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梅
摘要:巧心眼閱讀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制勝之道。巧心眼地利用課堂、利用生源,巧心眼地引導閱讀課外書籍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學生能博覽群書,是教育教學的幸福、高興的事。巧心眼彰顯閱讀教學的魅力,讓巧心眼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
關鍵詞:巧心眼? ?閱讀教學? ?彰顯魅力
談起閱讀,學生頭疼,老師噓唏。學生頭疼,是因為學生想讀課外書苦于作業(yè)累而沒時間;又因為但凡考試,閱讀總是攔路虎,再次扣最多分,最難拿到高分。這語文成績,就總是栽倒在這閱讀上面,所以巧心眼閱讀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制勝之道。
那么,閱讀能力如何來?語文素養(yǎng)如何提高?我認為,從巧心眼閱讀來,從廣泛的課外閱讀來。所謂巧心眼,這心眼就是學會擠出時間、巧妙地利用時間去學習。素質(zhì)教育給了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如能讓學生在更大的學習空間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必將能提高閱讀的能力。而閱讀技巧從課堂中、從課外閱讀生活積累而來。 所以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想盡辦法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技巧、多讀課外書。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學段要求教給閱讀方法。讓學生攻破閱讀——掌握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讓學生閱讀多留一個心眼并擠時間閱讀課外書,擴大知識面、積累寫作素材。
一、課堂上教給閱讀方法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學生的人格與個性的全面發(fā)展。語文課堂教學必須遵循這個原則。就課堂教學語言文字來說,多留一個心眼,課堂教學顯然不同,魅力不凡。俗語說:智慧的老師教出智慧的學生,智慧的課堂彰顯智慧的人生。
就課文閱讀來說,教會學生要讀懂一篇課文,要弄懂三個問題:寫什么?怎樣寫?為什么寫?要解決這三個問題,首先可以從課題入手,提出質(zhì)疑統(tǒng)觀全文,了解課文寫什么;然后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最后,品讀體會文章的精彩部分與作者情感產(chǎn)生共鳴,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這樣掌握技巧地巧心眼去閱讀課文,肯定受益匪淺。以小學課文《草原》為例,首先讓學生讀課題,從課題入手了解這篇課文主要寫什么?學生從課題就能馬上說出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寫草原的美麗風光。然后,讓學生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條理。學生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再帶著問題用心仔細地讀課文。學生都很快弄明白了這篇文章不僅寫了蒙古的草原美,還寫了蒙古族人民的人情美。再讓學生找出有關的句子精讀品味,感受蒙古草原的風光美和人情美。最后,學生找出全文的中心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精讀品味,感受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之間深厚的情誼,讓學生的感情得到升華。這樣巧心眼地指導學生讀懂一篇文章,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課堂閱讀的效率。
二、讓優(yōu)生傳授閱讀練習經(jīng)驗
孔子曰:三人同行必有我?guī)熝?。是?。?學習的經(jīng)驗從學習中來、從學生中來。在與學生聊天無意知道學生做閱讀沒有讀懂文章,就著急去做題,東找答案西找答案。 這樣,完成閱讀的質(zhì)量不高,錯題多、扣分多。 我機靈一動,每一屆都有做閱讀題的拿高分的小能手 ,倒不如就讓他們傳授做閱讀練習經(jīng)驗。一來二去讓學生從身邊的同學做閱讀方法中,掌握攻破閱讀難題的方法、技巧。這樣一來,許多學生都明白:1.第一次通讀文章時,可以邊讀邊做直觀簡單的閱讀題目;如:選擇讀音、字詞,加標點等的題目。就可以擠出充足的時間做比較難的理解類的閱讀題目。2.讀一兩遍文章后,抓住有關語句或重點的段落有針對性地完成比較難地閱讀題目。3.對于發(fā)散思維性的閱讀題要緊扣文章的主旨和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作答。4.平時也要注重多讀課外書,開開眼界、增長見識,才能更完美地完成有關拓展的課外知識的題目。俗語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是啊,如果平時注重積累閱讀的方法“,閱讀”這攔路虎有何畏?利用生源,亮麗語文課堂教學,顯閱讀教學的魅力。
三、騰出時間,落實閱讀課外書籍
蘇軾說過:“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既然博覽群書如此重要如此多益處,那么騰出時間,落實閱讀課外書籍是至關重要。多看各種有益的課外書,不但能夠開闊視野,豐富知識,提高寫作水平,還能進一步鞏固在課內(nèi)學到的各種知識。而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身的閱讀技能。所以,巧心眼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能學好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騰出時間閱讀課外書籍成了巧中之重。
當前,學生閱讀能力不高,弊端在于學生不讀課外書籍,讀課外書籍的學生讀的面不廣不精,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多留一個心眼,巧心眼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顯閱讀教學的魅力。把課外閱讀的時間還給學生,的確要花一點心思、一點心機。我是這樣做的:根據(jù)學校的作息時間,讓學生學會擠時間,利用午間上課前30分鐘在課室看書。免去機械性的抄寫的作業(yè),把時間還給學生進行閱讀課外書籍。為了避免學生盲目讀書,浪費時間,我根據(jù)六年級的學生的特點,向他們推薦了一些合適書目,如:徐光耀《小兵張嘎》、吳承恩《西游記》、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沈石溪《狼王夢》、曹文軒《草房子》……這樣一來,讀課外書的學生多了,讀課外書的興趣高了。巧心眼閱讀課外書的熱潮洶涌而來,課余時間有坐著看課外書的,有站著看課外書的,課室、走廊到處是學生的身影。每一周一節(jié)閱讀課外書的時間,帶學生到書吧暢游書海,學生都讀得興味盎然;每兩周進行一次班級閱讀分享交流會,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通過這樣的閱讀,學生的閱讀熱情高漲了,寫作水平也提高了。
巧心眼地利用課堂、利用生源,巧心眼地引導閱讀課外書籍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魯迅曰:讀書必須如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學生能博覽群書,是教育教學的幸福、高興的事。巧心眼彰顯閱讀教學的魅力,讓巧心眼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