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
【摘要】課程游戲化是目前學前教育發(fā)展的總體要求,是學前教育發(fā)展趨勢,是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的,也是提高學前教育質量、促進學前教育內涵化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因此,深入推進課程游戲化建設勢在必行。作為教研員,在課程游戲化的建設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文將從學習探索者、輔導培訓者、實踐研究者、組織引領者、總結評判者五個方面論述教研員在該過程中的角色定位,以更好地發(fā)揮其在推進課程游戲化建設中的關鍵作用。
【關鍵詞】教研員;課程游戲化;幼兒園
哲學家卡爾·格羅斯( Karl Groos)認為,游戲是一種鞏固和練習生活重要技能的方式(Johnson,Christie,and Yawkey1999)。 在二十世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艾利克·艾里克森( Erik Erikson)、讓·皮亞杰(JeanPiaget)、列夫·維果斯基(Lev Vygotsky)等理論工作者超越了哲學的反思,用理論研究真實描述了游戲對一個孩子發(fā)展的貢獻。在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明確規(guī)定: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提倡尊重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強調幼兒園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遵循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理念。由于游戲缺乏有效的評估體系,加上社會及家長對學科知識的看重,以及幼兒園及幼兒教師對課程游戲化的理解存在偏差等原因,國內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推進工作仍有改善空間。
課程游戲化的推進,并非某一位教師努力就能取得成效的,而是需要從上至下的合力推動。本文將結合寮步鎮(zhèn)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的實際情況,從教研員這個角度談談其在課程游戲化建設中的角色定位。
一、學習探索者
幼教教研員是學習探索者。在課程游戲化建設中,教研員要成為一個學習者,首先了解國家及地方政策,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這是必備的首要能力。在推進課程游戲化建設的過程中教研員應有自知之明,結合《綱要》《指南》等文件,主動學習探索課程游戲化的內涵和精神,如:什么是課程游戲化?課程游戲化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有什么作用?課程游戲化如何實施等。思考幼兒園課程應如何更貼近生活、更生動、更有趣、形式更多樣。
然而,宣傳指導力度不夠,教師的知識儲備與理解力不夠,無法做到真正理解課程游戲化的內涵,使付出的努力適得其反。如將一日活動中盥洗環(huán)節(jié)以游戲的形式開展,將原本自主、有序的活動組織成開心、熱鬧地玩,不僅違背了《指南》的指引,同時更是與課程游戲化的精神出入甚遠。此外,一些教師不能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只是流于形式上的開展——放任孩子自由玩耍,或維持原有的“小學化”
案例:
2019年3月,前往幼兒園做調研,在觀摩大班區(qū)域游戲時發(fā)現:荼藝區(qū)幾個孩子一直重復著倒茶喝茶聊天等動作,于是以游戲者的身份加入: “小朋友,你們認識多少種茶葉?”“你能展示一下如何泡茶嗎?”“在品茶的過程中,你有什么感受?”“能講講與茶有關的小故事嗎?”小朋友紛紛搖頭。
課程游戲化,不是用游戲去替代其它學習途徑,也不是把幼兒園所有活動都變成游戲,更不能摒棄原有的課程,而是應在園本課程的基礎上加以調整和改進,使其具有游戲精神。如該案例中,簡單的泡茶喝茶游戲已不符合5-6歲年齡段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需要,因為游戲沒有挑戰(zhàn)性,難以激發(fā)孩子的探索與學習欲望,也就失去一次幫助孩子學習新經驗和提升生活技能的機會。
作為教研員,要會觀察,勤探索、多研討。用實際看到的、思考到的與教師探討:這樣的游戲需要哪些改進?應如何改進?探討的過程,就是就發(fā)現的問題尋找有效的辦法。是一個梳理、總結、提升與調整的過程。教研員應通過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給予教師指導、支持與幫助。
二、輔導培訓者
幼教教研員是輔導培訓者。擁有了專業(yè)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將知識進行轉化,以可視、可見的形式服務各個園所。因此,教研員應該是一位全面而專業(yè)的輔導培訓者。
教研員首先要運用有效的方式內化課程游戲化的精神并落實相關文件要求,其次將課程游戲化推進過程中頻繁出現的問題進行梳理與提煉,再次進行引領式的講解和示范,如開展現場教學和案例分析等,手把手教會園長和教學骨干,最后由這批“領頭羊”再引領一線教師理解課程游戲化的精神,掌握其實際開展的技巧和方法。
在上述的“茶藝”案例中,與教師們一起進行了探討,針對大家的觀點進行現場培訓與輔導。
具體如下:
1.游戲設計:
①了解茶葉的品種與性質?
②引導幼兒探討不同年齡段的人喝什么茶?
③投放多種類型的茶葉和泡荼工具供幼兒認識與選擇。
2.習慣養(yǎng)成:在泡茶過程中引導幼兒保持桌面的潔凈,輕拿輕放茶具等。
3.禮儀教育:引導幼兒了解茶藝的禮儀。
4.制定規(guī)則:與幼兒共同制定游戲規(guī)則,培養(yǎng)主人翁的意識。
5.角色扮演:鼓勵幼兒自由探討、創(chuàng)設情境、分角色進行游戲。
6.情感分享:引導幼兒主動分享游戲中的感受。
7.游戲延伸:嘗試引導幼兒設計茶文化的集中展示活動。
評析:該游戲在設計與組織實施的過程中,涉及到了歷史悠久的茶文化,內容取之于生活,以游戲的形式回歸于生活,最重要的是不失游戲的價值與內涵。粗看孩子們只是在進行一個與茶有關的游戲,細看深知這是讓孩子在游戲的活動中,通過親身體驗、自主分配、合作分享的形式促進能力的提升,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是以孩子為主體形式的游戲過程。
輔導培訓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但唯一的標準則是要有效地為課程游戲化的開展服務,做到指導性、引領性、有效性。
三、實踐研究者
幼教教研員是實踐研究者。實踐研究者是教研員的本職工作,遇到問題或不解時,要主動找到解決方法,給出有效策略指導實際工作的開展。上述的“茶藝”案例并非個案,為摸清本區(qū)域各園所課程游戲化開展情況,對各園所設課程游戲化推進的程度、存在的問題、急需解決的難題等內容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
1.課程游戲化認同度90%以上:
2.課程游戲化執(zhí)行率不足60%:①公辦幼兒園、高端幼兒園執(zhí)行率90%以上:②普惠性幼兒園執(zhí)行率不足50%。(全鎮(zhèn)普惠性幼兒園占比超過80%)
3.課程游戲化滿意度不足70%,具體原因為:①課程游戲化增加教學難度,教師不愿開展課程游戲的設計與實施;②教師沒有方向感,不知道如何設計課程游戲;③所設計的游戲不受孩子和家長歡迎;④短期內看不見效果,教師執(zhí)行意愿受挫;⑤擔心效果不理想,影響招生。
針對此現狀,參照《廣東省幼兒園一日生活指引(試行)》,以實現幼兒愉悅幸福、自由自主、主動交往、樂于挑戰(zhàn)、想象創(chuàng)造、積極體驗等為目的,研究制定了一套課程游戲化教研“三步走”的改進方案:
第一步:以“七大流程”為抓手,開展課程游戲化專題研習活動。
以“理念學習”“一日生活安排”“環(huán)境規(guī)劃”“材料投放”“機會給予”“課程實施”“資源建立”七大流程為課程游戲化實施的抓手,層層推進和落實。例如,在實際教學研究中帶領中心教研組以“專題研習”的方式線上研究課程游戲化的組織形式與指導策略,線下走進各園所開展現場游戲化教學示范活動,將課程游戲化的教學策略與技巧以直觀的方式進行展示,并針對具體存在的問題集中研討,現場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并形成研習筆記。
第二步:以教研片區(qū)為單位,創(chuàng)設研討氛圍。
針對本區(qū)域內所有的幼兒園,按照地域進行片區(qū)劃分,同時選取片長所在的園所圍繞課程游戲化的內容有針對性的面向片區(qū)其他園所開放,實現交流互動,以點帶面,為推動課程游戲化建設做出示范,起到引領作用。
第三步:以本區(qū)域為單位,開展評比與交流活動。
教育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既要發(fā)展優(yōu)勢,也要取長補短,彌補不足。區(qū)域間的交流與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推進課程游戲化過程中,優(yōu)化一日活動組織,每學期有針對性的進行分類評比,如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專項評比、區(qū)域材料投放評比、戶外自主游戲評比等,以評比促進園所交流、以評比促其內涵提升。
四、組織引領者
幼教教研員是組織引領者。身為一名教研員,需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要為廣大教師尋找與創(chuàng)建學習的機會和平臺,成為一名組織者。此外,要以長遠的目光謀篇布局,通過頂層設計、多措并舉的方式,高質量、高效率地推進學前教育的價值引領、內涵發(fā)展,成為一名引領者。
(一)以培訓夯實基礎,強化團隊建設
要培養(yǎng)理論水平高、管理能力強、業(yè)務能力好的園長團隊,就要開展多層次的園長培訓。從區(qū)域層面已開展了園長專項培訓、讀書活動、園長德育能力大賽等活動,全面促進園長綜合能力的發(fā)展與提升。在培養(yǎng)骨干教師方面,借助本區(qū)域教育局平臺和資源,開展了公開課、教學能手比賽、舞蹈、美術、講故事、繪畫等專業(yè)專題培訓活動,以增強骨干教師的專業(yè)技能,深化其專業(yè)素養(yǎng),為推動課程游戲化建設奠定基礎。
(二)以中心教研組為支點,樹立標桿
組建以教研為中心的教研組,集中本區(qū)域內最優(yōu)秀的教學骨干和教學能手,重點培養(yǎng),如開展區(qū)域游戲、戶外自主游戲、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等分塊教學的專項指導與培訓,形成一支專業(yè)素養(yǎng)高、指導能力強、講學水平拔尖的幼教講師團隊。通過引領和帶動,輻射本區(qū)域幼兒園。
(三)以課程游戲化實驗園為中心,實現引領
推選本區(qū)域內三所優(yōu)質幼兒園進行重點扶持和培養(yǎng),成為東莞市課程游戲化建設實驗園,通過開放管理和教學,為其他幼兒園園長及教學骨干提供觀摩、學習與交流的平臺,帶動和引領整個區(qū)域內的幼兒園實現同步發(fā)展和提升。
(四)以省、市工作室為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通過本區(qū)域內的省名園長、市名園長工作室平臺,實現對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整合,定期開展課程游戲化專項培訓活動,通過聘請專家,將先進的教學管理經驗引進來,為園長及教師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借助工作室的教育資源,組織工作室全體人員外出學習與交流,助力課程游戲化的有效推進。
五、總結評判者
幼教教研員是總結評判者。在推進課程游戲化建設中要有總結意識。如,課程游戲化建設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和經驗都是寶貴的資源,作為教研員,要樹立課程資源建設意識,一方面積極引導幼兒園統(tǒng)籌周圍生活中的各類實物資源、社會專家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等,形成內容科學、管理有序、應用有效的幼兒園課程資源庫。另一方面,關注課程資源建設的過程,形成收集整理的習慣,及時分類歸檔,逐步累積,不斷優(yōu)化,為幼兒園課程實踐提供服務與支持。在管理經驗上,也要善于總結,如根據本鎮(zhèn)內課程游戲化建設的進展情況,思考如何多維度、分層次推進?實現教學、教研以及科研的有效整合,不斷優(yōu)化園本課程。
一個好的教研員要對研究中的各種問題做出準確的理性分析和深刻的反思,才能更好地幫助教師正確審視自己的教學活動,有效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促進自己的專業(yè)成長,提升課例研究的品質。在推進課程游戲化建設中,教研員要成為一個理性的評判者,立足實踐導向,實現高端引領,將優(yōu)秀成果示范推廣,形成高效的課程游戲化建設管理模式。如,在本鎮(zhèn)內課程游戲化建設中,要求中心教研組成員針對自己在課程游戲化設計和實施過程中的優(yōu)秀案例進行梳理,形成課件和隨筆。另一方面舉辦教學評比和論文評比,促進成員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優(yōu)化骨干團隊在課程游戲化建設中的發(fā)展策略與研究模式,遞進式改變廣大教師的教學模式,實現多樣化教學。經過評比優(yōu)化,將優(yōu)秀課件共享給廣大幼教同行,實現教學成果的高度綻放。
綜上所述,身為教研員,在推進課程游戲化的建設中,只有忠實履行好學習探索者、輔導培訓者、實踐研究者、組織引領者、總結評判者這五個角色,才能成為區(qū)域內教師的專業(yè)指導者和引路人,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提供有效的幫助和引領,進而開拓出課程游戲化建設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1]邱學青,高妙/譯.Sandra Heidemann,DeborahHewitt.PLAY:The Pathway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江蘇: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3.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
[3]陳建華.幼兒園課程游戲化之思考與實踐[J].早期教育(教師版),2015(12).
[4]余家友,淺議教研員在課例研究中的角色轉換[J].江蘇教育,2012(5):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