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凱悅
【摘要】在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中高覺新是貫穿了《家》《春》《秋》三部小說,撐起了故事進展半壁江山有血有肉的存在。從高覺新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他不同于高覺慧、高覺民的長子責任,同時還有在封建舊制度的荼毒之下一顆受“五四”新思想影響的青年對自己所進行的精神折磨,他在一次又一次的妥協(xié)中爆發(fā),但很快又歸于妥協(xié)。。
【關(guān)鍵詞】長子形象?悲劇命運?精神世界?現(xiàn)實折射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以五四運動后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地區(qū)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在新革命時期一個封建大家庭(高家)逐步走向崩潰的命運走向。作品通過高覺慧、高覺民的出場為讀者打開了故事的開篇,在文章中作者無情地揭露了封建地主階級的腐朽墮落和封建禮教的虛偽殘酷。對封建婚姻制度和舊禮教進行了血與淚的控訴、深刻揭露了階級歧視和壓迫的社會現(xiàn)實。而高覺新以平和的姿態(tài)登場又以懦弱的形象為讀者留下了深厚的印象,可以說在高覺新從父親身上挑下長子的重擔時,他悲劇般的命運齒輪已然開始運轉(zhuǎn)。他是落后的又是前進的,他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堅持著自己的作揖哲學和無抵抗主義,又在另一方面說服自己為高覺慧、淑英的逃離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哪怕微不足道但也正如覺新自己所說的“我的上進之心并未死去?!?/p>
一、高覺新的悲劇命運
高覺新在覺民弟兄里是被稱為“大哥”的人。巴金在描寫覺新時是這樣說的:“他和覺民、覺慧雖然是同一個母親所生,而且生活在同一個家庭里,可是他們的處境并不相同。覺新在這一房里是長子,在這個大家庭里又是長房的長孫。就因為這個緣故,在他出世的時候,他的命運便決定了?!?/p>
巴金用整整一章的內(nèi)容來寫高覺新的生平:他相貌清秀、自小聰慧、在家得雙親喜愛、在私塾深得先生贊美,幾乎所有人都說他今后會有大成就,他甚至還有自己的前程夢想以及他所想要擁有的愛情。但天有不測風云,在高覺新中學肄業(yè)的四年間他的母親去世,父親再娶了母親的堂妹,緊接著當他拿到畢業(yè)文憑后,他的父親告訴他:“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中學畢業(yè)了……你爺爺希望有一個重孫……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成家的年紀……李家的親事我已經(jīng)準備好了……今年年內(nèi)就結(jié)婚……”
這一席話對于當時的高覺新來說好似當頭一棒,將他從自己的美夢中打醒。而這中間的一切決定都沒有經(jīng)過他這個當事人的同意。似乎他的情緒感受完全不用思考一般,只需要做一個聽話的順從者就好了。但是高覺新不敢反抗,他也沒有反抗的勇氣與意識。在悲傷過后,他順從父輩們的安排娶了妻,他得到了一個溫柔體貼的妻子,同時也得到了父輩們的滿意與周圍人的祝福,在這樣一個時刻覺新短暫的忘記了那個曾經(jīng)深深愛著的梅。逐漸地他熟悉了這個環(huán)境,學到了新的生活方法,將他在中學四年中所得到的學識忘掉,沒有歡喜也沒有悲哀,只希望家里的人不要來打擾他和妻兒的平靜的生活。
他的作揖哲學與無抵抗主義是在他父親去世后逐漸形成的。他沒有任何察覺的在父親過世后將這個大家庭的擔子扛到自己的肩上,久而久之他感覺到有許多有形的無形的劍朝他刺來,于是他發(fā)現(xiàn)了這個被和平與愛所包裹的大家庭的背后充盈著的仇恨與斗爭。他憤怒、他奮斗,但是在一切無果之后,他疲倦了。高覺新開始極力避免與他們的沖突,他甚至犧牲了一部分的時間去極力的敷衍他們只為了能以此換得一些安靜的生活?!拔逅倪\動”帶來了新的革命思潮,高覺新和他的兩個兄弟輪流的讀著傳揚新思想的書報,而覺新的行為切實符合劉半農(nóng)的“作揖主義”同時覺新自己也說他喜歡列夫托爾斯泰的“無抵抗主義”。
這兩個主義對于覺新來說有很大的用處,他能夠在一面信服新理論的同時一面順應著舊的環(huán)境安然的生活下去依靠的就是“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他仿佛因此成為了一個有著雙重人格的人:他將自己分成兩半,一半是舊社會、舊家庭里暮氣十足的少爺、一半是有著新思想的新青年。這種生活方式不被高覺民、高覺慧所了解,而對于覺新來說,這又何嘗不是給午夜夢回時的自己造成了嚴重的精神折磨嗎。
可以說,高覺新的悲劇命運是由自己一手造成的,甚至是他還企圖用自己的思想去影響他人,希望可以獲得高覺民、高覺慧的理解與認同,更甚至是獨行的人希望能出現(xiàn)一個與他一般的,一起經(jīng)受著痛苦的折磨。這一點尤其是在他看到枚時,這個與他一樣的,生活在封建舊家庭之下身體孱弱的少爺,枚的出現(xiàn)曾帶給了覺新一絲希望,一種可以與之交談分享的希望。但結(jié)果卻讓高覺新失望了。枚雖然與他一樣是封建家庭下的少爺,但是卻與他不同的,枚并未受到新思想的洗禮,他從精神上便是順從于舊禮教的,哪怕舊禮教另枚感到不安,他也不曾想著去掙脫,更甚至“掙脫”二字是不存在與枚的思想意識之中的。這樣的枚在高覺新的眼里看起來是悲慘的,但同時他也是幸福的:枚不曾像高覺新這樣受到精神上的折磨。而高覺新的“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也并未真正的帶給他心靈的安定。
二、高覺新人物形象的現(xiàn)實折射。
在我們當下的生活中,不可否認的還存在著許多“高覺新”這樣的人物形象,高覺新所堅持的“作揖哲學”與“無抵抗主義”也不僅僅適用于覺新所在的時代。
高覺新的人物形象是豐滿的、具有批判性的,而他所折射出的人性弱點的問題也是深刻的。閱讀講究共情,在與高覺新這一形象共情時,我們可以深刻的感觸到來自環(huán)境與內(nèi)心的矛盾:無可否認的是,高家濃郁的封建禮教的環(huán)境令高覺新感到窒息與不安,但是他身上卻又背負著太多的行囊,導致他不同于高覺民、高覺慧的闊步前行。生活的重擔過早的落在了他不是很寬厚的肩上,悲劇的命運常常壓的他喘不過氣;但是他心中又對未來的美好生活有著一定的向往,他自身便是矛盾的。而高覺新自身也是這封建禮教下的一個悲慘的犧牲品。
巴金在他關(guān)于《家》的十版代序中是這樣寫的:“……做了這命運的犧牲者的,同時還有無數(shù)的人——我們所認識的,和那更多我們所不認識的。這樣地受摧殘的盡是些可愛的、有為的、年輕的生命。我愛惜他們,為了他們,我也應當反抗這個不公平的命運!”“是的,我要反抗這個命運。我的思想,我的工作都是從這一點出發(fā)的?!?/p>
而現(xiàn)今,雖然大的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了改變,但處于高覺新這一思想半開放或是渴望掙脫現(xiàn)實束縛獲得高層次精神安定的人還在不斷的進行著自我的精神折磨?!白饕菊軐W”與“無抵抗主義”在這一段也變換著形態(tài)地控制著我們的內(nèi)心。
安逸的環(huán)境當然是令人舒適的。正如高覺新一般,哪怕舊禮教的安逸僅不過是空有其表,但它強大的外表可以給予不安的內(nèi)心以虛假的安定,而新思想所在的地方是迷茫而又未知的,這正如我們對選擇結(jié)果的恐懼。高覺新的“作揖哲學”與“無抵抗主義”正在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前行的動力。
三、結(jié)語
高覺新的形象無疑是鮮明并且引人深思的,他是巴金筆下的長子形象,是舊制度下的殉葬品同時也是處于新舊交替時期的零余者。除此之外,他還是我們每個人的性格投影。通過“作揖哲學”與“無抵抗主義”對高覺新生活的影響,我們可以客觀的反思自身,以高覺新為鑒了解“作揖哲學”與“無抵抗主義”的現(xiàn)實可行性,從而對我們自身的行為選擇做出一定的指引。
參考文獻:
[1]蘭鐵梅.懦者,舊制度的殉葬品——《家》中覺新形象初探[J].語文學刊,2011,(24):38.
[2]張娜.巴金《家》中高覺新的悲劇形象剖析.安徽文學,2016.
[3]夏云.論巴金筆下的長子形象——以再探覺新形象為例.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6.
[4]巴金.家.
[5]巴金.春.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
[6]巴金.秋.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