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美,文宗全,曾小玉,簡友鳳,黃海艷,金雄偉
(東莞康華醫(yī)院,廣東 東莞 523080)
結腸直腸癌(carcinoma of colon and rectum)作為臨床上胃腸道常見的惡性腫瘤,其早期臨床癥狀并不明顯,隨著腫瘤體積逐漸增加,導致患者排便習慣改變、便血、腹瀉等癥狀出現(xiàn),晚期還會出現(xiàn)腸梗阻、貧血、體重下降等癥狀[1-2]。在結直腸癌患者中,有7%~28%的患者首發(fā)癥狀為急性不完全或完全性腸梗阻。結腸癌性腸梗阻會導致患者腸管膨脹、壓力升高,并引起其他并發(fā)癥等,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生活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在以往,臨床上治療結直腸癌并發(fā)腸梗阻只能先進行造瘺手術,等待患者病情逐漸穩(wěn)定后,再根據梗阻原因、性質等進行造口還納術,這種治療方式不僅會對患者產生極大的創(chuàng)傷,而且還會增加患者經濟壓力,同時還存在手術風險性,會導致患者生活質量明顯降低[3]。結腸鏡下腸梗阻導管置入術屬于一種微創(chuàng)療法,該治療方式操作簡單方便,能夠通過腸鏡觀察梗阻部位具體情況,并且明顯緩解患者梗阻癥狀,有效降低患者二次手術所帶來的痛苦。相較于胃管減壓治療效果更佳,能夠幫助醫(yī)生全面評估臨床患者病情,并選擇最佳治療方案,而且腸梗阻導管并不會對腫瘤造成機械壓力,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4]。臨床中越來越多的結腸癌并腸梗阻患者采用了腸鏡下經肛腸梗阻導管置入術改善梗阻癥狀、進行梗阻近端腸道清潔,為結腸癌手術提供安全保障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了進一步探究在結腸鏡下經肛門腸梗阻導管置入術中的配合方式及其效果,本次對本院收治的80例結腸癌性腸梗阻患者術中展開??谱o理小組模式研究,分析其在結腸鏡下經肛門腸梗阻導管置入術中的配合效果等情況,以下是詳細報道。
在2014年4月~2019年5月間,選擇本院收治的結腸癌性腸梗阻患者作為研究樣本,從中隨機抽選出80例患者,以簡單隨機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一組40例。80例患者均接受結腸鏡下經肛腸梗阻導管置入術,在此基礎上對照組術中給予常規(guī)護理配合,觀察組給予??谱o理小組護理配合。80例患者均知曉并同意參與本次研究,此次研究內容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男性病例數(shù)為23例、女性病例數(shù)為17例,年齡范圍:44~81歲,平均(61.3±4.3)歲;觀察組:男性病例數(shù)22例、女性病例數(shù)18例,年齡范圍:43~82歲,平均(61.5±4.6)歲。
將上述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帶入統(tǒng)計學處理,組間數(shù)據對比并無明顯差異性:P>0.05。
1.2.1 ??谱o理小組設置
由護士2名、護師2名、主管護師1名共5名內鏡護士組成??谱o理小組。組長由主管護師擔任,負責帶領??谱o理小組開展配合工作、與手術醫(yī)生溝通、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包括結腸鏡下經肛腸梗阻導管置入術的相關知識、腸梗阻套件、輔助置入術特殊配件的應用及手術操作護理配合等內容,制定完善的手術配合護理工作指引。組員人人參加培訓并通過考核,每次手術由2名組員護士配合完成,分別擔當上臺配合工作和巡回護理工作。專科護理小組收集每次手術醫(yī)生、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評價,定期交流術中護理配合存在問題及分享處理問題經驗體會,進行護理配合質量分析總結并持續(xù)改進。
1.2.2 結腸鏡下經肛腸梗阻導管置入術及配合方法
(1)首先由內鏡操作熟練經驗的醫(yī)生對患者進行電子結腸鏡檢查,發(fā)現(xiàn)病灶,拉直鏡身,注入造影劑,仔細觀察患者腸道梗阻部位、狹窄程度、狹窄范圍。
(2)將導絲用生理鹽水濕潤后經內鏡鉗管道越過腸道的狹窄部位后,使用鉗管道擴張器沿著導絲路徑置入。緩慢抽出腸鏡,沿著鉗管道擴張器路徑插入狹窄部擴張管,通過狹窄部位。鉗管道擴張器、狹窄部擴張管插入前用滅菌用水對其管腔注入和擦拭外表部位進行潤滑,減少摩擦方便插入。對狹窄嚴重或不規(guī)則狹窄的情況,可用造影輔助,沿造影劑的滲透方向插入導絲。經肛型腸梗阻減壓導管套件里的導絲比較硬,對于一些不規(guī)則狹窄往往插管困難??梢越梃bERCP中困難插管的辦法,用黃斑馬導絲(頭端比較軟、易彎曲),其成功率較高[5]。
(3)保留導絲和鉗管道擴張器,拔除狹窄部擴張管。沿著鉗管道擴張器插入腸梗阻導管,直至頭端球囊部分越過狹窄部位后,向其球囊部分注入滅菌注射用水30 ml,達到固定效果。腸梗阻導管置入前,使用注射器抽取滅菌用水10 ml向管腔及球囊部位注射,檢查其性能完好。
(4)將“Y”型二腔接頭的腔管夾閉,連接在腸梗阻導管末端。在洗凈用接頭鏈接注射器,開放管夾、向管內注入溫鹽水200~300 ml,夾閉管夾;將排液接口與持續(xù)吸引器或者負壓引流袋連續(xù)進行排液。注意記錄灌入量和排出量,保持排出量大于灌入量。
(5)可以沖洗多次,清洗腸液總量約2000 ml直至雜質全部排出、腸梗阻改善。導管于腸管切除術時拔除。
1.2.3 術中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開展常規(guī)護理配合,按照手術相關流程做好患者基礎護理,遵循醫(yī)囑加強術后置管護理等[6-7]。
觀察組開展專科護理小組模式配合,具體護理內容為:①置管前:了解患者腹部平片等檢查結果,評估腫塊大小、梗阻位置;評估清潔灌腸情況,置管前做好患者腸道準備,在置管過程中可清晰觀察腫瘤部位。在置管前與手術醫(yī)生溝通,準備好置管的醫(yī)用物品,包括:高水平消毒或者滅菌處理后的結腸鏡、數(shù)字X光機、經肛腸梗阻套件(含導絲、鉗管道擴張器、狹窄部擴張管、腸梗阻導管、“Y”型二腔接頭)、黃斑馬導絲、造影劑、潤滑劑、20~50 ml注射器、滅菌注射用水500 ml、38攝氏度左右的生理鹽水2000~3000 ml、低壓持續(xù)吸引器或者負壓引流袋。和患者進行交流,向其闡明相關配合要點,并告知輕微腹痛屬于正常情況,不要過度緊張,囑咐患者排空膀胱,給予患者測量腹圍、評估腹脹情況并記錄。
②置管中護理:護理人員協(xié)助患者保持取左側臥位,雙膝向腹部方向彎曲,將肛門部位完全暴露。指導患者置管過程中使用“簡化拉瑪澤減痛法”,“簡化拉瑪澤減痛法”在腸鏡檢查過程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且并發(fā)癥少[8]。在置管中加強對患者進行交流,給予鼓勵和安慰,緩解其內心心理壓力,適當?shù)慕涣髂軌蜣D移患者注意力,從而有效穩(wěn)定患者情緒[9-10]。對患者進行全面監(jiān)護,包括心率、血壓、呼吸和氧飽和度等,觀察其面色,傾聽其主訴,評估是否存在腹痛難忍等情況,一旦出現(xiàn)異常立即報告醫(yī)生并給予相應處理。
③置管成功后護理:置管成功以后,做好導管的標記、記錄肛緣外導管留置長度,并使用膠布將其固定在臀部。在對導管進行沖洗前,告知患者沖洗相關流程和配合注意事項。采取輸液式,保持液面高于床面60 cm左右,滴注37-38度的生理鹽水200~300 ml、開放引流袋,反復進行滴注清洗和抽吸,注意“Y”型二腔接頭的腔管夾閉只能使用配套的管夾,不能使用止血鉗類器械,避免導管受損。記錄滴注液體量和排出量,保持出入量平衡或者出量大于入量。詢問其腹脹腹痛感覺有無改善或者加重,觀察引流出液體顏色和性質,特別注意有無血性引流液,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做好詳細的記錄[11]。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密切交流,介紹自我防護方法,盡量保持右側臥位或斜坡臥位,不要端坐位,降低對氣囊的壓迫性,翻身或者變換體位時應緩慢、輕穩(wěn),注意防止導管扭曲或者滑脫。另外注意保持患者臀部皮膚清潔、干燥,按摩患者受壓部位,避免壓瘡發(fā)生[12]。內鏡護士與病房護士嚴格交接班。
觀察對比兩組手術患者置管成功率、癥狀緩解情況、腹圍減少情況、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制定包括醫(yī)生和患者評價的護理滿意度評分表、計算得分。
以(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差異采用x2檢驗;以表示計量資料,差異性采用t檢驗。將所得結果均帶入SPPS 23.0版中,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術中置管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患者24h癥狀緩解例數(shù)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腹圍減少程度明顯要大于對照組,數(shù)據對比:P<0.05(詳細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手術患者術后置管情況[n(%)]
觀察組患者中未出現(xiàn)明顯并發(fā)癥,對照組患者出現(xiàn)3例疼痛明顯、2例導管脫落,數(shù)據對比:x2值=5.3333,P=0.0209;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2.46±4.61(分),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84.20±4.42(分),數(shù)據比較:P<0.05。
隨著內鏡及其附件器械的日新月異地發(fā)展應用,內鏡下診療手術方式越來越多,對內鏡手術配合護士提出要求也越來越高。醫(yī)生與護士的搭配相對固定,利于了解醫(yī)生在手術過程中的習慣與特殊要求,并記錄后與其他護理人員共享,使每位手術醫(yī)生的習慣與特殊要求都能被快速了解,以促進護士與醫(yī)生之間的默契度,提高工作效率[13-15]。設置手術??谱o理小組后,??品纸M護理人員相對比較固定,護士掌握手術配合的業(yè)務和機能更加專業(yè)、熟練,與醫(yī)生比較熟悉,也對醫(yī)生的操作習慣更加熟悉,配合更加默契,大大的提高了手術護理的質量,提高手術醫(yī)生和患者的滿意度[16]。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手術患者成功置入腸梗阻導管病例數(shù)38例,置入成功率高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對比結果顯示:P值<0.05;觀察組24 h癥狀緩解的例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比較:P<0.05。觀察組患者腹圍減少程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性對比:P<0.05。而且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要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要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性對比:P<0.05。
綜上所述,專科護理小組模式在結腸鏡下經肛腸梗阻導管置入術中的配合較常規(guī)護理模式的配合,有明顯的作用效果,可以明顯提高手術置管成功率和護理滿意度,具有改善病情迅速、安全性較高等特點,對患者而言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