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華,宋緒忠,王秀云
(浙江省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院, 浙江 杭州 310023)
杜鵑花是指杜鵑花科(Ericaceae)杜鵑屬(Rhododendron)中的所有種類,是中國重要的花卉之一,有上千年的栽培歷史,深受人們的喜愛。全世界的杜鵑花約有960種,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但許多種類因長期適應(yīng)當(dāng)?shù)貨鏊瑵駶櫟纳L環(huán)境,對于夏季超過35 ℃高溫的地區(qū)難以進行引種,如露珠杜鵑(R.irroratumFranch.)、秦嶺高山杜鵑[R.lapponicum(L.) Wahl.][1]、井岡山杜鵑(R.jinggangshanicumTam)[2]。另外一些種類對溫度適應(yīng)范圍廣,卻因缺少相關(guān)的引種試驗,對其適應(yīng)性了解甚少,極少被人們使用。目前進行耐高溫分析的杜鵑花種類有西洋杜鵑(R.hybridumKer Gawl.)[3]、馬銀花(R.ovatumFranch.)[4]、毛棉杜鵑(R.moulmainenseHook. f.)、紅棕杜鵑(R.rubiginosumFranch.)[5]等,為了使更多的野生杜鵑花種類得到廣泛有效的利用,開展一系列杜鵑花耐高溫研究勢在必行。
鹿角杜鵑(R.latoucheaeFranch.)又名麂角杜鵑[6],屬常綠灌木,產(chǎn)于我國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9省(區(qū)),分布于海拔500~2 000 m的山坡灌叢林[7-8],其花冠大,色淡雅,量多,花朵具有淡淡香味。關(guān)于鹿角杜鵑的研究,主要在群落結(jié)構(gòu)調(diào)查、生態(tài)作用、繁育等方面[9-12],因其分布在海拔較高的山區(qū)林分下層,一般認為其耐高溫能力不高。通過查詢各城市歷年天氣可知,我國東南及中南部的多數(shù)城市到了夏季,最高氣溫可達35 ℃以上,太陽直接照射下更是達到40 ℃以上,這對許多綠化植物來說是一種嚴峻考驗。然而本課題組在城市中引種鹿角杜鵑多年,從觀察記錄來看,其適應(yīng)城市高溫環(huán)境的能力較強。因此,本研究通過人工模擬4個溫度梯度,利用人工氣候箱,觀察鹿角杜鵑葉片生理指標(biāo)變化情況及生長情況,分析其適應(yīng)高溫環(huán)境的能力,為其推廣應(yīng)用于城市綠化、庭院、公園及盆栽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
試驗用苗為6年生,平均株高48 cm,將其室外栽培于基質(zhì)為黃土∶泥炭∶珍珠巖(2∶1∶1)的塑料容器(25 cm×35 cm)中,下午無直射光照。于8月下旬,將試驗苗放入不同溫度梯度的人工氣候箱內(nèi)(26X-1500B,寧波海曙賽福實驗儀器廠,中國),進行耐高溫脅迫試驗,光照強度為2 200~3 000 lx。
試驗設(shè)對照[晝14 h/夜10 h (25 ℃/21 ℃),CK]、輕度脅迫(32 ℃/25 ℃)、 中度脅迫(38 ℃/28 ℃)和 重度脅迫(42 ℃/31 ℃)4個處理,每個處理9株,共處理14 d。處理第1 、5、10天早上采集葉片進行相對電導(dǎo)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等指標(biāo)分析,選取頂端向下第3~6片成熟葉片用于試驗,重復(fù)3次,第10天時避開已變褐色的葉片。處理的第7、14天早上在實驗室內(nèi)固定條件進行光合特性測定。每天觀察植物生長情況,保證土壤濕度,見盆土表面干燥時適時澆水,一般每次為500~1 000 mL。
相對電導(dǎo)率、MDA含量的測定方法參照文獻[13];SOD活性的測定方法參照文獻[14]。使用儀器有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UV759S,上海精密科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中國)、高速臺式冷凍離心機(CT15RT,上海精密科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中國)、實驗室電導(dǎo)率儀[FE30,梅特勒-托利多國際貿(mào)易(上海)有限公司,中國]。測定相同葉位的功能葉片的凈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Pn)、氣孔導(dǎo)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蒸騰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胞間CO2濃度(inter-cellular CO2concentration,Ci)、大氣CO2濃度(atmospheric CO2concentration,Ca)。測定時葉室面積為6 cm2,樣品室流速為500 μmol·s-1,光照強度固定為500 μmol·m-2·s-1。使用便攜式光合作用測定系統(tǒng)(LI-6400,美國LI-COR公司,美國)進行測定。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計算公式:Ewu=Pn/Tr;氣孔限制值(stomata limitation,Ls)計算公式:Ls=(Ca-Ci)/Ca
統(tǒng)計分析使用Excel 2010、SPSS 11.5等軟件,所有數(shù)據(jù)取平均值進行繪圖,多重比較采用最小顯著差異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進行。
由圖1(a)可見,隨著脅迫溫度的升高,相對電導(dǎo)率出現(xiàn)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但處理1 d時各脅迫處理變化不明顯。在同一脅迫下,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相對電導(dǎo)率逐漸升高,處理10 d時,重度脅迫下,相對電導(dǎo)率明顯增加,達到96.8%。由圖1(b)可見,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在CK、輕度脅迫下,SOD活性呈上升趨勢;在中度脅迫下,SOD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在重度脅下,SOD活性變化不大。在相同處理時間,SOD活性隨著脅迫溫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處理10 d時,輕度脅迫下,SOD活性最高,達到438.9 U·g-1。由圖1(c)可見,MDA含量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在CK、輕度脅迫、中度脅迫下,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在重度脅迫下,MDA含量呈先減少后增加的趨勢。處理5 d時,MDA含量隨著脅迫溫度的升高而減少;而處理10 d時,MDA含量隨著脅迫溫度的升高而增加。
注:不同大小寫字母表示同一處理時間,不同脅迫處理間差異分別達極顯著(P<0.01)和顯著水平(P<0.05)。Note: different upper and lower case letters indicate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1) o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between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t the same time.
圖1 高溫脅迫下鹿角杜鵑的生理指標(biāo)
Figure1PhysiologicalindexesofR.latoucheaeaftertemperaturetreatment
從圖2(a)可以看出: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及脅迫溫度的升高,Pn基本表現(xiàn)為逐漸下降的趨勢,處理14 d時,重度脅迫下,Pn幾乎為零,失去了光合作用能力,與植株生長表現(xiàn)一致。方差分析顯示,處理7 d時,不同脅迫處理間Pn無顯著差異;處理14 d時,不同脅迫處理間Pn呈極顯著差異。從圖2(b)、(c)可以看出,處理7 d時,在中、重度脅迫下,Tr、Gs明顯比其它兩個處理高,Tr分別是輕度脅迫的2.7和3.3倍,Gs分別是輕度脅迫的2.6和3.5倍;處理14 d時,中、重度脅迫下,Tr卻較處理7 d時分別下降41%和77%,Gs分別下降48%和84%。方差分析顯示,處理7 、14 d時,各脅迫處理間Tr、Gs呈極顯著差異。從圖2(d)可以看出,在CK和重度脅迫下,Ci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而升高,另外兩個脅迫處理則相反。處理14 d時,重度脅迫下,葉片中CO2明顯積累,達到369.5 μmol·mol-1,只低于室外CO2濃度的4.5%。方差分析顯示,處理7 d時,各脅迫處理間呈顯著差異,處理14 d時,各脅迫處理間呈極顯著差異。
注:不同大小寫字母表示同一處理時間,不同脅迫處理間差異分別達極顯著(P<0.01)和顯著水平(P<0.05)。Note: different upper and lower case letters indicate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1) o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between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t the same time.
圖2 高溫脅迫下鹿角杜鵑的光合參數(shù)
Figure2PhotosyntheticparametersofR.latoucheaeFranch.aftertemperaturetreatment
從圖3(a)可以看出:隨著脅迫溫度的升高,處理7 、14 d時,WUE不斷下降,且中、重度脅迫下WUE值較小,重度脅迫處理14 d時,WUE幾乎為零,與Pn表現(xiàn)一致。從圖3(b)的Ls變化情況來看,處理7 d時,中、重度脅迫下,Ls降低明顯,分別是輕度脅迫的60%和48%;處理14 d時,重度脅迫下,Ls值最小,為0.045。中度脅迫下,Ls隨處理時間的延長有所增加,而Pn降低,說明光合作用是氣孔限制;而在重度脅迫下,Ls和Pn都隨處理時間的延長而降低,說明光合作用是非氣孔限制。
注:不同大寫字母表示同一處理時間,不同脅迫處理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Note: different upper case letters indicate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1) between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t the same time.
圖3 高溫脅迫下鹿角杜鵑的水分利用效率及氣孔限制值
Figure3WUEandLsofR.latoucheaeaftertemperaturetreatment
通過對植株進行不同高溫脅迫處理試驗,觀察鹿角杜鵑植株生長情況。重度脅迫下,處理5 d 時,有兩株鹿角杜鵑植株老葉開始出現(xiàn)褐色,表現(xiàn)出受傷害的癥狀;處理7 d時,有6株出現(xiàn)老葉葉片掉落的現(xiàn)象;處理8 d時,有6株當(dāng)年生葉開始出現(xiàn)褐色;處理12 d時,有6株當(dāng)年生葉也開始掉落;處理14 d,有6株90%的葉片掉落;處理14 d后,放在自然環(huán)境下9株全都死亡。其它高溫脅迫處理的鹿角杜鵑葉片則無明顯變化。
在CK、輕度脅迫下,隨處理時間的延長,鹿角杜鵑的SOD逐漸升高,膜脂過氧化產(chǎn)物相對減少,MDA積累后下降,Pn和Tr略有升高,WUE和Ls略有下降,植株生長正常。在中度脅迫下,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鹿角杜鵑則表現(xiàn)出不同的變化:處理1 d,SOD就處于高活性狀態(tài),MDA積累變化并不明顯,說明此時SOD保持較強的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以調(diào)節(jié)植物生理生化狀態(tài)適應(yīng)高溫環(huán)境,而王凱紅等[15]對另外5種杜鵑幼苗研究時,在38 ℃時SOD活性下降,植株已受到損傷。中度脅迫下鹿角杜鵑的Pn和Tr略有下降,而WUE和Ls略有升高,以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此時光合作用是氣孔限制的,一定的高溫脅迫使其光合能力有所下降,但最終植株生長也表現(xiàn)正常,這與黃溦溦等[16]研究希蒙得木[SimmondsiaChinensis(Link.) Schneider]時結(jié)果相同。重度脅迫下,鹿角杜鵑無法長時間正常生長,從處理的第5天開始,老葉變褐、干枯,表現(xiàn)出生長的不適應(yīng),此時,MDA含量減少,相對電導(dǎo)率略為上升,膜結(jié)構(gòu)破壞情況并不明顯;第7天時,老葉脫落,WUE明顯低于其它3個處理,Tr和Gs高于其它3個處理,之后植株的生長情況越來越差,與植株的生理狀況變差相關(guān)聯(lián);第10天,相對電導(dǎo)率出現(xiàn)了一個明顯高峰,MDA含量也明顯增加,說明此時葉片細胞膜受到明顯傷害[17-22],鄭宇等[3]在研究西洋杜鵑時也得到相同結(jié)果;第14天時,葉片基本全部掉落,Tr、Gs和Ls降至最低,Pn和WUE幾乎下降為零,植株慢慢死亡。Ci隨著時間延長而上升,而Ls和Pn都隨時間延長而降低,說明光合作用是非氣孔限制,高溫是引起變化的原因,這與鄭宇等[23]對西洋杜鵑的研究相同。在整個處理過程,SOD的活性變化不明顯,SOD活力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植物對某種逆境抵抗能力的大小[24-25],有可能鹿角杜鵑的SOD在42℃高溫環(huán)境下已無法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來抵抗這種重度高溫的脅迫。
研究顯示,在連續(xù)中度脅迫的高溫環(huán)境地區(qū),鹿角杜鵑可以正常生長,與同亞屬的馬銀花的耐高溫能力相比,可耐高溫時間相對更短[4],但與高山杜鵑[26]、桃葉杜鵑(R.annaeFranch.)[27]相比,它們也是MDA含量隨溫度升高及時間延長而顯著增加,雖然SOD活性也增加了,但是在38 ℃高溫時對生長不利,鹿角杜鵑耐高溫能力相對更強,適合應(yīng)用于我國東南及中南部省份城市綠化。5 d以內(nèi)的短暫的42 ℃高溫下鹿角杜鵑也是可以適應(yīng)的,采取遮陰、噴灌等常規(guī)措施有利于保持其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