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進
血液透析是用來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期的主要治療方法,是將患者的血液與含有一定化學成分的透析液同時引入透析器中,以排除代謝產物、凈化血液和補充必要的物質,從而起到人工腎臟的作用。打個比方來說,一個正常的腎臟相當于是身體雇了個居家保姆,可以24小時隨時打掃屋內衛(wèi)生,那么,血液透析就相當于雇了個鐘點工,每周來打掃2~3次。
如今,血液凈化設備的更新以及技術水平的提高,為患者的康復創(chuàng)造了更加優(yōu)越的條件,但如果患者沒有注意飲食等細節(jié)的管理,將會使血液透析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患者應該了解以下3個細節(jié)問題:
血壓是透析患者非常重要的一項生命體征,透析前、中、后都要測量。在血液透析過程中,患者體內的毒素、電解質的量都會發(fā)生改變,還會脫水2~3公斤,這些都會導致患者的血壓波動,進而引發(fā)一些心血管問題。
如果患者血透前血壓偏低,透析時可能會有一定的危險——透析開始后,建立體外循環(huán),會造成血壓降低,加之患者本來就有低血壓,可能會導致心絞痛、心梗,甚至昏迷。長期低血壓的患者可服用鹽酸米多君治療。
如果透析前患者血壓偏高,可以通過藥物把血壓控制到180/100mmHg以下。在平時的長期治療中,應該盡量將血液透析前的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從廣義的角度來看,血液透析充分性是指患者通過透析治療達到并維持較好的臨床狀態(tài),包括:血壓、容量狀態(tài)、營養(yǎng)、心功能、貧血、食欲、體力、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度、生活質量等。評估透析血液透析充分性,可以將治療帶來的不利因素降至最少,減少近期及遠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一般來說,達到以下幾個指標,說明血液透析充分:患者自我感覺良好;患者透析后體重達到干體重;血壓得到良好的控制;水潴留小于體重的3%,并沒有顯著的液體超負荷的體征;酸中毒、高血鉀或高磷血癥輕微;血清白蛋白>35g/L;血色素維持在110g/L左右;腎性骨病輕微;周圍神經傳導速度和腦電圖都正常;Kt/ V值(指在一定透析時間內透析器對尿素的清除量與體積的比值)達到1.2~1.3;URR(尿素下降率)達到65%~70%;nPAN(標準化蛋白氮出現率)達到1.0g/kg·d。
(1)攝入充足的蛋白質:限制植物蛋白的攝入量,盡量選取優(yōu)質蛋白,包括動物蛋白質(如雞蛋、牛奶、瘦肉等)和大豆制品(如黃豆、青豆和黑豆)。每天每公斤體重的蛋白質攝入量以1.2克為宜。
(2)攝入充足的熱量:攝入充足的能量,身體才能有效地利用蛋白質,防止組織蛋白分解。
(3)控制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以植物脂肪為主,可食用蛋清,少吃海鮮以及動物內臟。
(4)維持水平衡,限制食鹽攝入:血液透析患者的飲水量應嚴格控制,一般為每日尿量加500毫升,以透析期間體重增加不超過干體重(水在正常平衡條件下的體重,表明患者既沒有肺淤血、雙下肢水腫等水潴留,也沒有脫水時的體重)的4%~5%為宜。合理限制食鹽的攝入量,避免因口渴而增加飲水量,以防止水潴留、高血壓、心力衰竭等其他并發(fā)癥。
(5)限鉀、限磷:高鉀血癥可導致肌肉無力和心律失常、心臟驟停,是導致血透患者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合理限制鉀的攝入,才能有效防治高鉀血癥的發(fā)生。適當限制飲食中磷的含量,可以減輕患者皮膚瘙癢癥狀,同時調節(jié)鈣磷代謝,預防腎性骨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