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肖容 陳淑麗 鐘文輝
(東莞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婦科 東莞 523900)
醫(yī)學界通常將一組與宮頸浸潤癌密切相關的癌前病變統(tǒng)稱為宮頸上皮內瘤變(CIN)[1~2]。大量臨床相關研究資料顯示,其與嚴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惡性腫瘤宮頸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因此,為能夠在進一步提高臨床診斷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病情準確性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后續(xù)臨床治療方案的針對性與有效性,推動我國醫(yī)療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本文就電子陰道鏡在宮頸上皮內瘤變診治中的應用價值深入性和全面性探討,并作如下相關總結報告。
嚴格遵照知情與自愿原則,隨機對本院婦科門診從2016年1月~2018年10月接收的200例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排除標準:(1)對本次實驗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2)存在精神障礙或心理障礙者;(3)患有嚴重傳染性疾病或重大心血管疾病者;(4)不符合本次研究其他相關標準者。納入標準:(1)年齡超過18歲且符合慢性盆腔炎診斷標準者;(2)經(jīng)患者及其家屬或監(jiān)護人同意并簽訂相關協(xié)議文件)的臨床相關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200例患者的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42.49±13.13)歲;妊娠次數(shù)1~8次,平均妊娠次數(shù)(4.00±1.00)次;分娩次數(shù)1~5次,平均分娩次數(shù)(3.00±1.00)次;主要不良癥狀:陰道異常出血(如接觸性出血、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等)為114例( 57.00%),白帶異常(如異味、增多等)67例(33.50%),其他為19例(9.50%)。
采用電子陰道鏡對200例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在無菌操作原則下進行檢查與診斷,具體檢查方法與過程如下:護理人員及時告知患者檢查前3d內應避免性生活、陰道用藥或宮頸刮片[3]等行為;取患者膀胱截石位[4],通過窺探器充分暴露其宮頸狀況(注:使用窺探器時務必要注意避免傷及患者宮頸上皮);采用深圳市金科威實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且型號為SLC-2000B的數(shù)碼電子陰道鏡[5]進行檢查,利用已經(jīng)過生理鹽水浸潤的大棉球小心擦拭患者宮頸及周圍相關組織,并評估其宮頸的綜合現(xiàn)狀(如有無損傷等);利用濃度為3.00%~5.00%的醋酸溶液[6]小心涂抹患者宮頸(約1min),并及時開始動態(tài)持續(xù)觀察其宮頸上皮血管的變化,而后行碘試驗以進一步明確病情;將所得患者宮頸活檢組織及LEEP標本置入濃度為10.00%的甲醛[7]中進行浸泡后送病理檢查。
由參與本次研究的臨床觀察小組嚴格遵照醫(yī)學相關規(guī)定客觀評估200例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行電子陰道鏡檢查后的所得圖像清晰度(十分清晰:所得圖像清晰可見,極易辨識;基本清晰:所得圖像大致較為清晰,僅有部分區(qū)域需反復辨識;不清晰:所得圖像模糊不清,難以辨識[8])與后續(xù)的臨床療效(顯效:患者壞死組織與相關病灶幾乎完全消失且未見不規(guī)則出血或白帶異常等不良癥狀;改善:患者相關病灶組織減少50.00%以上且陰道異常出血等不良癥狀有所好轉;無效:患者病灶組織無任何減少跡象且病情日益加重[9]),并以組織病理學診斷為金標準對比分析其電子陰道鏡的診斷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200例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的電子陰道鏡所得圖像清晰度均較為可觀,能夠便于臨床工作人員快速辨識和分析。其中,其所得圖像總清晰度為97.50%,見表1。
表1 200患者的所得圖像清晰度[n(%)]
綜合表2可知,實施電子陰道鏡診斷方案后,其在非CIN、CINⅠ級、INⅡ~Ⅲ級以及早期浸潤癌的檢出率中與組織病理學相差無幾,且兩者相關數(shù)據(jù)差異并不具備顯著性統(tǒng)計學性質(P>0.05)。由此可見,電子陰道鏡的圖像檢查結果的參考價值較高,見表2。
表2 200例患者的電子陰道鏡圖像結果與組織病理學診斷對比[n(%)]
分析研究結果可知,臨床根據(jù)200例患者的電子陰道鏡診斷結果制定并實施相應的治療方案后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其中,200例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3.50%,見表3。
表3 200例患者以電子陰道鏡診斷結果為依據(jù)的臨床療效[n(%)]
從醫(yī)學的角度來看,宮頸上皮內瘤變主要分為宮頸不典型增生與宮頸原位癌兩大類,充分體現(xiàn)了女性宮頸癌在連續(xù)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系列病理變化。李翠梅等[1]經(jīng)深入性研究發(fā)現(xiàn),與非CIN和CINⅠ級階段相比,CINⅡ~Ⅲ級發(fā)展為宮頸浸潤癌的風險性相當之高,因此及來院就診接受早期診斷是從真正意義上降低宮頸癌發(fā)生率與死亡率的關鍵所在。部分臨床相關研究專家指出,電子陰道鏡屬于一種較為先進的內窺鏡病理檢查技術,其不僅創(chuàng)傷性小,最主要的是有利于充分結合高分辨電子成像技術的作用直接觀察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病變部位的具體情況,甚至還能夠能細致化顯示其宮頸上皮結構與血管等相關組織部位的變化情況,有利于進一步提升臨床診斷該疾病患者病情的準確性。除此之外,還有部分臨床相關研究表明,電子陰道鏡診斷技術能夠最大化地暴露出患者宮頸上皮組織形態(tài),并形成相應的清晰圖像,利于臨床對患者病情的準確評估。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同時屬于一種利用視覺的技術,即對臨床診斷工作者有著高超的技術性和實踐操作能力要求,故而各醫(yī)療機構應注重對相關工作人員就該方面的相關理論知識以及實際操作技巧進行強有力的培訓,以盡可能地減少病情診斷誤差。在本文研究中,200例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在非CIN、CINⅠ級階段以及CINⅡ~Ⅲ級各階段的檢出率與組織病理學診斷結果十分相近,且所得成像清晰度與后續(xù)臨床療效均較為可觀,既與上述研究相符,亦同時體現(xiàn)了電子陰道鏡對提高臨床診斷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病情準確率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