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萊菔子、炒紫蘇子各150克,炒白芥子100克,共研成細末混合備用。每次使用時取藥末5克,于餐后用溫開水沖服,每天3次,連用1個月為1個療程。具有化痰理氣、除濕的功效,對痰濕較盛型慢性支氣管炎及哮喘有顯著療效。
四川彭州 胡佑志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
萊菔子、紫蘇子、白芥子合用稱“三子養(yǎng)親湯”,是治療“痰壅氣滯”之名方。萊菔子(蘿卜籽)性辛味甘,能利氣、祛痰、化積,主治咳喘痰多、食積腹脹、便秘等證。白芥子利氣豁痰、溫中散寒、通絡止痛,善治寒痰喘咳、胸脅脹痛、痰滯經絡之關節(jié)疼痛等。紫蘇子(蘇子)辛溫,能降氣消痰、平喘、潤腸,常用于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腸燥便秘等證。三味合用,行氣祛痰更強,可共奏祛痰降氣、平喘止咳、行氣消食之功。試驗證明,三子養(yǎng)親湯能鎮(zhèn)咳、祛痰、平喘、抗炎,用于頑固性咳嗽、慢支炎、哮喘、肺心病等,均能收到較好效果。三子藥性偏溫,更適用于實證、寒證之老慢支及哮喘、久咳患者。一般而言,老慢支患者出現(xiàn)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難消、舌苔白膩、脈滑等表現(xiàn),都可選用本方。對于久咳痰多的老慢支,連續(xù)數(shù)劑,大多短期內可痰消氣順、喘嗽自平。需注意的是,肺經有熱、陰虛火旺之咳嗽、痰少,或體質過虛、感冒初起咳嗽者,均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