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巴南區(qū)界石鎮(zhèn)夕陽紅宣講團
本期《活力在基層》欄目,重點推介重慶市巴南區(qū)界石鎮(zhèn)夕陽紅宣講團28年如一日在基層宣講的感人事跡和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qū)關工委為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做出的努力。重慶市巴南區(qū)界石鎮(zhèn)夕陽紅宣講團是一支基層宣講團,由24 名老同志組成,直接為偏遠山區(qū)的青少年服務。這些老同志完成一次宣講,可能需要跋山涉水幾十公里,有時候還要冒著惡劣的天氣。其步伐不止,其精神遠揚。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qū)關工委扎實落實工作機制規(guī)范化、推進體系務實化、治理格局多樣化、教育活動常態(tài)化的做法,夯實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礎。
徐存富輔導學生開展“騰飛的祖國”讀書活動
陳恩錄為學生宣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重慶市巴南區(qū)界石鎮(zhèn)夕陽紅宣講團成立于1992年春天,現(xiàn)有成員24 人。28年來,我們夕陽紅宣講團到各地宣講理論專題2636 個,宣講4978 場,聽眾達120 萬人次。
教育者應先受教育。我們邊學習邊記錄邊寫文章。團長陳恩錄記了十多本筆記,計有學習心得、講稿、報道、征文等2060篇,文字400 多萬,還自費印發(fā)《人生價值在于奉獻》(1—6 集)。2018年,他被評為“全國學習事跡特別感人的百姓學習之星”。我們通過學習,做到“思想常新,信念堅定,理想永存”。我們認識到,黨的理論宣講事業(yè)是一項永恒的崇高事業(yè),是一項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政治任務,是最崇高最重要的老有所為,是老黨員、老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老黨員、老教師紛紛申請參加界石夕陽紅宣講團,參加宣講活動。28年來,我們不計報酬,自付各種費用8 萬多元,行程2 萬多公里(其中步行5000 多公里),到市、區(qū)、鎮(zhèn)內(nèi)100 多所各類學校、單位、社區(qū)、院壩、田間地頭、集市、鎮(zhèn)村廣播站、烈士墓前、餐廳、茶館、靈堂、城鄉(xiāng)居民家中,宣講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共宣講4978場,聽眾達120 萬人次。
28年來,我們本著“高舉偉大旗幟,唱響奮進凱歌,振奮民族精神,服務人民大眾,宣講形式多樣”的原則,結(jié)合本地區(qū)和群眾思想實際,每年年初確定1—6 個專題開展宣講活動。2018年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全國兩會精神、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精神、雷鋒精神等為主題,宣講136 場,聽眾達5 萬人次。2019年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全國兩會精神、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精神、掃黑除惡等為主題,宣講85 場,聽眾達4.3 萬人次。
我們認為理論宣講工作是門科學,對待科學必須有科學的態(tài)度,科學的方法。我們除定期組織宣講團成員學習研討怎樣創(chuàng)新理論宣講工作形式外,還經(jīng)常幫助宣講團下設的四個教研組,開展教研活動,增強宣講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近幾年,我們還探索用興趣引導聽眾接受教育,探索在滿足聽眾需求的過程中進行教育,探索讓聽眾在體驗快樂中受熏陶,探索以群體氣氛促進個體思維觀念和行為方式的轉(zhuǎn)變,探討用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深入淺出回答干部群眾關心的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
在實踐中,我們?yōu)槭剐v內(nèi)容真正做到入耳入腦入心,根據(jù)不同對象,分別采用讓事實說話法、對比教育法、現(xiàn)身說法法、數(shù)字說話法、榜樣引路法、互動教育法等不同方法。宣講形式除作報告外,還采用講故事、討論會、座談會、唱花鼓、打金錢板、說評書、朗誦詩歌、民歌、民謠、兒歌、教唱歌曲等形式,寓教于樂,使宣講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深受聽眾歡迎。我們到偏遠村校講課,受到學生自發(fā)夾道歡迎;我們到石崗小學、界石小學講神舟號飛船飛天時,學生圍著要簽名。
28年來,我們?nèi)巳俗杂X遵守“車費自理,伙食自理,不要任何報酬和紀念品”等規(guī)矩。團長陳恩錄自付各種費用6 萬多元,拒收報酬和紀念品20 多次,拒絕包車接送10 多次,為學校、單位節(jié)約60多萬元費用。開始我們找不到地方講課,后來每人每天講兩場,有時候講三場。開始家人反對我們外出宣講,后來都支持我們。開始有人說我們老糊涂了,后來一片贊揚聲。
我們不怕山高路遠,不畏嚴寒酷暑,28年沒有寒暑假和節(jié)日,每年正月初一就開始宣講。陳恩錄和鐘躍才先后11 次到天井坪小學講課。天井坪小學海拔800 米,下車后要步行7.5 公里。2008年3月3日,他倆到該校為8 名學生講課,步行兩小時到碑埡乘車回家,師生十分感動。陳恩錄先后5 次每天跑25 公里到原巴縣界石區(qū)最偏遠的村校講課。第一次去講課,他穿著皮鞋,腳底都是血泡,后來,他買了一雙膠鞋,穿著去講課。1996年10月,陳恩錄和鐘躍才到偏遠的清風楠木村校講課,途中遇雨,雨大路滑。他倆打雨傘,穿筒靴,踩著泥濘的小路,邊問路邊前進。講完課往回走,到忠興高碑村時,天色已晚。一位司機聽了他倆的事很感動,主動把他倆送到南彭鎮(zhèn)。他倆才得以搭車回界石。陳恩錄先后4 次半天走15 公里到月華清楓村,為14 名學生講課。陳恩錄先后10 多次早出晚歸,到3 所村校講課。1997年寒冬,他到同心村校講課,走到一道爛田坎中間,突然,田坎垮了,滑到了下一塊爛田中。陳恩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坎,下半身被冰涼的泥水浸透了。1998年春天,他又到該校講課。皮鞋鞋底被扯掉了,他提著鞋堅持走到學校,讓師生十分感動。
我們抓住走親訪友的機會到附近學校講政治理論課,抓住為生者祝壽、為死者悼念的機會,向來賓和親友講公民道德。我們到學校講課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從未停止過。1999年9月,陳恩錄到同心村校講課。橋垮了,他從搖擺不定的竹橋上爬過去講課,講課后又爬回來。鐘躍才在身患食道癌的情況下,還堅持講課,一直講到生命的盡頭。陳庭于、王承位、馮明友、何金碧等人,帶病宣講的事跡也十分感人。