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令貴
摘要:觀察力是寫作的一種重要的基礎能力,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學生觀察力的培養(yǎng)。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中作為課堂引導者的語文教師,要學會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習慣,教會學生自己“去觀察——去思考——去表達”。只有教給學生觀察的原理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讓學生在以后漫長的語文學習歲月中,不需教而自能為之。
關鍵詞:作文教學;觀察力;學生
語文新課標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作文教學一直是中小學語文教學上的一大難點,難就難在作文是一種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能力,它不是僅僅靠掌握一些現(xiàn)成的知識就能夠做好的。因此,作文教學主要是一種語文能力的提升,關鍵是讓學生學會自己如何做,才能最終達到不需教就自能為之的目的。那么,作文教學如何才能做到不需教而自能為之?我認為,應該從如下幾點入手:
一、作文教學應重視學生觀察力的培養(yǎng)
作文教學要想真正收到應有的教學時效。除了讓學生多讀、多寫,最根本的一點還需從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入手。作文作為一種生活的反映,其內(nèi)容主要來源真實的社會生活。學生只有學會了觀察,才能從生活中獲取豐富的素材,作文才有東西可寫,也才能寫得深刻,寫得形象,寫得生動。即所謂:“如無聞見,則無所狀”。所以,觀察力是作文的一種重要的基礎能力,作文教學應高度重視學生觀察力的培養(yǎng)。語文課堂實踐證明,課外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最好方式。教師要依據(jù)學生所學知識結(jié)構(gòu)提出不同的觀察要求,時刻注重對學生觀察力的培養(yǎng)。
作文教學活動中學生觀察力的培養(yǎng),可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讓學生明確觀察的具體事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會影響觀察的效果,所以無論是課外還是課堂內(nèi)的教學實踐,讓學生溫習有關的知識點很有必要。其次,教給學生對實物觀察的方法。觀察方法是學生完成觀察事物的必要條件,只有真正理解才能有所感知。因此,教師有必要對個別學生進行觀察指導。通過以上教學手段,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了良好的觀察力,他們就會通過自己的經(jīng)驗打開知識的奧秘,走向探索知識領域的康莊大道。
二、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觀察的特點
很顯然,語文學習上的觀察,是有別于一般意義上的觀察的。通常說的觀察,主要是視覺意義上的觀察,是知覺的一種特殊形式。而語文學習上的觀察,除了視覺意義上的觀察之外,更多的是一種審美的觀察,是一種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知、體驗與認識。思維、想象與主觀情感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要重視學生的觀察力培養(yǎng)。
對于中小學生而言,我們一般可分為靜態(tài)觀察和動態(tài)觀察。靜態(tài)觀察,就是觀察各種人和事物在某一具體時間、具體情景下的形貌特點。如:雨中的山,天上的云,冬天的雪,身邊各種人物衣著、舉止特點,校園內(nèi)外各種花草樹木的名稱、形狀等。動態(tài)觀察,就是連續(xù)觀察同一對象在不同時間、不同情景下的不同特色。如:同一個人在憂傷、興奮、憤怒等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情;同一棵樹在春夏秋冬、白天、月夜、陽光、雨霧等不同情景下的特色等。沒有對事物的觀察與體悟,對客觀世界的把握只能是呆板而膚淺的。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理應將兩者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由淺入深、全面系統(tǒng)、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
三、語文教學中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
(一)激發(fā)學生觀察的興趣
觀察作為語文課堂實踐活動中的一個重要載體,為作文教學提供了十分廣闊的天地。正如大教育家孔子說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人體本身積極探索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是學生活動最直接、最活躍的推力。因此,我們應在日常生活和作文教學中抓住時機,激發(fā)他們的觀察興趣。自然界的事物,形形色色,無奇不有;只要善于觀察,勤于觀察,就會有所得、有所益??傊?,學生觀察的空間越來越大,感知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多,隨之他們的寫作能力和認知世界的能力也會逐步提高。
(二)促進學生觀察習慣的養(yǎng)成
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的需要;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需要;最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是提高學生學習質(zhì)量和課堂教學效率的需要。成功的教學依賴一種和諧、民主的氣氛,同時最寬松的時候也是創(chuàng)造新思維最活躍、創(chuàng)造力最豐富的時候。英國哲學家休謨曾說過:“習慣乃人生的導師”。對觀察有了興趣,就要促成其養(yǎng)成習慣。學生良好觀察習慣的養(yǎng)成,主要是觀察順序的培養(yǎng)和觀察細致的培養(yǎng)。
(三)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首先,確立觀察目的。對一個事物進行觀察時,要明確觀察什么,怎樣觀察,達到什么目的,做到有的放矢,這樣才能把觀察的注意力集中到事物的主要方面,以抓住其本質(zhì)特征。
其次,要制訂觀察計劃。在觀察前,對觀察的內(nèi)容做出安排,制訂周密的計劃。如果在觀察時毫無計劃,漫無條理,那就不會有什么收獲。同時,還要培養(yǎng)濃厚的觀察興趣。每個人由于觀察敏銳性的差異,在同一件事物的觀察上表現(xiàn)出不同的興趣,從而注意到同一事物的不同特點。因此,培養(yǎng)濃厚的觀察興趣是培養(yǎng)觀察能力的重要條件。
四、結(jié)語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觀察力的培養(yǎng),積累素材,創(chuàng)造寫作條件,讓學生由原來的“要我寫”到“我會寫”,正是現(xiàn)代語文高效課堂的一個根本性轉(zhuǎn)變。在新的課改理念下,希望我們教師能更新教學理念,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讓我們的作文課堂教學盡快跟上時代的步伐。只有這樣,通過新的方式和方法,大膽嘗試,一分耕耘,一定會有一分收獲,新課改下的作文教學效果也才會得到提高。
(責編 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