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竟
“抱團養(yǎng)老”一詞是近兩年流行起來的,指的是多名興趣相同、性格相近的老年人到某地同租一棟房、同吃一鍋飯,同玩同樂,互相扶助,安度晚年。我雖未曾參與抱團取暖,卻參與了抱團玩樂。
2013年10月,一場同學聚會后,幾個同學倡議搞個合唱團,定期在一起唱唱歌,高興高興。忙了一輩子,現(xiàn)在都退休了,能常在一塊兒玩玩,好事一件??!我們一拍即合,“金溪中學六八屆初中老同學合唱團”很快應運而生。
合唱團每周日上午活動兩小時,開始是唱老歌、學新歌。在優(yōu)美的歌聲中,我們享受回首往事的快樂。一曲《讓我們蕩起雙槳》讓大家回到了“紅領巾飄揚在胸前”的時代:那小學門前流過的潺潺溪水,載著我們折的紙船競相追逐;微微發(fā)胖的女老師溫文爾雅,腳踏風琴,教唱“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曾是志愿軍號兵的老師,將《平原槍聲》的故事講得出神入化,我們聽得如癡如醉;春天里,老師帶我們游翠云寺、清華庵,領我們祭掃烈士墓,組織“軍事野營”,為農(nóng)民伯伯送肥;秋天來了,老師又帶我們?nèi)ゴ蛳鹱?、撿苦櫧,參加“小秋收”的隊伍前不見頭,后不見尾;上學必經(jīng)之路——水門廟巷口那位賣羹團子油餅的老人的形象也在我們的歌聲中清晰起來。學新歌同樣讓我們沉浸在友誼的歡樂中。一首《同學情永遠記心間》情真意切,我們是穿開襠褲一起長大的伙伴,又是中小學同學,還是一起插隊的兄弟姐妹,半個多世紀的交情,心底里發(fā)出的聲音啊,唱得大家熱淚滾滾……
在歌聲中,我們獲得的快樂無可比擬。隨著相處更和諧更融洽,合唱團不限于唱歌了,我們不斷增加活動內(nèi)容,拓展快樂的源頭。郊游,便是我們的又一大樂趣。我們從小在金溪長大,家鄉(xiāng)旖旎的田園風光、秀美的青山綠水、日新月異的嶄新面貌,自然讓我們游興大發(fā)。馬街水庫上幕嶺、象山公園香樟林、竹橋古村書鋪街、左坊紅色后龔村、青田石橋白馬湖……數(shù)不完的勝地佳境,道不盡的賞心悅目。有人慨嘆“家鄉(xiāng)處處是美景,旅游何必出金溪”,還有人怡情悅性之余作文賦詩:“滿山紅葉別樣花,不知杜牧如何夸”“幾聲犬吠庵門前,頓覺山寺更幽然”“草長蟲飛路欲迷,但聞水響不見溪”……錦句佳篇,或贊美或描繪,或靜或動,徜徉山水間的快活心境躍然紙上。
每周一日的活動使我們樂不可支,聚在一起的興趣越來越濃,快樂的點子越來越多,花樣不斷翻新。我們每月舉辦一次慶生宴會,給當月過生日的同學送去滿滿的祝福;請有特長的同學教授舞蹈、葫蘆絲、太極拳;交流治家、養(yǎng)生、旅游的經(jīng)驗;互相鼓勵參加適合自己的運動,不少人成了縣老年門球、乒乓球協(xié)會會員;元旦、春節(jié)和合唱團成立紀念日舉行晚會、茶話會;參加社區(qū)和中國知青網(wǎng)的文藝演出;等等。
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了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還有一些同學的朋友也參與其中。至今,先后有50余人參加過合唱團活動,25人左右參加是常態(tài)。6年多來,合唱團成了快樂的家園,也成了溫暖的港灣,大家的心貼得更近了,情誼更深了。同學有了難處大家會伸出援手,熱情幫忙。前不久,一位遠在新余的同學,其夫其女同時生病住院,合唱團同學聞訊爭相捐資,這份情誼使她熱淚盈眶。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幫助他人也快樂了自己,何況是同學呢?
老年人健康快樂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當下,政府為實現(xiàn)老年人的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做了大量工作,我們自己抱在一塊歡度晚年,也算是響應政府號召,為政府的工作添磚加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