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傳鳳
[摘要] 目的 探討根管治療后MOD洞型不同修復對牙體抗力影響。方法 方便選擇2017年5月—2018年5月60顆正畸拔除且根尖完全發(fā)育單根上頜前磨牙,A組作為對照組,B組僅填充復合樹脂,C組給予復合樹脂覆蓋牙尖充填處理,D組聚合瓷嵌體覆蓋牙尖處理,離體牙根管處理,MOD洞型制備及修復,制作抗折強度檢測試件,記錄抗折強度,樣本劈裂時壓力記為N,觀察劈裂形式。結果 在抗折強度方面,A、B、C、D組患者抗折強度分別(1709.3±389.5)N、(812.6±204.3)N、(1115.3±319.7)N、(1138.2±294.4)N,相比于B組,C組、D組抗折強度明顯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組與D組抗折強度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Ⅰ類C組最低,D組、B組次之;Ⅱ類C組最高,B組、D組次之。結論 根管治療后MOD洞型復合樹脂和聚合瓷嵌體都能夠增強牙齒抵抗力,相比于復合樹脂填充修復,聚合瓷嵌體修復效果更好。
[關鍵詞] 根管治療;MOD洞型;不同修復;牙體抗力;影響
[中圖分類號] R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20)01(c)-0043-04
A New Study o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Repair of MOD Cave on Dental Resistance after Root Canal Therapy
WEI Chan-feng
Xinwen Mining Group Laiwu Central Hospital,Jinan, Shandong Province, 271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restoration methods of MOD cavity on tooth resistance after root canal therapy. Methods 60 single maxillary premolars convenient selection with complete apical development after orthodontic extraction from May 2017 to May 2018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A. Group B was filled with composite resin only. Group C was filled with composite resin. Group D was covered with composite ceramic inlay. Root canal in vitro was treated. MOD cavity was prepared and restored. Fracture strength test specimens were made, fracture strength was recorded, and pressure was recorded as N at the time of sample splitting. To observe the splitting pattern. Results In terms of flexural strength, the flexural strength of group A, B, C and D were (1709.3±389.5) N, (812.6±204.3) N, (1115.3±319.7) N and (1138.2±294.4) N,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group B, the flexural strength of group C and group 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while the flexural strength of group C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group D,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group I was the lowest, followed by group D and group B; group II was the highest. Group D followed. Conclusion After root canal therapy, MOD cavity composite resin and polymer ceramic inlay can enhance tooth resistance.Polymeric ceramic inlay is more effective than composite resin inlay.
[Key words] Root canal therapy; MOD cavity type; Different restoration; Dental resistance; Effect
當前臨床上在牙髓及根尖周疾病治療方面以根管治療方式為主,能夠使牙齒治療有效性有明顯提升,保留患牙。根管治療后牙齒會出現(xiàn)較大變化,不僅會降低牙齒韌性和強度,增大其脆性,還會導致冠方牙體組織大量損失,根管治療過程中還會對冠方牙體硬組織結構完整性造成較大破壞,牙體功能力量發(fā)生較大改變,這些因素的存在,相比于活髓牙,根管治療后牙齒容易有劈裂出現(xiàn),根管治療后,必須對冠部修復有足夠重視度[1]。MOD洞型指的是冠部大面積缺損,MOD洞型牙齒受到冠部牙體組織薄弱等影響,全冠修復存在非常大難度,臨床上多選擇樁核修復方式固位全冠,在預備樁核冠時同樣會去除較多的牙體硬組織,降低牙齒抗力[2]。臨床上根管治療工作的開展必須減少對剩余牙體組織損傷,實現(xiàn)對牙齒的有效保護,增強抗力,促進牙齒功能和形態(tài)的恢復,保持理想治療效果。該文方便選擇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60顆正畸拔除且根尖完全發(fā)育單根上頜前磨牙進行研究,探討根管治療后MOD洞型不同修復對牙體抗力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擇在該院接受治療的60顆正畸拔除且根尖完全發(fā)育單根上頜前磨牙,平均近遠中徑(7.6±0.3)mm,平均頰舌徑(9.4±0.2)mm。排除標準: 多根牙; 15倍放大鏡下顯示存在隱裂。隨機分為4組,A組15個,作為對照組;B組15個,僅填充復合樹脂;C組15個,給予復合樹脂覆蓋牙尖充填處理;D組,給予聚合瓷嵌體覆蓋牙尖處理。
1.2 ?方法
1.2.1 ?離體牙根管處理 ?A組不做處理;其余3組使用金剛砂球鉆開髓,準備腔髓入路,預備過程中使用2.25%次氧酸鈉溶液沖洗,選擇牙膠尖、碧藍糊劑根充,最后使用玻璃離子對根管口封閉處理。
1.2.2 ?MOD洞型制備及修復 ?B組使用高速金剛砂車針預備MOD洞型,粘接面使用SE-BOND Ⅰ液處理20 s,吹干后均勻涂抹Ⅱ液,吹薄后光固化處理20 s,選擇P60復合樹脂給予分層填充處理,每層光固化處理20 s。
C組使用高速金剛砂車針預備MOD洞型,頰舌尖均勻降低2 mm,粘接面使用SE-BOND Ⅰ液處理20 s,吹干后均勻涂抹Ⅱ液,吹薄后光固化處理20 s,選擇P60復合樹脂給予分層填充處理,每層光固化處理20 s。
D組使用高速金剛砂車針預備MOD洞型,頰舌尖均勻降低2 mm,印模,超硬石膏灌注模型,使用玻璃離子粘接聚合瓷嵌體修復。
粘接修復完成后給予拋光處理。
1.2.3 ?抗折強度檢測試件 ?使用0.9%生理鹽水保存樣本24 h,牙根外涂抹薄層蠟,對釉牙骨質界下方1 mm以上使用模具和塑料包埋處理,沸水將根面蠟層去除,包裹橡皮布模擬牙周膜。
1.2.4 ?抗折強度檢測 ?樣本使用濕紗布包裹,展開破壞試驗,持續(xù)加壓,使用球形測試頭順著牙體長軸向中央窩試壓,接觸頰舌尖3角嵴,至樣本劈裂為止。
1.3 ?觀察指標
記錄抗折強度,樣本劈裂時壓力記為N。觀察劈裂形式,根據(jù)牙體劈裂情況對其分類,釉牙骨質界上或根方1 mm范圍為Ⅰ類,釉牙骨質界根方1 mm以下為Ⅱ類。
1.4 ?統(tǒng)計方法
數(shù)據(jù)應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x±s)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4組抗折強度情況
A、B、C、D組患者抗折強度分別(1709.3±389.5)N、(812.6±204.3)N、(1115.3±319.7)N、(1138.2±294.4)N,相比于B組,C組、D組抗折強度明顯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組與D組抗折強度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 4組抗折強度對比
2.2 ?劈裂形式結果
Ⅰ類C組最低,D組、B組次之;Ⅱ類C組最高,B組、D組次之,見表2。
表2 ? 4組劈裂形式對比[n(%)]
3 ?討論
牙齒受到齲壞、外傷、發(fā)育、隱裂等因素影響出現(xiàn)牙髓和根尖周疾病,通過患牙根管治療能夠更好的保存牙齒。當前臨床在根管治療方面以機械預備和化學預備等方式為主,實現(xiàn)對根管系統(tǒng)的徹底清理和充填[3]。隨著醫(yī)療技術和設備的發(fā)展,臨床上根管治療成功率已經達到95%,屬于最為根本和有效治療措施,能夠增大牙齒保存范圍,更好的滿足牙體修復需要。牙齒根管治療時,受到齲病、劈裂等因素影響,會給牙齒帶來不同程度缺損,因此,在牙齒修復中必須要重視冠部修復,改善患者預后。具體修復方法和修復材料的選擇,需要與患者牙體組織以及牙體缺損等情況結合分析考慮[4]。
根管治療會給患者牙體組織生物學特性帶來較大改變,尤其在膠原纖維網(wǎng)、脫水牙體改變情況下,根管治療后患者牙齒韌性和強度會有明顯下降,受到這些因素影響,牙齒脆弱性有明顯增大。齲壞等牙體疾病因素影響,患者會喪失大量冠方牙體組織[5]。在預備髓腔入路時,會給冠方牙體硬組織結構完整性帶來極大破壞,牙齒功能力量出現(xiàn)變形,劈裂風險進一步增大。有研究發(fā)現(xiàn),根管治療時,僅給予開髓洞型處理,牙體硬度下降5%,預備頜面洞型,牙體硬度下降20%,預備MOD洞型,牙體硬度會降低63%[6]。根管治療后,相比于活髓牙,牙齒劈裂風險有明顯增大,必須要重視剩余牙體組織質量和完整性,給予科學合理保護,促進冠部的修復。
當前根管治療后牙齒冠部牙體修復有較多方式,常見的有樹脂直接填充、全冠、嵌體等,牙齒修復和設計不僅要注意牙齒形態(tài)的重建,提高其抗力,還需要注意根管系統(tǒng)與口腔間封閉,另外,還需要增強牙齒功能力量承擔能力,確保剩余牙體組織有足夠抗力,實現(xiàn)對剩余牙體組織咬合力的有效分散,避免下方牙體組織出現(xiàn)劈裂[7]。
根管治療后牙齒剩余牙體組織多,給予全瓷或全瓷冠修復,有較好治療效果,能夠在避免牙齒劈裂的同時增強牙齒生存率。但是在MOD洞型牙齒方面,冠部剩余牙體組織薄弱,必須要使用根管樁實現(xiàn)對冠修復體的有效承擔。在核、冠修復體預備方面,會去除非常多牙體組織,牙齒頸部抗力同樣會有明顯降低[8]。
牙體組織缺損修復需要在保留更多牙體組織的同時避免牙齒出現(xiàn)劈裂,隨著新型粘接材料的出現(xiàn),材料性能有明顯增大,能夠更好的滿足根管治療后牙體修復需要。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根管治療后使用復合樹脂填充修復,牙尖高度降低后給予覆蓋材料處理,牙齒抗力有明顯增大[9]。
嵌體在實際應用中可嵌入牙體內部,修復牙體缺損患牙形態(tài)和功能,起到保護牙齒效果,降低劈裂風險,提高其固位力。聚合瓷材料不僅有樹脂特性,同時還具備瓷優(yōu)點,強度高,耐磨性好,不會對頜牙造成較大磨損,經臨床證實為良好嵌體材料[10]。
該次研究選擇上頜前磨牙,在人體牙齒中,前磨牙劈裂幾率最大。上頜前磨牙解剖學形態(tài)較為特殊,在不存在完整邊緣嵴情況下非常容易有牙尖劈裂問題出現(xiàn)。前磨牙咀嚼時容易受到舌側側向力作用,同時根管形態(tài)薄弱,牙齒抗力會有明顯下降,脆弱性高。前磨牙因為解剖形態(tài)影響,其體積大于一般前牙,多為單根牙,髓腔小,在全冠修復設計時,必須要注意根管樁的使用。但是有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牙齒根管樁修復后有5%左右樁會出現(xiàn)松動情況,2%~4%會出現(xiàn)根折情況,同時根尖周病變幾率有明顯增大。在牙齒固位方面,樁屬于輔助固定方式,樁本身無法實現(xiàn)對牙齒的加固,主要是起到固定核作用,最終固定冠。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機械測試機加力情況下,樁和核的使用無法增強離體根管治療牙齒抗折能力。同時有研究發(fā)現(xiàn),鑄造樁修復處理后有9%患者會有根折等情況出現(xiàn)。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樁冠修復后經常出現(xiàn)牙齒根折情況,必須要給予牙齒拔除處理。這一問題的出現(xiàn),一方面是在樁、冠預備時會去除較多的牙體組織,剛性樁向根方向會出現(xiàn)應力集中,另一方面是樁形態(tài)、進入根管深度等同樣會給樁效果造成較大影響。臨床上在牙體組織缺損方面,選擇樁冠修復、全冠修復等方式,必須要注意方法的選擇,盡量保留剩余牙體組織,選擇高質量冠部牙體修復方法,牙齒治療有效性會有明顯增大。
粘結修復材料的使用一方面能夠提供足夠抗力,同時可在牙齒頰舌尖建立粘結橋。選擇復合樹脂材料,不僅價格低廉,同時不會磨出較多牙體組織,修復體邊緣在牙釉質邊緣滲漏風險有明顯降低,同時還避免患者頻繁復診,可靠性高。
聚合瓷屬于新型類瓷類修復材料,兼具復合樹脂和瓷材料優(yōu)勢,為非金屬嵌體材料,對剩余牙體組織有一定的保護效果,同時不會給牙頸部牙體組織造成損失,在牙頸部牙齒抗折力喪失方面不會出現(xiàn)較大影響,更適合應用在上頜前磨牙修復中,能夠取得非常好修復效果,保護患牙,改善預后,更令患者接受。
聚合瓷屬于類瓷材料,相比于復合樹脂材料,強度高,有非常好的韌性和抗撓性,能夠承受高咬合力后牙修復體。利用體外模型制造嵌體修復體,固位型良好,咬合關系穩(wěn)定。嵌體修復體與粘結技術配合使用,有著非常好邊緣適應性,能夠使復合樹脂使用中微滲漏、聚合收縮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利用聚合瓷嵌體覆蓋牙尖修復方式,根管治療后牙齒抗力有明顯增大,同時能夠實現(xiàn)對牙齒劈裂的有效控制,更好的保護下方牙體組織,降低牙齒劈裂風險。受到實驗條件因素限制,萬能試驗機的使用無法完全模擬牙齒在口腔受力,在根管治療后牙齒修復材料以及修復方式選擇方面,還需要結合大量臨床預后綜合分析考慮。
該次研究表明,在抗折強度方面,A、B、C、D組患者抗折強度分別(1709.3±389.5)N、(812.6±204.3)N、(1115.3±319.7)N、(1138.2±294.4)N,相比于B組,C組、D組抗折強度明顯更高(P<0.05),C組與D組抗折強度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劈裂形式方面,Ⅰ類C組最低,Ⅱ類C組最高,B組、D組次之。
綜上所述,根管治療后MOD洞型復合樹脂和聚合瓷嵌體都能夠增強牙齒抵抗力,相比于復合樹脂填充修復,聚合瓷嵌體修復效果更好。
[參考文獻]
[1] ?齊銘,王健平.上頜前磨牙根管治療后修復方式對牙體抗力和修復體折裂的影響[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8,41(3):114-115,117.
[2] ?侯波,朱龍軍,曾健, 等.根管治療后高嵌體修復MOD洞型的3維有限元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6,6(5):184-185.
[3] ?郭培云.上頜前磨牙根管治療后MOD洞型不同修復方式對牙體抗力的影響[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5,36(10):127-128.
[4] ?王玉善,周屹立.玻璃陶瓷高嵌體和金屬全冠修復根管治療后下頜前磨牙的抗折強度[J].上??谇会t(yī)學,2015,24(3):311-314.
[5] ?文成超,仇麗鴻.全瓷嵌體修復MOD洞型對牙體組織應力分布影響的3維有限元分析[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8,11(4):234-238.
[6] ?陳順昌,應智洋,高銘藝.離體前磨牙3種修復方法的抗力研究[J].口腔醫(yī)學,2018,38(11):976-979.
[7] ?金恩龍,吳大宏,彥亮, 等.VITA VM9高嵌體修復根管治療后牙齒的臨床效果[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7,24(12):1376-1379.
[8] ?包旭東.椅旁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輔助制作嵌體冠粘接修復大面積缺損根管治療牙的利與弊[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18,53(4):221-225.
[9] ?吳亞娟,夏金萍,左露露, 等.不同鎳鈦器械預備根管后牙根抗折強度及微滲漏的比較研究[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6,26(10):589-593.
[10] ?李成皓,金麗梅,劉丹, 等.3種氫氧化鈣制劑對年輕恒牙斷裂抗力影響的體外研究[C]//中華口腔醫(yī)學會第14次全國口腔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上海:同濟大學,2012:40-44.
(收稿日期:201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