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會群
小學階段,班主任對學生的成長具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小學班主任作為與學生相處最為密切的教師,應用語言藝術表達就非常重要。語言藝術的應用不僅能夠幫助師生形成良好的溝通,使得班級管理更為順利,還能夠促進師生情感的培養(yǎng),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一、語言表達的要素
第一,關注語言表達的合理性。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明顯的向師性,往往會把教師的言行舉止視為學習生活的楷模,因此,班主任要規(guī)范自己的語言習慣。一些教師認為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有限,在進行語言表達的過程中,可以應用一些較為夸張的語言。其實,因為學生的認識有限,雖然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的邏輯思維基礎,但是教師過于夸張的語言會使學生產(chǎn)生不信任感,減弱學生的向師性。這種狀況的出現(xiàn),不利于班主任的管理,需要及時改進。
第二,重視語言表達中的情感態(tài)度。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班主任需要扮演一個穩(wěn)定的角色,因此需要控制好自己與學生交流過程中的情感態(tài)度。情感態(tài)度的穩(wěn)定,對一般性質的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根據(jù)環(huán)境的不同,進行情感態(tài)度的區(qū)分,不同的工作需求應該采用不同的情感態(tài)度。
例如,在學生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錯誤時,教師盡量以平和的態(tài)度面對學生,促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引導學生改正。相反,教師如果在情感態(tài)度上不能保持穩(wěn)定,將會在語言表達中出現(xiàn)較為過激的內容,對于糾正學生錯誤的行為效率不高。另外,教師對學生進行表揚時,也需要應用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較為平靜的態(tài)度會讓學生感覺成功感不足,教師需要表現(xiàn)出自己的欣慰以及喜悅的情感,足夠重視學生的進步。
二、小學班主任應用語言藝術的策略
第一,根據(jù)學生狀況的不同采取有不同的態(tài)度。在教育學的相關理論中,對于“因材施教”具有明顯的關注,教師對于不同的學生須采取不同的教育態(tài)度。
例如,在面對不同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時,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性格以及認知能力對學生進行說服教育。學生的認知能力較強,性格理性因素較高,教師則可直接與學生進行問題的分析,使學生明白自己行為中的不當之處即可,對于這一類學生不需要進行過多的批評。與此相反,對于理性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則需要采取較為嚴厲的言語,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批評,使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行為存在的問題。在此之后,引導學生對自我問題進行分析。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情感態(tài)度轉化需要應用具體的語言進行表達。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原則并不是絕對的,學生在不同的方面所具有的領悟能力是有所差別的,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領悟狀況采取情感態(tài)度的切換,及時應用語言進行表達。
第二,擴大教育的影響范圍。在教師的教育管理中,學生僅僅是管理的一個部分,事實上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家長對學生進行教育,在一些情況下還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地與社會進行接觸,進行自我的社會教育。教師的管理語言藝術,在這個過程中的應用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教師在與家長進行接觸的過程中,需要關注自我語言藝術的應用。由于學生家長從事的行業(yè)較為廣泛,教師還有可能遇到作為教育同仁的學生家長,在此過程中,語言藝術的應用對于家長與教師之間合作關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影響。教師要對自己的職業(yè)保持足夠的清醒,從專業(yè)的角度給予學生家長正確的意見,其中包括學生的成長意見以及學習意見等,在產(chǎn)生分歧的時候教師需要重視傾聽,抓住事情的主要矛盾。教師和學生家長,都希望學生能夠具有更好的成長環(huán)境,因此需要應用關鍵點對家長進行引導,使家長在教師的清晰思維中逐漸認同,從而達到配合學校教育的目的。
第三,教師要加強自我語言能力的學習。社會語言的應用具有一定的流動性,教師需要保持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時刻加強自身語言能力的訓練。學習的主要途徑是語言知識的輸入和輸出。在輸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就相關的專業(yè)書籍進行閱讀,總結其中精確的描述性詞語,用于自我的語言表達。在輸出的相關練習中,教師需要時刻對于自我語言應用進行關注,養(yǎng)成謹言慎行的行為習慣,保持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在小學階段,管理工作是復雜多變的,班主任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實際情況,提高自身的語言藝術能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xiàn)管理班級的預期目標。(作者單位:江西省進賢縣實驗學校)
本論文是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立項課題《小學生班主任工作語言藝術的研究》,課題編號:19ZXZD011
責任編輯:王鋒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