不同國度的藝術家所創(chuàng)造的美術作品中。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思想,讓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具備濃厚的人文性質,可不斷提升和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陶冶小學生的身心。
二、小學美術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的課堂實踐
1、注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育,在弘揚藝術精神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積淀著濃厚的人文精神,即以人為核心,把人的倫理精神、道德情操的提升與超越放在首位。弘揚藝術精神從娃娃開始,對小學生進行審美情趣與藝術精神的培養(yǎng),要讓他們從小接受對事物、社會,對人生價值和意義的一種理解,為他們今后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奠定基礎。
如:我在講授湘教版小學美術教材一年級的一節(jié)課時,內容是《田野的色彩》。在這一課中,為讓學生很明顯的感受到編者的意圖,在教學實踐中不僅要從美術角度來闡述田野的色彩,還要通過田野上的各種農作物來了解田野的功能,真正從人文素質中體會到農民伯伯種地的辛苦與不易,才能更加的珍惜糧食,珍惜農民伯伯的辛勤勞作。這種引導式的教學手段,較好地讓學生了解了田野的色彩和功能,知道了糧食的來之不易和農民伯伯的辛勤勞作;并且懂得珍惜糧食,養(yǎng)成不浪費糧食的好習慣。學生通過學習能以繪畫的形式表現田野的色彩,特點突出、表現完整。通過教學,我完成了課前設計的所有教學任務,達到了一定的預期效果。
2、注重學生人文史觀的培育,在提升人文情懷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長期以來,我在平常的美術教學中都堅持讓學生收集整理當地的人文景觀和自然美景,在課堂上進行介紹賞析。通過美術課堂,教師在陶冶學生健康審美情趣的同時弘揚了人文情懷,從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升華美術教學。
如:我在講授湘教版小學美術教材五年級《家鄉(xiāng)的古建筑》一課時,就用到了學生平常收集的人文史觀知識。我國古建筑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的成就,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就是我們的家鄉(xiāng),這里有鼓樓、白塔、孔祥熙宅院等家鄉(xiāng)的古建筑,同學們通過對家鄉(xiāng)古建筑的收集整理和探索,不僅學到了很多關于家鄉(xiāng)古建筑的人文史觀知識,還能增強學生對祖國和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3、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增進傳統(tǒng)知識融合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現在美術教材在體現美術學科社會性、藝術性的同時,更注重展現美術學科的實用性和人文性,為豐富美術課堂教學內容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中除了有意識地聯(lián)系音樂、文學、歷史、媒體、藝術等人文學科外,還特別注重架起美術學科與民間藝術的橋梁,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如:我在講授湘教版小學美術教材五年級《皮影》一課時,就將美術教學與民間藝術相結合,讓學生動手制作皮影。皮影藝術融傳統(tǒng)繪畫、雕刻、戲曲于一體,具有濃郁的民族氣息。我通過欣賞、感知聯(lián)想、創(chuàng)設情境等教學方法使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皮影產生一種親切、熟悉和融合的感覺,豐富學生的素質教育內涵,培養(yǎng)學生對民間藝術的審美情趣和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民族意識與情感,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研究。
4、注重學生情感抒發(fā)的培育,在感悟現實生活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藝術是生活的再現。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進步發(fā)展,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逐漸提升。在當今,小區(qū)規(guī)劃講究格調,居室布置講究情調,穿衣打扮講究別致,服裝配飾講究協(xié)調。日常生活中的藝術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它正悄悄融入現代人的衣食住行和精神世界中,并以多樣的形式滋潤著社會文明。因此,美術課堂教學要與時俱進,使人文精神和美術文化進入到學生的真實生活世界,讓美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溝通學生現實生活和理想生活的橋梁。
如:我在講授湘教版小學美術教材六年級上冊《美麗家園》一課時,就將美術教學與現實生活很好的結合起來。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內容是讓學生用繪畫形式描繪生活環(huán)境,描繪自己生活的小區(qū),屬于定位型記憶性繪畫。這就很好的把沒學與我們的現實生活聯(lián)系了起來,在描畫時要抓住一個特定的視角表現造型特征,理解外在形態(tài)和內部結構,充分把美術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
總之,美術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有機結合,為美術課程增添了新的生命力,美術課堂教學中的人文因素對學生心靈的滋潤是潛移默化的。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升華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