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冠恒
戰(zhàn)斗后飛回的飛機,是應該加強損壞的部分還是完好的部分?絕大多數(shù)人看來,飛機損壞的部分安全性低,于是加強了損壞的部分。僅有沃德一人指出更應該增強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地方被破壞的戰(zhàn)機,很少有能回來的。被忽略的,往往是最重要的。沃德的想法被采用,不是因為他特立獨行,而是因為他打破了常規(guī)思維,這樣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密鑰。
打破思維定勢,發(fā)掘問題捷徑。高斯是世界著名的數(shù)學家,在他8歲那年,老師在學校出了一道數(shù)學題:“1+2+3+……+99+100”,要求同學們算完才能回家吃飯,高斯用了一分鐘就得到了答案。老師大吃一驚,這樣一道復雜的數(shù)學題,他自己用了一個小時,運算了三遍才把這道題算對的。他懷疑高斯以前做過這道題,于是問高斯:“你是怎么算的?”高斯回答說:“我不是按照順序算的,老師,你看一頭一尾兩個數(shù)字之和都是一樣的,1加100是101,2加99也是101,一前一后相加,一共有50個101,所以答案是5050?!崩蠋煂Ω咚沟南敕ǜ械襟@奇,并送給了高斯一套數(shù)學教材,成就了一代著名數(shù)學家。高斯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不難,難的是打破思維定勢,在旅途中找到最短的路徑,柳暗花明。
創(chuàng)立獨特思維,不被表象迷惑。有一則故事,某國有兩個技術(shù)杰出的木匠,技藝難分高下,國王要他們在三天內(nèi)各自雕刻出一只老鼠,誰的更逼真就宣布他是最好的木匠。三天后,國王請大臣們幫助一起評判。第一位木匠刻的老鼠栩栩如生,連老鼠的胡須都會動,第二位木匠刻的老鼠做工粗糙,遠沒有第一位木匠雕刻得精細,大家一致認為是第一位木匠的作品獲勝。但第二位木匠表示異議,他說:“貓對老鼠最有感覺,要決定我們雕刻的是否像老鼠,應該由貓來決定。”于是國王就叫人帶幾只貓上來,沒想到的是,貓見了雕刻的老鼠,不約而同地向那只看起來并不像老鼠的“老鼠”撲過去,又是啃,又是咬,對旁邊的那只栩栩如生的“老鼠”卻視而不見,國王只好宣布第二位木匠獲勝。其實很簡單,第二位木匠是用混有魚骨頭的材料刻鼠。貓在乎的不是像不像老鼠,而在于有沒有嗅到腥味。人們習慣于評價事物的表面,卻不注重其內(nèi)在和本質(zhì),只注重自己的經(jīng)驗而不去探查客觀事實,這樣就很容易陷入迷云。
突破思維枷鎖,尋找勇氣和機遇。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后,很多人都對他不服氣,在一次宴會上,有人說:“任何一個人坐在船上航行,都能夠到達對岸,這有什么稀奇?”哥倫布叫人從廚房里拿來幾個熟雞蛋,請大家將雞蛋豎立在桌上,很多人嘗試,卻沒有人成功,而哥倫布拿起一個蛋,對準蛋的一邊砸下去,蛋的一端破了,蛋也穩(wěn)穩(wěn)的直立在桌子上。他說“是的,就是這么簡單,發(fā)現(xiàn)美洲也并不困難,就像立起這個雞蛋,但是,在我沒有立起它之前,你們誰又做到了呢?”創(chuàng)新從本質(zhì)上是一種對新思想、新角度、新變化采取的歡迎態(tài)度,很多時候,人們會說,這也算創(chuàng)項嗎?原來我也知道?。〈蚱瞥R?guī)其實就是這么簡單,關(guān)鍵在于你敢不敢想,肯不肯做。
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被自己的習慣和慣性思維所左右。打破常規(guī),找到問題的內(nèi)核所在。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冒險、學會應變、學會打破思維定勢,這樣才能更快地解決問題,撥開云霧見月明 ,找到更為廣闊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