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資華
摘 ?要:美術鑒賞主要是開展審美活動的課程,其教學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同時影響學生的精神,陶冶學生的情操。為實現(xiàn)高中美術鑒賞的教育價值,促進學生在課上獲得提升,教師需要重視美術教學的基礎,也要重視其教育功能,聯(lián)合學生實際情況,以不斷提高音樂美術鑒賞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美術;美術鑒賞;鑒賞能力;審美素養(yǎng)
美術鑒賞是普通高中的一門必修課,相比其他學科的體系發(fā)展,美術鑒賞還有許多值得補充和完善的地方。就現(xiàn)階段的美術鑒賞而言,不少教師忽視了對學生的教育功能,利用嚴重脫離學生實際的例子來進行授課,教學語言專業(yè)且高深,學生在課上很難理解美術作品或教師的指點導,致學生的審美能力很難得到大幅度提升。因高中美術鑒賞的特殊性,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不斷實踐,探索更加有效的開展高中美術鑒賞的方法與策略。
一、分析時代特征,滲透傳統(tǒng)文化
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促進人們在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不斷進行著變化,社會文化環(huán)境也影響著人們的審美觀念,促使審美能力、鑒賞能力表現(xiàn)出時代強烈的時代特征。為增強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教師教學時著重分析具有明顯時代特征的審美文化,通過不同時期的不同審美影響和熏陶學生,促進學生正確、全面看待美術作品,豐富學生審美態(tài)度。
例如,“培養(yǎng)審美的眼睛:美術鑒賞及其意義”這一課的學習需要教師精心設計,作為美術鑒賞教學的開篇,教師的良好設計,有助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美術鑒賞的意義和價值,促使學生掌握美術鑒賞的方法,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做鋪墊。在講解什么是美術鑒賞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并嘗試著鑒賞《搗練圖》。這是一幅工筆重設色畫,古代仕女畫的代表作,雖然刻畫了12個不同人物的儀容,但畫作生動而自然,人物形象逼真,利用“豐肥體”的人物造型反映出了盛唐時期推崇“健康豐腴”的審美觀念。同時,教師還可以拓展《搗練圖》的創(chuàng)作背景,在繪畫興旺鼎盛的時代,絲織品的盛行為繪畫制造了更多可能,讓學生了解作品開始繪制于絹上的原因,為更好的保存卷上的傳世工筆畫,又是如何將顏色慢慢浸入絹絲紋理之中的。
二、借助網(wǎng)絡資源,建構有效課堂
隨著網(wǎng)絡文化的普及,教師的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學生的學習渠道也更加多樣。這使得美術鑒賞的教學得到了擴展,良好的教學設備是鑒賞美術作品的必要保證。在豐富教學資源打造的課堂上,學生才可以獲得更好的審美體驗。尤其是在網(wǎng)絡教學的背景下,學生可以直接通過點擊鼠標任意放大或縮小美術作品,并實現(xiàn)與教師、同學的及時交流,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美術鑒賞從課內(nèi)遷移至課外。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行為并不是單獨的參與,而是能夠獲得更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更深層次的認知,促進學生內(nèi)在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
例如,在引導學生分析鑒賞庫爾貝的《篩谷的婦女》這幅畫時,學生在看到名字時會習慣性的以為這是歌頌勞動人民的生活,而這幅畫的意義和主旨并不僅限于此。作者利用超高高超的寫實技巧,重點描繪了跪著篩麥的女子形象,其不僅僅是描述了一個勞動人民的形象,更是將勞動作為藝術勞動者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來源。在課上講解時,學生可能并不能跟隨教師的語言深入體會到這幅畫所描繪的場景,流露的情感。于是,教師可借助網(wǎng)絡功能,引導學生觀看三個人物的面部表情。教師依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隨時放大人物,在觀察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這幅畫中的人物表情不占任何地位,三個人物中只有一個人能看到臉部表情。隨后,教師拿起書本為學生演示篩麥子的動作,并結合自己所搜集的網(wǎng)絡圖片,讓學生明確真正篩麥子時的肢體動作以及肌肉運動情況。作者畫中所展示的婦女形象,其動作不符合解剖學曬麥子的肢體和肌肉用力程度,倒像是擺出了藝術性的舞蹈造型。
三、鼓勵學生理性分析,理解作品價值
在課上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學習資源,多樣的教學方式,能夠促進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從而積極跟隨教師的教學步驟主動欣賞藝術作品。針對學生自身來說,他們在表達個人看法時十分謹慎,一方面是這些代表作品都有了不少名家的解讀,學生在進行分析顯得自己不知道作品的真正內(nèi)涵,另一方面是教師在課上重點講解其他名家對藝術作品的解析和鑒賞,導致學生容易產(chǎn)生固定思維,會跟隨著教師的思維過程說出最終的鑒賞結果。這樣,學生自己的情感取向被教師忽視了。為倡導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教師需要在課上為學生表達自我審美觀念與審美態(tài)度創(chuàng)造機會,帶領學生理性分析藝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讓學生借助當時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個人的美術作品鑒賞經(jīng)驗,表達出自己的看法。
總之,藝術作品具有其獨特的時代背景下所產(chǎn)生的社會文化,在分析作品前帶領學生領略傳統(tǒng)文化是十分必要的,網(wǎng)絡資源的有效利用能夠為學生展現(xiàn)一個更加活潑、生動、豐富的課堂,學生在課上了解的信息較多,越能夠促進學生產(chǎn)生主觀的鑒賞觀念。同時,理性分析藝術美術作品,是加強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學生產(chǎn)生個性化理解與審美的必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劉繼紅.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善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5(27):119.
[2] ?戴榮花. 淺談對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幾點認識[J].美術教育研究,2015(1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