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軍
文科教育的基本使命是尊重孩子獨特的生命感受。朗讀無疑是在語文學科中實現(xiàn)人與文本之間的情感交流、心靈溝通、生命對話的重要途徑,所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yǎng)語感。”對于同一個文本,學生生活經(jīng)驗、閱歷感受、生命感悟是各不相同的,語言材料的形象內(nèi)涵是豐富多彩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也往往是多元的。在如此豐富的資源實踐中,讓學生有目的地逐漸讀出情、形、意、味、神,在讀中整體感知,理解品析語言,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得到感悟。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提倡個性化的朗讀,激發(fā)學生在朗讀中參與文本的再創(chuàng)造,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下面是一位老師在教《陶罐和鐵罐》一文中的一個朗讀教學片段:
師:“你敢碰我嗎?陶罐子!”是鐵罐傲慢地向陶罐發(fā)問的一句話。同學們想一想,朗讀這句話時,哪個字讀重音最能表現(xiàn)鐵罐的傲慢?
(學生活躍起來,都在輕聲試讀。)
生1:我把“敢”字重讀:“你敢碰我嗎?陶罐子!”意思是你陶罐是沒有膽量碰我的。這表現(xiàn)了鐵罐的傲慢。
生2:我把“碰”字重讀:“你敢碰我嗎?陶罐子!”意思是你陶罐只能巴結我、討好我,碰我是不行的。這表現(xiàn)了鐵罐的傲慢。
生3:我覺得“我”字重讀更好:“你敢碰我嗎?陶罐子!”意思是我是十分結實的,了不起的鐵罐子,你算什么東西!
師:同學們說的都有道理,就按你們各自的想法大聲讀幾遍吧!
學生們饒有興趣地讀起來。
教師沒有先告訴學生什么地方該怎么讀,不作劃一的要求,而是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去揣摩、體驗和嘗試,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同時對本課的主旨進行了深入的理解,就那么一句簡簡單單的話,在這樣的朗讀指導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就簡單地列舉幾個我在平時教學中的一些收獲:
一、鏡花水月,悟情
不少時候很多學生體驗了感情卻仍無法朗讀出來,就像幾乎所有的人都是有感情的,卻并非所有的人都能用語言表達感情一樣。這時如果有了榜樣的力量,聲情并茂的朗讀在課堂中不僅僅帶給學生一面示范的鏡子,更能營造一種氣氛,讓學生在榜樣的指引下,感悟文字所透露的情感。以下是教學《啄木鳥與大樹》第三小節(jié)。(大樹叫起來:“別啄我,別啄我,痛死我了!”)的一個案例
學生評議:“他讀通了,順了,可是沒有叫起來。”
師:“評得不錯。請你讀一讀?!?/p>
此生讀。(投入,但注重于叫,感覺仍不好。)
生評:“好象啄木鳥沒有在啄大樹?!?/p>
師:“對啊,大家讀讀,啄木鳥是因為什么才叫起來的呢?”
學生回答因為痛的緣故。
師:“是啊,啄木鳥是因為痛才叫起來的,大家讀的時候就要讀出受痛的感覺。練一練,看哪棵大樹因為痛才叫的。”
這時,教師播放相應的視頻短片進行引導,讓孩子在觀看中加深感受。引導學生理解語言表達的感情,大樹因為痛才叫的。但這種感覺要在學生自己有所感悟之后再進行點撥
生自由練讀。
指名一上等生朗讀。大樹的話讀得很急,也叫起來,但痛的感覺不到位。
(學生評不出來,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
師:“讀得真不錯,可是好象不太痛,是吧?”
請一朗讀優(yōu)等生讀這句話,讀完一遍后再讀一遍,第二遍感覺更好。(學生的表情告訴我,他們也很滿意,一副“原來就是這么讀啊”的感覺。)
學生自由讀。
依次請上、中、下等學生各一名朗讀,但下等生不是朗讀一遍,而是在不斷的糾正、指導中一遍一遍讀,最終讀得有些感覺了。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語言所表達的感情后,總有一部分學生能自己找準感覺,而大部分學生卻在急切地尋找著這種感覺但自己找不到。這時讓尖子生帶給他們這種感覺,帶給他們朗讀的榜樣。此時的榜樣出場,表達了學生心中要表達卻難以表達的感情,可接受性較強,因而取得的效果也是比較理想的,真正起到了鏡花水月悟情的教學效果。
二、滴水成冰,表意
古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說,這對古詩的意境是最為絕妙的詮釋。古詩的意境最為深奧,而古詩的教學也依托于古詩的朗讀。所以,在古詩教學中,我更多的采用“滴水成冰”之法。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边@首詩我完全放給孩子,讓孩子自由讀,同桌讀,四人小組讀,聽的同學要給予讀的同學評價,讀的同學根據(jù)自己想表達的意境有否和聽者一樣,來反思自己的朗讀。各組可以選派一個孩子進行錄音誦讀,并根據(jù)錄音進行集體評價,還可以讓家長進行投票評價。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可以說孩子們的心靈要經(jīng)受一個考驗,但不管有否經(jīng)受住,孩子們都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成長了。在結課環(huán)節(jié),我只是驗收了孩子們的詩歌誦讀情況,在誦讀中,孩子們一個個地都發(fā)表了自己的學習收獲。
通過如此的探討指正朗讀,讓孩子在逆境中明白詩歌的意境,在探討中獲得知識,在逆境中進行成長,何樂而不為?
三、細水長流,品味
在教學《搭石》時,課文中有看得見的具體的“美”,也有看不見的心靈的“美”,我們不但能夠看到一幅幅和諧的畫面,也能夠感受到畫中人物的美好心靈。為了讓孩子感受到這種美,我采用“品讀”的方法。在教學中,摒棄了繁瑣的分析,把閱讀的時間和自主權交給學生,配以輕松的鋼琴曲,引導孩子讀中品,品中讀,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和語感,熏陶孩子的情感,努力達到?“意文兼顧”,做到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師:相信,一幅幅畫面已在大家的腦海中呈現(xiàn)。為什么說“搭石,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你從哪些句子感受到搭石的美?
生:“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p>
師:嗯,這個語段中,哪些描寫讓你感受到美?
生: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點擊課件,兩個詞下出現(xiàn)著重號)
師:你有一雙會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請坐。“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什么樣子?誰能用自己的話告訴同學們?
生2:小溪潺潺地流著,人的影子在搖晃。
生3:清澈的溪水在蕩漾,倒映在水里的人影在晃動,看不大清楚。
師:你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生3聲情并茂地朗讀)
生4:我還從“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感受到美。(點擊課件,兩個短語下出現(xiàn)著重號)
師:能通過朗讀把這美妙的聲音送給大家嗎?
(生4很認真地讀)
師:誰能讀得更輕快些?
(一女生讀得好)
師:踏踏,多么清脆。這踏踏的腳步聲,是一串在搭石上跳躍的音符
師:多美的畫面?。。ㄕn件出示配文畫,文段打成詩的形式。)哪位同學把這段話美美地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師:你們覺得他讀得怎樣?
生:“清波漾漾、人影綽綽”讀得好。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不禁也想試試,行嗎?
(生鼓掌)
師:謝謝同學們給我鼓勁!(師配樂朗讀)
(生熱烈鼓掌)
師:謝謝,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能讀得比老師好。大家一起來,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
(生感情齊讀)
這樣的水,這樣的石,這樣的人在孩子們細水流長的朗讀聲中融為了一體。
四、水乳交融,傳神
只有當文章所表達的意境和讀者的情感融為一體的時候,語文課真正達到了最高境界。語文教學中的語文課應該是書聲朗朗,這聲音應該是悅耳的,而這悅耳的聲音就應該出自平日里老師的指導和有計劃的培養(yǎng),正所謂讀出文字的情、形、意、味、神。古人云:“授之學生于魚,莫如授之以漁”。讓我們的孩子在正確的柔性朗讀中獲得朗讀的樂趣,從而提高我們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