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曉
肺炎作為一種感染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致病微生物所致的終末氣道、肺泡和肺間質炎癥,具有起病急驟、變化快、并發(fā)癥多等特點[1,2];若干預不及時或措施不當極易誘發(fā)重癥肺炎,甚至成為導致患兒死亡的主要原因?;?、止咳、控制肺部感染等措施雖能有效干預肺炎病情,但學齡前兒童存在服藥困難、注射疼痛難以接受且配合度低下等問題,致臨床干預效果不理想[3,4]。近年來隨著醫(yī)學發(fā)展和設備儀器進步,霧化吸入作為一種通過霧化裝置的高速氧氣流,能將藥物轉變?yōu)槌毼⒌撵F滴而以氣霧形式經(jīng)口鼻吸入呼吸道,最終作用于肺部組織的干預方式[5],憑借其操作簡單、局部組織藥物濃度高、起效快等優(yōu)勢而被臨床廣泛使用[6];但學齡前兒童年齡小、心智發(fā)育不完善等特點,易致患兒對陌生環(huán)境、陌生人員和陌生儀器出現(xiàn)抵觸情緒,甚至產(chǎn)生恐懼心理,因此學齡前兒童霧化吸入接受度、遵醫(yī)行為依然低下,不利于肺炎控制,甚至成為誘發(fā)護患糾紛的風險點[7]。本研究通過實施快樂護理及圖文誘導在學齡前兒童肺炎霧化吸入治療中的應用,旨在為提高霧化吸入遵醫(yī)行為及霧化效果、改善滿意度探尋解決方案。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我院肺炎霧化吸入的學齡前兒童112例。納入標準:(1)符合肺炎診斷標準且呼吸頻率≤相應年齡正常值上限20次/min,無鼻煽、持續(xù)喘憋和三凹征[8]。(2)起病時間<3天且體溫<39°C。排除標準:(1)存在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喉喘鳴、營養(yǎng)不良等原發(fā)性疾病。(2)支氣管異物、重癥肺炎及藥物過敏。(3)合并其他組織器官感染性疾病。(4)中途轉院或中斷治療。在征得患兒家屬同意后,按照患兒就診先后順序進行編號,其中單號為觀察組,雙號為對照組,各56例。觀察組男性34例,女性22例;平均年齡(2.50±1.00)歲,平均病程(1.28±0.74)天;家屬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或中專14例,大專及以上36例;居住地:常駐47例,流動9例;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評分(11.00±2.46)分。對照組男性33例,女性23例;平均年齡(2.64±1.10)歲,平均病程(1.30±0.82)天;家屬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或中專13例,大專及以上35例;居住地:常駐46例,流動10例;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評分(10.62±2.51)分。研究遵循自愿原則、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觀察組采用快樂護理及圖文誘導干預。
1.2.1環(huán)境護理 (1)視覺環(huán)境:將霧化室設置為學齡前兒童喜歡的粉黃、粉紅等暖色調卡通環(huán)境,營造溫馨、鮮艷、明亮的色彩氛圍,并于室壁上粘貼霧化吸入知識、自我護理漫畫。(2)聽覺環(huán)境:根據(jù)患兒年齡及情趣愛好,播放童話故事、兒童歌曲或輕音樂,避免噪音產(chǎn)生。(3)言語和心理環(huán)境:霧化吸入前,護理人員以具有童趣化的言語和行為方式與患兒溝通,如與患兒討論動畫片中的角色、喜歡原因以及和動畫片中的角色比較等,以消除患兒陌生感和抵觸感,建立護患信任感;且在患兒霧化吸入前20min,利用平板、電腦或電視等工具播放含有霧化吸入流程、效果等內(nèi)容的卡通圖文,同時對患兒的積極配合及時予以肯定、獎勵,誘導其主動配合霧化吸入操作。
1.2.2體位護理 予以患兒臥位、坐位等形式保證患兒呼吸舒適。
1.2.3興趣護理 在患兒霧化吸入期間播放學齡前兒童感興趣的動畫片轉移其注意力,以及采用發(fā)放小紅花、小貼畫等形式告知和鼓勵患兒“霧化吸入游戲”成功,以增進其配合度。
(1)霧化吸入效果:參考《臨床疾病診斷依據(jù)治愈好轉標準》[9]。顯效:咳嗽、咳痰、肺部哮鳴音消失,體溫恢復正常,呼吸困難和缺氧現(xiàn)象顯著改善;或略有咳嗽。有效:咳嗽、咳痰、肺部哮鳴音及呼吸困難、缺氧改善,體溫恢復正常。無效:上述癥狀及體征無變化,或病情加重。(2)快樂感受:采用積極情感消極情感量表(PANAS)[10]進行評價,該量表含有積極情緒(PA)、消極情緒(NA)兩個分量表,各含有10個條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1表示從不這樣,4表示總是這樣。(3)依從性:根據(jù)患兒霧化吸入期間反抗行為評定[11],含有哭鬧、抵抗、不合作和拒絕遵從。其中,依從性良好:霧化吸入順利完成且期間無哭鬧、抵抗、不合作、拒絕行為;基本依從:霧化吸入基本順利完成,期間存在哭鬧、抵抗等行為,但不影響霧化吸入;依從性差:無法配合完成霧化吸入,期間出現(xiàn)哭鬧不止、情緒激動、堅決反抗等行為。(4)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量表,包括護理態(tài)度、知識、技術、服務等20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1表示非常不滿意、5表示極為滿意,總分0~100分;其中極為滿意:總分≥90分,滿意:76~89分,不滿意:≤75分,該量表可信度0.91,Cronbach's α系數(shù)0.88。
表1 兩組霧化吸入效果的比較 n(%)
注:χ2=4.017,P<0.05
表2 兩組快樂感受評分的比較 (分,
表3 兩組霧化吸入依從性的比較 n(%)
注:χ2=4.098,P<0.05
表4 兩組家屬滿意度的比較 n(%)
注:χ2=4.681,P<0.05
近年來隨著社會-心理-生物醫(yī)學模式理念轉變,以重視人的主觀因素和充分理解、尊重患者意愿及需求為目的護理模式已成為當今臨床研究方向和趨勢。但對于學齡前兒童而言,自我管理意識低下、認知水平不高、心理活動和行為不穩(wěn)定且易變化等特點致患兒哭鬧、反抗、不配合等問題時有發(fā)生,無形中增加了社會-心理-生物護理難度和護理風險,進而影響了護理質量和霧化吸入效果,不利于患兒病情恢復。
本研究在社會-心理-生物護理模式理念指導下,結合學齡前兒童心理、生理特點,將快樂護理及圖文誘導方式運用于學齡前兒童肺炎霧化吸入治療中,結果顯示,快樂護理及圖文誘導能顯著提高霧化吸入治療效果,促進病情好轉,表明該方法是霧化吸入治療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價值優(yōu)于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方式。進一步分析和探討快樂護理及圖文誘導價值突顯原因,結果顯示該方法能提高霧化吸入患兒積極情緒狀態(tài),降低其消極情緒水平,而情緒的改變直接關系到患兒霧化吸入依從性和患兒家屬滿意度。其原因:(1)快樂護理針對學齡前兒童心理及生理特點制定相關護理對策,如本次快樂護理中環(huán)境干預緊貼學齡前兒童心理特點,以暖色調和卡通圖文等布置霧化吸入環(huán)境,增加趣味性,有助于消除患兒緊張情緒等;利用輕柔的言語、植入非語言性的肢體關愛動作,易于發(fā)現(xiàn)配合切入點,進而消除陌生感、增加霧化吸入意愿;舒適的吸入體位能促使患兒心理戒備性下降,獲得更多信心和力量,有助于提高吸入依從性和滿意度,與楊蓉等[12]研究結果一致。(2)研究表明,3歲之前的兒童以直觀的、行動方式思維為主,而3~7歲兒童可發(fā)展為憑借事物具體形象或表象和對表象的聯(lián)想進行的具體形象思維,其抽象邏輯思維相對薄弱[13]。因此,學齡前兒童各種知識的理解和相關閱讀以大量圖文為主,包括插圖、圖表、照片等靜態(tài)圖形和動畫、視頻錄像等動態(tài)畫面。而快樂護理中配合圖文誘導,能將霧化吸入等枯燥無味的醫(yī)學知識編輯成豐富多彩的故事情節(jié)、配以鮮明的色彩或以動畫人物夸張有趣的表演進行展出或播放,符合學齡前兒童心理特征和閱讀、理解習慣;通過圖文誘導方式能使患兒快樂接受,充分表達內(nèi)心感受、宣泄自身情感,有助于釋放心理壓力、提升自控性;同時,圖文能吸引兒童注意力,從而減輕或忽略環(huán)境等其他方面對機體帶來的主觀、客觀刺激,易于改善各項操作依從性和滿意度。
綜上所述,快樂護理及配合圖文誘導通過改善學齡前兒童霧化吸入依從性和滿意度,有助于提高霧化吸入治療效果,從而促進病情好轉,因此是一種可行且有效的護理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