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開敏
80%以上的病情較輕的急性胰腺炎并不需要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即可獲愈。病情較重的急性胰腺炎,其早期階段也以保守治療為主,才能使并發(fā)癥大大減少。由此可見,在急性胰腺炎治療中,保守治療至關重要。因此,保守治療期間,患者需要認真把握好以下五點。
一經明確診斷為急性胰腺炎,患者就要開始禁食(禁食期間需同時輸液給身體補充營養(yǎng)),輕者禁食1周,重者應在2周以上。一般來說,需要持續(xù)禁食到腹部體征消失及各項化驗指標基本正常后,方可嘗試恢復進食。如果患者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癥狀較為嚴重,還需要在禁食的同時,進行胃腸減壓(利用負壓吸引和虹吸的原理,將胃管自口腔或鼻腔插入,將積聚于胃腸道內的氣體及液體吸出),直至癥狀明顯緩解后才可撤除。
臨床觀察表明,禁食和胃腸減壓能夠有效減輕腹脹,緩解疼痛,減少胰酶、胰泌素和膽囊收縮素的分泌,使得胰腺處于休息狀態(tài),從而減輕胰腺負擔,促進受損組織修復,縮短病程。
病人嘗試恢復進食要從流食開始,以藕粉、果汁、米湯或面湯為宜,但要注意避免進食乳類制品和蛋白質食物,一般在進食2~3周后才可以進食乳類制品及其他含蛋白質高的食物。
急性胰腺炎患者多有頻繁嘔吐導致液體丟失過多的情況,加之禁食時間較長,因此,臨床上要特別重視補液與營養(yǎng)支持。輕者可通過靜脈輸液來補充水分、電解質和熱能。重者除了通過靜脈輸液來補充水分、電解質和熱能之外,還要通過腸道途徑為患者補充營養(yǎng)液,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病人在禁食期間避免出現(xiàn)嚴重的水、電解質紊亂,防止造成低血容量休克、營養(yǎng)不良等并發(fā)癥。
患急性胰腺炎時,胰腺的分泌活動對病情十分不利,特別是重癥患者,可能因胰腺分泌物含有大量胰酶的炎性滲出物,這些物質經腹膜吸收入血液后,會加重患者全身中毒癥狀與胰外器官的損傷,使得患者生命受到嚴重威脅。因此,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療過程中務必積極控制胰腺的分泌活動。
控制胰腺分泌活動的方法涉及兩個方面:①禁食、胃腸減壓有利于抑制胰腺的分泌活動。②服用抗膽堿藥、生長抑素制劑等藥物能夠較好地阻斷胰腺的分泌活動。輕者可選用抗膽堿藥,如阿托品、山莨菪堿等。重者要在服用抗膽堿藥的基礎上加用生長抑素制劑,如奧曲肽、善寧等。使用控制胰腺分泌活動的藥物越早,療效越好,用藥療程約為5~7天。
急性胰腺炎的腹痛癥狀大多劇烈、難忍,使得患者極為痛苦,并且會影響患者神經-內分泌的正常調節(jié),導致病情加重。因此,一經明確診斷為急性胰腺炎,就要給予解痙止痛藥物止痛。
一般將阿托品或山莨菪堿與異丙嗪聯(lián)合肌肉注射,疼痛難忍者可以考慮用杜冷丁肌肉注射,或用普魯卡因0.5~1.0毫克加入生理鹽水500毫升中靜脈滴注。
據(jù)臨床統(tǒng)計,胰腺及其周圍壞死組織的繼發(fā)感染是引起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防治感染也是急性胰腺炎治療中絕對不可忽視的措施之一。一般來說,胰腺繼發(fā)感染大多發(fā)生在病后2周左右。
所以,發(fā)病后2周內應給予適宜的抗生素進行干預性治療。首選抗生素為喹諾酮類,如環(huán)丙沙星、氧氟沙星等,也可選用第三代頭孢類,如頭孢哌酮、頭孢他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