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華
“斗花草”,亦稱“斗草”“斗百草”,是古代民間以花草為比賽載體的一種游戲習(xí)俗。它主要流行于我國中原和南方地區(qū),由于比賽形式簡單、方便、有趣,同時又能增長花草方面的知識,陶冶情趣,所以深受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和婦女的喜愛。
斗草之戲,周朝已行,《詩經(jīng)·周南·芣苢》可作旁證。清人翟灝《通俗編》卷三十“斗百草”說:“申公《詩說》以《芣苢》為兒童斗草嬉戲歌謠之辭,則周初已有此戲?!鄙旯瓷昱?,漢代魯人,解釋《詩經(jīng)》自成一派,有“魯詩”之稱?!镀]苢》全詩如下:“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國風(fēng)·周南·芣苢》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的一首詩。這是一曲勞動的歡歌,是當(dāng)時人們采芣苢(即車前草)時所唱的歌謠。由此可見,周朝民間已開始流行用車前草作斗草游戲了。
唐代,斗花草游戲已十分盛行,大家爭相拿出奇花異草斗比爭艷。斗花草不僅是婦女兒童們的最愛,成年男子也對此頗好。如唐代詩人李商隱《代應(yīng)二首》詩云:“昨夜雙鉤敗,今朝百草輸。關(guān)西狂小吏,惟喝繞床盧。”可見斗花草成了成年人的玩趣。王建有首《宮詞》,更是對斗花草作了十分生動的描寫:“水中芹葉土中花,拾得還將避眾家,總待別人般數(shù)盡,袖中拈出郁金芽。”郁金是一種香草。斗花草者為了在斗草中獲勝,采集花草后就將名貴花草藏好,以防他人竊取,到了最后關(guān)鍵之時,才從袖中拈出郁金,最終壓倒群芳,出奇制勝。
斗花斗草也是有“賭注”的。《宮詞叢鈔》第十八寫道:“美人背看內(nèi)園中,猶自風(fēng)流著褪紅。為賭金錢爭百草,急行遺卻玉瓏璁?!边@個美女為了斗草贏錢,急急忙忙把首飾都跑丟了。劉禹錫《白舍人曹長寄新詩,有游宴之盛,因以戲酬》曰:“若共吳王斗百草,不如應(yīng)是欠西施。”把西施當(dāng)賭注,真是奇思妙想!
五代時,南漢后主劉倀是個愛玩的君主,每到春深花繁時節(jié),他都會在宮中玩斗花之戲。劉倀有一妃子,名叫素馨。素馨生性愛花,她常常把頭發(fā)高盤,并在上面插滿花朵,遠(yuǎn)遠(yuǎn)望去,似花似仙,很是美麗。劉倀見愛妃如此愛花,特地為素馨造起一座花苑,花苑內(nèi)種植各種名花貴草。每到春天,百花綻放之際,花苑里濃芳艷蕊,蜂狂蝶舞,風(fēng)景動人。此時,劉倀就會舉辦一場斗花會。斗花會是有嚴(yán)格規(guī)矩的。每天天明之時,花苑開門,斗花宮女進入花苑中隨意采摘花草。到規(guī)定的時間鎖上苑門,宮女們齊往宮殿,各自拿出自己采摘的花草,進行斗花,以決勝負(fù)。斗花負(fù)者,各罰金錢,置備盛筵,為勝者賀功。
斗花會期間,皇宮內(nèi)各大宮門每天由宦官嚴(yán)格把守,宮女出入都要搜身,還要核對姓名,嚴(yán)加審查。之所以這樣,主要是怕有人偷偷把宮外的花草帶進宮,使斗花失去公平。因此,人們將此嚴(yán)查稱為“花禁”。后主劉倀的斗花與花禁,還給廣州的“流花橋”留下一個民間傳說。相傳斗花之后,花草隨溪水漂流,從橋上望去,很為壯觀。世人見此景象香艷,遂把橋稱為“流花橋”,將溪水稱為“香溪”。
宋代斗花草之風(fēng),與唐代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端午節(jié)外,在春社及清明節(jié)也舉辦斗花草活動。北宋詞人晏殊《破陣子》就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春日斗草圖:“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相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崩钋逭铡朵较场吩唬骸昂Q辔磥砣硕凡?,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标惲痢端堃鳌ご汉蕖吩~中云:“鬧花深處層樓,畫簾半卷東風(fēng)軟。春歸翠陌……金釵斗草,青絲勒馬,風(fēng)流云散?!狈冻纱笤谄洹端臅r田園雜興六十首》之一中寫道:“莊下燒錢鼓似雷,目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斗草來?!绷栏谄洹赌咎m花慢》中詠道:“盈盈,斗草青青。”百花爭妍,陽光明媚之時,婦女們爭芳斗勝,斗草取樂。
據(jù)說,斗花草之戲的起源與中醫(yī)藥學(xué)的產(chǎn)生有關(guān)。遠(yuǎn)古先民艱苦求存,生活單調(diào),暇余以斗蟲、斗草、斗獸等為戲自娛,每年端午節(jié)群出郊外采藥,插艾門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采集收獲之余,往往舉行比賽,用花草作比賽對象。斗花草游戲大體上可以從花草采集的時間、品種多寡優(yōu)劣上,體現(xiàn)出誰的植物知識更豐富。
斗花草的具體方法頗有情趣,最常見的是女孩們采來百草,以對仗的形式互報花草名,誰采的花草品種多,對仗的水平高,誰便贏。這種斗花草亦稱“文斗”,玩這種游戲沒點植物知識和文學(xué)修養(yǎng)是不行的。比如用“狗耳草”對“雞冠花”, 就像對對聯(lián):“狗耳”對“雞冠”,“草”對“花”, 很有講究。
還有一種斗草的方法,即兩人以草莖相勾,各持己端向后拉扯,斷者為輸,比試草莖的韌性及拉扯技巧。此法為兒童玩耍,名為“武斗”。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賽前雙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韌性的草,通常用車前草。江浙一帶稱之為“車前草”為“官司草”,路邊、溝旁、田埂等處皆有生長。這種草纖維多,韌性大,其長長的花軸,最適合用來斗草,“打官司”這個別名便由此而來。挑選草時,以粗大、較老、草莖長的為佳。斗時相互交叉成“十”字狀,游戲者各自用勁拉扯,以不斷者為勝。
古代,人們?yōu)榱巳〉枚坊ú莸膭倮?,想方設(shè)法搜索名貴花草,由此帶動了養(yǎng)花業(yè)的發(fā)展,養(yǎng)花、賣花以及花品交易都成為固定行業(yè)。現(xiàn)代,為保護環(huán)境,摘花草競樂之戲已不合時宜。但觀花賞草不失為一種愉悅心情,放松減壓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