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文 社
(清豐縣人民醫(yī)院內科 濮陽 45730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為臨床腦血管系統(tǒng)常見疾病之一,發(fā)病率高,進展速度快,致殘、致死率高,嚴重者會發(fā)生語言障礙、共濟失調、偏癱等神經(jīng)功能障礙,威脅患者生活質量與生命安全[1]。臨床主要采用藥物治療,改善腦組織血液供應。使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是治療AIS常規(guī)方案,但療效不理想,藥物聯(lián)合治療可提高臨床療效。本研究選取我院90例AIS患者,研究參麥注射液聯(lián)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2月期間收治AIS患者90例,按照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男32例,女13例;年齡45~72歲,平均年齡(59.81±6.24)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1~12h,平均(6.62±3.07)h;其中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高血壓24例。觀察組男29例,女16例;年齡42~71歲,平均年齡(60.31±5.96)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1~12h,平均(6.69±2.76)h;其中合并糖尿病22例,合并高血壓20例。分析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合并癥無明顯差異(P>0.05),本研究符合《世界醫(yī)學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
(1)納入標準:年齡>40周歲;經(jīng)MRI或CT影像學檢查確診為AIS;收縮壓<180mmHg,舒張壓<100mmHg;患者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有出血病史者;凝血功能障礙者;收縮壓≥180mmHg,舒張壓≥100mmHg;心肝腎臟器功能不健全者;惡性腫瘤患者;患有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者;患有精神疾病者。
兩組參照病情發(fā)展及時給予降脂降壓、脫水擴容、腦營養(yǎng)支持、調節(jié)電解質平衡、糾正酸堿平衡、改善微循環(huán)、保護腦細胞、調節(jié)血糖等基礎治療。
1.3.1對照組
采用阿替普酶[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德國),國藥準字S20110051],靜脈溶栓,0.9mg/(kg·d),10%靜脈靜推,剩余90%靜脈滴注,滴注時間為1h。24h后行頭顱CT證實無出血后,加用拜阿司匹林(辰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013)和氯吡格雷[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410]。拜阿司匹林,口服,100mg/次,1次/d;氯吡格雷,口服,75mg/次,1次/d,并實施降壓、調脂等常規(guī)治療。持續(xù)用藥7d。
1.3.2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參麥注射液(云南植物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53021720),靜脈滴注,20ml/次,1次/d。持續(xù)用藥7d。
(1)對兩組臨床療效評價分析,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進行評分,百分制。療效評價標準:無效:治療后NIHSS評分降低18%以下,神經(jīng)功能無改善,無法獨立生活或治療無效死亡;有效:治療后,NIHSS評分降低18%~45%,患者神經(jīng)功能未得到顯著性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有所進步;顯效:治療后,NIHSS評分降低46%~90%,生活可以自理;臨床痊愈:治療后NIHSS評分降低91%以上,神經(jīng)系統(tǒng)恢復正常,可獨立生活。(2)統(tǒng)計對比兩組蕁麻疹、胸悶、出血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通過SPSS23.0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88.89%)高于對照組(71.1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觀察組蕁麻疹、胸悶、出血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5.56%)低于對照組(35.5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n(%)]
AIS是常見致死性疾病之一,近年來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中老年是主要患病人群。其病理機制主要是顱內外血管急性閉塞,導致腦血管缺血,相應腦功能異常,若治療不及時可造成神經(jīng)功能嚴重損傷,腦細胞出現(xiàn)不可逆壞死,導致失語、偏癱甚至死亡,嚴重威脅患者生活質量與生命安全[2]。探尋有效治療AIS方案對臨床具有重大意義。
阿替普酶為一種糖蛋白,是新型溶栓藥物,屬于可局部溶栓的內源性酶,結合血栓中的纖維素,促使轉化為纖溶酶,達到溶解局部血栓的目的,從而減輕組織損傷,恢復腦組織供血,減緩癥狀。近年來臨床廣泛應用,并取得良好療效[3]。但是本病情發(fā)展迅速、病情嚴重,單一西藥治療效果不顯著、預后差。隨著中醫(yī)藥的發(fā)展,中藥制劑不斷得到完善,中成藥作為輔助治療在臨床治療中取得顯著效果。麥參注射液處方組成為麥冬、人參和五味子,來源于古書《千金要方》[4]。麥冬潤肺生津、養(yǎng)陰生熱;人參補氣生津,可大補元氣;五味子生津止渴、斂肺止汗。三藥合用,一潤一補一斂,可達生津止渴、益氣復脈之功[5]。藥理學研究證實,麥參注射液可增強耐缺氧能力,改善冠脈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神經(jīng)細胞缺血損傷[6]。本研究結果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蕁麻疹、胸悶、出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參麥注射液聯(lián)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AIS療效顯著,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參麥注射液聯(lián)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AIS可提升療效,提高臨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