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江紅
(山東省泰安市中心醫(yī)院分院,山東 泰安 27100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了咽喉、鼻腔部分的急性炎癥,其中約80%是由病毒所致[1]。該癥在冬春季節(jié)較為多發(fā),若治療不及時可能導致嚴重并發(fā)癥,對患者生活有嚴重影響[2]。本文旨在分析精細化護理聯合出院計劃對患者咳嗽、高熱等癥狀的影響,以及患者護理滿意度的作用,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筆者所在科室6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齡11~56歲,平均(34.5±9.4)歲。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為精細化護理,觀察組為精細化護理+出院計劃。
(1)精細化護理:①病房護理: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病房內溫度約21℃、濕度在65%左右,確保室內通風和空氣的流通,定時清潔地面和空氣消毒,病房內垃圾分類并及時運送到制定地點處理,以消除傳染源,杜絕院內傳染。②患者護理:及時清理患者鼻腔分泌物,腔內結痂者適量涂抹生理鹽水;定時給患者測量體溫,囑適當穿衣,保證散熱,避免發(fā)汗加重病情;必要時遵醫(yī)用藥,在降溫后定時測量體溫,以免反復。③用藥干預:由護理人員嚴格督導按時、按量用藥,并由患者本人在床頭檔案冊上記錄,護理人員進行審查,以提高遵醫(yī)行為,在癥狀緩解之后應避免私自減量、停藥等情況。④飲食指導:囑患者多飲水,選擇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注意補充微量元素等,避免辛辣、煙酒。④分泌物處置,由于該癥具有一定傳染性,入院后應要求患者在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掩蓋口鼻,口痰用紙巾包裹后丟在消毒垃圾袋中,避免傳染。⑤并發(fā)癥護理:密切觀察患者口腔、皮膚、神經系統(tǒng)等,鑒別咳嗽性質,注意急性傳染?。ㄈ缏檎畹龋?。經常換洗床單、衣物,避免感染或皮膚瘙癢等。
(2)出院計劃:①組建出院計劃團隊,由主治醫(yī)生、護士長、營養(yǎng)師和心理咨詢師等組成,成員相關工作經驗要求5年以上。專業(yè)人員對組員進行包括計劃內容、流程等培訓。②建立患者出院檔案,增強與患者的溝通,記錄包括患者性別、年齡、家庭、職業(yè)、健康狀況等,簡述疾病,緩解患者緊張心情,提高患者遵醫(yī)性。③健康教育,通過組織疾病交流或講座,讓患者最大程度了解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等情況,通俗講解預防措施、自我保護方式等。④院外跟蹤護理,首先組建交流群,讓出院患者加入,隨時在群內更新教育知識,并答疑解惑;其次,定期電話隨訪,關注并指導科學的飲食、生活環(huán)境衛(wèi)生等;然后,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運動方式,包括快走、慢跑、練太極拳等,以微汗為宜。最后,為患者講解鼻竇炎、心肌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感染的常見并發(fā)癥前兆,以及時發(fā)現和處理。時間為1個月。
觀察并記錄咳嗽消失時間、高熱消退時間、住院時間,采用自制問卷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主要分為滿意(85分以上)、一般滿意(65~84分)和不滿意(65分以下)三個等級。
觀察組患者咳嗽消失時間、高熱消退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6.9%,高于對照組的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復發(fā)率3.1%,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1 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表1 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組別 n 咳嗽消失時間 高熱消退時間 住院時間觀察組 32 2.1±0.2 3.6±1.1 5.8±1.2對照組 32 2.9±0.4 4.2±1.1 7.8±1.6 t值 - 10.1193 2.3881 5.6569 P值 - 0.0000 0.0200 0.0000
表2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n(%)]
精細化護理作為臨床常用的一種護理模式,有利于緩解患者病情,促進癥狀消退和患者康復,但由于這種模式不能在患者出院后予以指導,可能導致病情反復,引起并發(fā)癥等。
我院將其結合出院計劃進行患者的住院護理和院外跟蹤,在經過具有豐富經驗的計劃團隊的干預,能為院外患者提供健康干預和護理支持,這對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一定作用。從本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咳嗽消失時間、高熱消退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6.9%,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復發(fā)率3.1%,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實了精細化護理聯合出院計劃能夠促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咳嗽等癥狀的消退,縮短了住院時間,復發(fā)率低,患者滿意度更高,對于構建和諧的醫(yī)患關系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